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文 亮子</p><p class="ql-block">(手机拍摄)</p><p class="ql-block">妙应寺,又称白塔寺,位于北京市阜城门内大街路北,始建于辽代寿昌二年(1096年),原名永安寺。元朝至元八年(1271)重建,更名大圣寿万安寺,成为藏传佛教寺院。明代天顺元年(1457)再次重建,改名妙应寺。</p><p class="ql-block">因辽代寺内即建有一白色释迦舍利之塔,故又称白塔寺。元代重修白塔,白塔寺之名沿用下来,成为历代通称。</p> <p class="ql-block">妙应寺白塔是元大都遗存下来的重要标志,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是北京最早的藏传佛教佛塔,历史专家认为是北京最古老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妙应寺白塔又称释迦舍利灵通之塔,也称灵通万寿宝塔,因通体白色,故俗称白塔。</p> <p class="ql-block">勅賜妙应禅林</p> <p class="ql-block">妙应寺白塔始建于元至元八年,由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勘察选址,元朝国师亦怜真与尼波罗国(今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分别负责装藏和建造事宜,并迎释迦佛舍利藏于塔中,元朝至元十六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妙应寺白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第二座大殿乾隆皇帝所赐匾额意珠心境,现在是藏传万佛造像艺术展。</p> <p class="ql-block">第三座大殿是七佛宝殿,这里曾供奉着释迦摩尼和他以前的六位佛祖。</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该寺转塔活动在北京具有较大的影响。</p><p class="ql-block">今天站在塔下依然看到许多人绕着白塔,两手合十在转塔。</p> <p class="ql-block">在寺院内是看不到完整的白塔的</p> <p class="ql-block">阿尼哥,尼泊尔著名工艺家,1260年来到中国。他入仕元朝40余年,致力于中尼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他将尼泊尔的艺术介绍到中国,开创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西天梵相艺术流派。他一生完成了3座大塔,9座寺院,铸造、绘塑作品不计其数,其艺术成就成为中尼两国交往史上的最精彩篇章。白塔是阿尼哥艺术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也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中尼团结的象征。700年来,阿尼哥与白塔一起,作为元大都的记忆流传致今。</p><p class="ql-block">为纪念这位中尼文化使者,2001年,尼泊尔阿尼哥协会向北京白塔寺管理处捐赠了阿尼哥铜像,续写着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阿尼哥铜像</p> <p class="ql-block">牌匾上写的《勅建释迦舍利灵通宝塔》</p> <p class="ql-block">据说妙应寺白塔无论在日光下或者月光下都没有影子,还有人说白塔是没有影子的,它的影子在西藏。</p> <p class="ql-block">科学角度有光照射的地方完全无影子是不可能的,塔无影可能是因为塔身太高且又呈圆锥形,加之周边又都是狭窄的胡同,塔的影子往往隐没于胡同墙壁两侧的投影之中,所以,无论在日光或月光下,无论在任何角度,都不可能看到白塔的完整影子。</p> <p class="ql-block">白塔身高51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为三层方形的须弥座,面积810平方米,塔身为覆钵式的,塔身有13个项圈,为佛教的最高级别,天盘直径近10米,华高2米,天盘顶上亦为一个小喇嘛塔,这些都是目前藏式佛塔中所独有的。</p> <p class="ql-block">元代的石狮子是这样造型。</p> <p class="ql-block">在寺庙外拍摄的白塔</p> <p class="ql-block">墙外拍摄的角度要好一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