<p class="ql-block"> 蓝天白云,秋高气爽,令人游兴勃勃。我骑着自行车一路赏秋,来到某小镇开放式公园。公园一角,见绿树合围下有一幢红瓦黄墙的房子很是醒目。门楣贴着公共厕所的标识,下面还挂着"三星级公厕″牌子。"公厕也有星级?″我满腹疑惑,想一探究竟。</p><p class="ql-block"> 未进门,已闻到淡淡的清香味,眼前更是一亮:门厅很开阔。左右两盆散尾葵,恰如迎宾;两侧摆放的淡绿色布艺沙发,感觉温謦;洁白的大理石地面,室内洁净亮堂,疑似走进了宾馆。正对大门的是保洁员的值班室。左右两边是男、女厕所。往女厕所,保洁阿姨正在洗手台上擦拭水渍,她微笑着用一口本地话招呼我:阿姨好!如果需要手纸,到门厅的"X纸″机上,用手机刷二维码,就可以免费取用的。哦!谢谢。环顾女厕所,约有二十个平方米,很大。北面是一排洗手台,配有5个冷、热水笼头、洗手液和台盆,台的两侧摆放着盆栽绿萝,既净化空气又增添了生机和色彩。洗手台上,一整面墙的大镜子,空间显得更为敞亮。女厕位在东西两排有10间,门上"蹲、坐"标识清楚。厕位空间大,内置挂钩、搁物板、手机架等人性化设施。我仔细观察卫生状况,地面、便池、墙上等均没有污迹,地面干爽。地处农村,看到似酒店、宾馆一样清洁的公厕,我真的是没想到。</p><p class="ql-block"> 我夸奖阿姨:你把厕所管理得真干净。阿姨谦虚地说:谢谢侬的表扬。这里,公园游客、路过的人多,保洁任务蛮重的,还是有欠缺的。我问:三星标准是什么?阿姨介绍,首先厕所硬件要达标。譬如:除了男、女厕所,还要有第三厕所。这是方便残碍者、带婴儿的和有行动不便需要照顾的亲人。还有这厕所高爽、通风好,所以臭味道就少。这里冲水、烘手都是感应设备。软件就是日常的保洁。我伲"一客一保洁″是基本的。人勤快点,生活做得认真点,环境卫生尽可能好一点。阿姨一本正经地说:上级领导经常来突击检查的,几次不达标就要减星级的。</p><p class="ql-block"> 嗯!这个"三星级"公厕,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又现代,如厕的感觉真好。不禁勾起我以往公厕的不悦印象。</p> <p class="ql-block">邻家小弟掉进粪池。我是莘庄镇人。莘庄虽是上海县府的所在地,但当年镇上的公厕既寥寥无几又十分简陋。上小学时,我家住在小东街,贴着房子的北墙,有个用水泥砌成的男子小便池。一路之隔是男、女厕所,厕所中间是化粪池。那时清洁厕所,全靠清洁所的工人挑着水桶每天冲一次。所以,厕所里始终臭味难闻,尤其是到夏天,浓烈的臭气四溢,我家只得紧闭窗户。厕所周围的泥土中,白色的蛆是一团又一团,绿头大苍蝇在粪池边乱飞。每当我要走近公厕,总是捂着口鼻,飞奔而过。一天放学,走在桥上就见我家隔壁门口拥着好几个大人,心想:出什么事了呀?!钻进人群,一阵恶臭扑来。原来,今天起粪池的清洁工人太大意了,没把水泥板盖好,隔壁年幼的小弟掉进粪池,幸亏被上厕所的路人发现,及时救了上来。他母亲边哭边给小弟擦洗身子:还好今朝起了粪池,否则你的小性命就没了!小弟浑身上下都被粪水浸泡,恶臭怎么也洗不干净。后来,他母亲就用大毛巾把小弟裹起,到浴室整整冲洗了两个小时。可恨的粪池,差点夺了小弟的命。</p> <p class="ql-block">老外被厕所吓退。1975年,我在莘庄公社广播站工作。那时,莘庄公社作为上海农村接待外宾的单位。"外事无小事″是负责接待的办公室沈主任常挂在嘴上的。每次接待前,做好卫生工作是重要的一环。公社机关的公厕,也是没有水箱可冲洗的。所谓坐厕,就是在粪池上方,铺上挖了两个圆洞可坐的木板。这天一清早,请来清洁所工人抽了粪池,还将坐厕的木板用清水冲刷,用干净抹布擦干净。上午,一批欧洲外宾来了。沈主任作介绍时,一位老太太在翻译的陪同下去上厕所。不久,她俩神色不安地回来了。原来,老太太见到圆洞下面是粪池,惊得叫起来,打着呕心逃了出来。送走外宾,沈主任连连叹气、直摇头:今朝坏事了,坏在厕所间。听闻此事,我们机关人员还不解:厕所的清洁工作已搞得很认真了呀!现在想想,那时的我们见怪不怪,还习以为常,卫生设施、健康意识,太落后了!</p> <p class="ql-block">喜看今朝,党和政府把小厕所作为大民生来抓。尤其是2015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过问全国的"厕所革命"。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把公厕作为"城市的窗口,文明的缩影″来抓。通过"提标改造″,使公厕等级、硬件全面提升。上海成为全国每平方公里厕所数量最多,上厕所最方便的城市。小厕所里有大城市的温度。我们上海人民,应该爱护公厕环境,文明如厕,把公厕建设得更舒适、更美好。</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