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咏诗韵兴味远,感发精神情意长——记海口市琼山中学高一年级古诗词吟唱活动

同年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而中国的诗,从诞生之初,就与吟咏歌唱密不可分。《毛诗序》里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歌,是内在的志向、情感向外的发声,诗人们在吟咏歌唱之中,以诗歌的声韵流转,留下了他们的情意绵绵,风采翩翩。我们今人读诗,也需“因声入境”,在吟咏歌唱的抑扬顿挫里,穿越时空,与古人同悲喜,共情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进一步发挥古典诗词吟唱的教育价值,推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10月18至11月21日,海口市琼山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展开了古典诗词吟唱活动。我们在高一年级的学生中选拔出诗词吟唱的爱好者,进行培养训练,录制了一项节目,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第三届“晨光·青春”国学古典诗词线上联吟活动。</p> 一、筹备阶段:报名与选拔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0月18日,我们进行了吟唱队伍的面试选拔。选拔的通知一经发出,受到了高一年级学生的热烈响应,部分高二学生听闻此次活动,也积极地加入了选拔队伍,最终报名人数接近60人。在综合考查了选手们的声音素质、诵读情感、歌唱功底等条件后,我们最终选拔出了15名吟唱队员。他们分别是:</p><p class="ql-block">553班:黄文骁、蔡彬本、苏斯羽、叶宛仪</p><p class="ql-block">572班:钟沛宏</p><p class="ql-block">573班:郑怡、文楚婷、林禄章</p><p class="ql-block">575班:伍玲睿</p><p class="ql-block">576班:谢梦依</p><p class="ql-block">577班:陈磊</p><p class="ql-block">581班:文景</p><p class="ql-block">583班:廖泓恺</p><p class="ql-block">586班:郑美祺</p><p class="ql-block">591班:张雨珊</p> <p class="ql-block">二、排练阶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吟唱队伍人员确定之后,我们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规划了四次教学培训。</p><p class="ql-block">(一)第一次排练:了解伙伴,了解吟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次排练是团队的“破冰”之旅,每一个同学上台做了自我介绍,黑板上写下的名字便是同学们这一趟旅程的起点。其后,叶冬敏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古诗词吟唱及其源流、方法。叶老师表示,吟唱是吟与唱的互补融合,是对古诗词传统吟诵的一种有益的创新。经过叶老师的介绍,同学们对吟唱这一种表现形式好奇不已,对接下来的吟唱学习充满期待。</p> (二)第二次排练:学习吟调,练习吟唱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次排练的主要任务是学会《澄迈驿通潮阁二首》(其二)的吟调,并运用吟唱的方法进行呈现。同学们跟着叶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学唱诗歌的吟调,在唱的基础上,学生渐渐融会了吟的方法,达到了吟唱的效果。</p> (三)第三次排练:打磨细节,深化理解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次排练,叶老师引导同学们根据诗人的情感去打磨吟唱的细节。随着老师的讲解,同学们尝试着让自己吟唱的长短、高低、轻重、快慢贴合着文本的情绪、诗人的心绪而变化,原本平稳的吟唱在这些细节的处理后,变得细腻婉转,富有感染力。</p> (四)第四次排练:现场彩排,团队配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四次排练是录制当天的现场彩排,老师与同学们根据录制现场的情况进行了队形及动作的设计。在此基础上,同学们根据一次次地配合找到彼此的节奏与默契,在效果的富于变化与合唱的整齐划一之间实现了最佳的融合。</p> 三、录制阶段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之后,我们的节目终于进入了录制阶段。节目一开始,由叶宛仪、苏斯羽两位同学以女声独唱的形式、以讲述的口吻引入苏轼被贬海南的故事背景;接着,钟沛宏同学化身苏轼进行独诵,还原苏轼心欲北归而杳茫无望的心境;在此种心境之下,全体同学合唱,倾诉苏轼心向中原的炽热渴盼;合唱之后,是分声部的轮唱,仿佛琼州海峡的巨浪潮涌而来,仿佛苏轼心中的思念滚卷而至;最后,是蔡彬本同学的深情哀切的独唱,预示着苏轼最终死于北归途中的落寞结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录制的过程中,同学们将这段时间以来积累的对吟唱的理解、对诗人情感的体会、对诗歌的意境的感受全部表达在了自己的一吟一唱、一歌一咏之中,表达了对苏轼这一文化巨匠深切的怀念与敬意,表达了自己与苏轼一样对家国最深沉、执著的爱与眷恋。</p> <p class="ql-block">四、展演阶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节目投稿后,顺利入选了北京师范大学第三届“晨光·青春”国学古典诗词联吟直播展示活动。11月21日下午三点,直播在B站准时开始,此次直播共吸引了3064名观众在线观看,我们的节目以细腻入微的情感表达、富于变化的艺术效果获得了观众与评委们的一致好评,获得了本次比赛的“最佳吟唱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活动感想与小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学们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不仅能吟之以歌,更能载之以文。活动之后,同学们纷纷呈交了自己此次活动的感想,分享了自己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上图作者为573班文楚婷)</p> <p class="ql-block">(上图作者为553班叶宛仪同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76班谢梦依:此次活动,我接触了一种新的文化形式,了解到了吟诵和歌唱的交叉读法——吟唱。对于这种富有中华传统魅力的古风艺术,我有着说不清的热衷。在吟唱的过程中,我浸润在古诗词的甘霖里,走近古代,走近古人,以古人的视角来感受古人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个人的情感境界与心灵的天地渐渐地丰满了起来;同时,在与多个班级、年级的同学们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真挚的友谊,开阔了眼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77班陈磊:我很荣幸、也很开心能够参与到本次的吟唱活动中。在训练时,我不仅认识了许多朋友,而且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传统与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的一种新形式——吟唱。在吟唱中,我们体味着诗词的魅力,感受着苏轼对国家真挚的情感。尽管在排练的过程中,我们也曾碰到许多的困难与挫折,我们都不曾放弃,是对诗词、对吟唱共同的热爱让我们坚持了下来。期待我们日后一如苏轼般在困难中前行,在困难中坚守,秉持一份“青山一发是中原”的热切与执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诗人叶嘉莹说:“诗之为用,是要使读诗的人有一种生生不已的、富于兴发感动的、不死的心灵。”我们希望,吟唱能够成为一把钥匙,帮助学生打开、体验、沉浸古诗词的情意世界;我们希望,吟唱能够成为一条纽带,把这份心灵的感动、性情、诗意永远地传递下去。</p><p class="ql-block"><br></p>

吟唱

同学

排练

苏轼

古诗词

诗词

录制

情感

我们

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