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源头 “蟹”逅巴城

胡佩莉

<p class="ql-block">2021年11月23日-24日承蒙滕金龙大哥的盛情邀请,我们胡家姐妹兄弟相约来到昆山市巴城镇游览。巴城镇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已有2500年建置历史。</p> <p class="ql-block">我们下榻的昆山国际上湖·宝曼酒店,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昆山阳澄湖畔。</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家准四星级酒店,建筑风格采用陆地游轮型,并融合了风格独特典雅的装饰设计,富有浓郁的度假休闲气息。</p> <p class="ql-block">巴城——中国第一蟹乡,正宗阳澄湖大闸蟹的故乡巴城镇,位于昆山市西北,享有“天下第一蟹城”的美称!巴城镇,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隶属于江苏省昆山市,已有2500年建置历史。巴城产蟹,自古就是“天下第一蟹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崇宁古寺,位于阳澄湖东岸、昆山市巴城镇北。始建于南北朝时期梁天监8年,由梁武帝敕建而成,距今已有已有1500年的历史。是当时昆山著名的佛教丛林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昆山市巴城老街牌楼。</p> <p class="ql-block">巴城老街又名昆曲小镇。</p> <p class="ql-block">巴城是昆曲的发源地,是昆曲的故乡,没有巴城,这项宝贵的非物质遗产的历史和现实是很难想象的。从昆山腔,到昆曲,再到昆剧,昆曲的每一次重要节点,都发生在巴城,不愧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百戏之祖”昆曲的源头在巴城。</span></p> <p class="ql-block">昆剧“牡丹亭” 的故事,柳梦梅,杜丽娘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在昆曲长廊里,昆曲泰斗人物的雕像随处可见。昆曲长廊把昆曲发展历程用图文的形式呈现出来,让我们这些门外汉对昆曲有了初浅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昆曲发源于600多年前,由昆山人顾坚草创。到明代嘉靖年间,杰出的昆曲音乐家、改革家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大胆改革,吸收了当时流行的余姚腔、弋阳腔、海盐腔的特点,形成了新的声腔,广受欢迎。因为这种腔调软糯、细腻,好像江南人吃的用水磨粉做的糯米汤团,因此起了个有趣的名字,叫“水磨调”,这就是今天的昆曲。</p> <p class="ql-block">梁辰鱼(1521-1594)字迫龙,号少白:巴城西谰漕村“人。著有《红线女》、《江东白苎》等杂剧,他把新腔用于创作传奇《浣纱记》 ,搬上舞合,轰动一时,对中国戏剧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介绍昆曲伴奏的各种乐器。</p> <p class="ql-block">吴粹伦(1883-1941)巴城顾巷栅人,著名教育家,博学多能,长于古文诗词,精通昆曲,凡拍曲擫笛、作词、填谱,无所不能。</p> <p class="ql-block">殷震贤(1890年—1960年)自幼喜爱昆曲,家学渊源,复经名师指点,功底深厚,演唱俱佳。民国时参与上海赓春、平声等曲社,为一时昆曲名票,与俞振飞并称沪上曲界“双璧”。</p> <p class="ql-block">[堂名担]</p><p class="ql-block">用紫檀木和黄杨木镂雕而成,配以玻璃莲花彩灯的小屋子,是民间艺人在普及昆曲中形成的一种坐唱演出形式,由音乐演奏和昆曲清唱组成,一人身兼多职,既要唱又要演奏 。堂名演奏时临时搭起的乐舆,可以拆卸、组合。拆散后装在箱内,方便肩挑,故称堂名担。</p> <p class="ql-block">沿河昆曲长廊约180米长。昆曲长廊是巴城人的一个创新,不仅是游客的休闲之地,更是展示巴城历史文化风貌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巴城老街至今还保留着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傍水而建, 古旧的青石板,明清院落粉墙黛瓦,石岸河埠错落有致,闲适的居民,来往的过客,巴城古镇处处浸透着一种古朴而悠远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这座虹桥,近年新建的仿古石桥,原桥建于明代永乐年间。</p> <p class="ql-block">横跨杨林塘河的廊桥,为有顶盖的桥,可保护桥梁,同时亦可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等作用。</p> <p class="ql-block">廊桥上的横梁彩绘装饰,均画有昆剧曲目故事。</p> <p class="ql-block">巴城老街入口处。巴城老街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清静优雅,是一条江南典型的蜿蜒石板路,没有兜售劣质纪念品的店铺,短短一条老街上居然有六家博物展馆,全部免费开放,使人广博见闻,增长知识。</p> <p class="ql-block">老街的最北面是古色古香的崇宁塔,高耸而靓丽,成为了巴城镇的一个标志。</p> <p class="ql-block">巴城老街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东西长200米,街道狭窄,仅容3人并肩同行。为了充分利用空间,两边民居、商店屋檐都向中间挑出,使老街显得更加狭窄,故巴城老街有“一线天”的别称。</p> <p class="ql-block">巴城老街延续着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两旁有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昆山邮政在巴城镇河南街6号设立开办了“巴溪驿站”昆曲主题邮局。同时这里还是“昆山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体验站”,对昆曲的宣传、传承发挥积极作用。</p> <p class="ql-block">水磨韵是昆曲的曲牌名,这家餐馆用来做店名,很贴切和文雅。</p> <p class="ql-block">走进餐馆,展现在眼前的竟是昆曲展馆。方寸天地展馆里有世界上第一尊梁辰鱼的塑像,以及各种昆曲剧本、剧照、雕像陈列,它集结了昆曲数百年历史精辟,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水磨韵的门面,厅堂,天井,包间都装修的很有韵味,一股扑面而来的昆曲的雅韵。</p> <p class="ql-block">东宝笛馆。东宝何许人也,他曾经获得过,中国笛艺大师赵松庭先生为他的专辑题字“东宝笛声”、原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先生为东宝题词:“传奇笛声”、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先生誉东宝为“江南乐坛奇才”、澳门艺术家协会会长黄凤文为他题词:“笛胜天音”、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还专门以东宝的名义命名了一个“宝笛亭”。</p> <p class="ql-block">笛馆主人是1954年出生在老街,以“一笛飘天下”的传奇人物,如今在国内小有名气。</p> <p class="ql-block">地上石板铺成的街路已磨得光滑异常,长长窄窄的老街处处诉说着久远岁月的留痕。</p> <p class="ql-block">老街最西端杨林塘与张家港河交界处,这座福星桥是三跨实腹式仿古拱桥。</p> <p class="ql-block">商店傍水而立,面街枕河,粉墙黛瓦,石岸斑驳,河埠错落有致。市河水色清冽,河中舟楫如梭,一派秀丽的江南水乡风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昆曲小镇”照壁的正面。</p> <p class="ql-block">照壁的反面。</p> <p class="ql-block">醐途楼:作家杨守松的工作室“醐途楼”是文人墨客雅集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休闲漫游在巴城老街,犹如跨越百年岁月的历史,宛如品尝一杯陈酿的老酒,令人回味悠长。感受巴城这座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昆曲小镇”别样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韵味。</p> <p class="ql-block">夜晚站在宝曼酒店7楼阳台上,远眺阳澄湖畔蟹市场夜景,灯光璀璨,霓虹灯光闪烁,别有一番风情。由于受疫情影响,不少店家打烊关门,人气大大减少,昔日繁华热闹的场景不见了。</p> <p class="ql-block">巴蟹园是苏州昆山市巴城镇阳澄湖畔的一座公园。原为阳澄湖水上公园,为了体现历史悠久的“蟹文化”,弘扬巴解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精神,2015年更名为巴蟹园。</p> <p class="ql-block">巴蟹园大门前屹立着一尊巴解雕像。这是当地人为纪念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巴解”而修建的,每年农历八月初八当地漁民都会在这里举办纪念活动,以纪念这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鲁迅先生就曾称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而巴解正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勇士。 </p> <p class="ql-block">巴解园公园大道中央有一个汉白玉雕塑“蟹荷图”。从巴解品尝螃蟹开始,中国人食用螃蟹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并由此衍生了一系列绘画、文学、饮食等蟹文化。</p> <p class="ql-block">捕蟹船雕塑,被上涨的湖水淹过了船面。</p> <p class="ql-block">公园里蟹文化的雕塑比比皆是,生动形象,活灵活现。</p> <p class="ql-block">除了蟹文化,巴解园自身也是一个天然大氧吧,巴解园种植绿化面积超过91万平方米,形成多个主题游览区。</p> <p class="ql-block">阳澄湖风光旖旎景色秀丽,给巴城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清丽的水质养育的大闸蟹,成为人间美食。</p> <p class="ql-block">短暂的巴城游览圆满地结束了,滕金龙大哥和我们胡家姐妹兄弟在昆山巴城度过了三天美好时光,期待下次我们再相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