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的美篇

<p class="ql-block">【板桥小学·绿色成长·家校共育】《双减》正式入法,明确家长“四不减”:拼父母时代真的来了</p> <p class="ql-block"> 让家长成为我们的新同事!</p><p class="ql-block"> 你的孩子我们共同来教育!</p><p class="ql-block"> ——板桥小学致家长</p> <p class="ql-block">  家庭教育明确立法了。</p><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通过,并自2022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p><p class="ql-block"> 这就意味着,家庭教育从此“有法可依”;</p><p class="ql-block">双减实施后,家长不能再当“甩手掌柜”。</p><p class="ql-block"> 每一位家长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哪个时代,无论政策如何,无论贫富差异,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头等大事。</p><p class="ql-block"> 双减以后,校内将不断减负,校外培训机构逐日退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会更加凸显。</p><p class="ql-block"> 我们常说,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是父母的奋力托举。</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一定离不开父母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越是“双减”,家长越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坚持“四不减”,做好孩子的“第一责任人”。</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学校。</p><p class="ql-block"> 当外在教育资源变得有限的时候,一个孩子的成长,几乎就取决于父母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双减”之后,家庭教育要及时“补位”。</p> <p class="ql-block">1. 父母的认知要提高。</p><p class="ql-block"> 双减,减的是孩子的压力与负担,不减父母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双减以后,孩子之间会拉开更大差距,未来教育也会为社会分层。</p><p class="ql-block"> 家长真的要成长起来,跟上时代的步伐,顿悟双减的本质,提前为孩子做好规划。</p><p class="ql-block">2. 父母的责任不能减。</p><p class="ql-block"> 育儿,挣再多的钱,也抵不过孩子败家一年。</p><p class="ql-block"> 教育孩子不能只有简单的经济投入,还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情感、智力、陪伴、学习、沟通的投入。</p><p class="ql-block"> 孩子学业上松绑了,这对父母是极大的考验,必须履行好陪伴、管理和督促的责任。</p><p class="ql-block">3. 父母的教育要全面。</p><p class="ql-block"> 教育,不能光靠老师,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 双减以后,父母不能再唯分数论,要想办法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孩子独立人格、自由思想、创新意识等等。</p><p class="ql-block"> 一个家庭就是一所学校,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家庭教育任重道远。</p> <p class="ql-block">  教育回归学校后,孩子拼得就是在家和在学校的学习习惯。</p><p class="ql-block"> 学习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指望老师的灌输。</p><p class="ql-block"> 习惯的养成,最重要还是来自于家庭、来自于父母、来自于言传身教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1. 孩子优秀与否取决于习惯。</p><p class="ql-block"> 陶行知说过:“凡人生之态度、习惯、 倾向,皆可在幼稚时期立一适当基础。”</p><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由他们的好习惯所成就;</p><p class="ql-block"> 失败人士之所以失败,是由他们的坏习惯所导致。</p><p class="ql-block"> 一个自律、爱学习、勤于反思、积极进取的孩子,他的未来不会差。</p><p class="ql-block">2. 减负增效从培养习惯开始。</p><p class="ql-block"> 双减后,孩子没了补课,少了作业,多了自主时间。</p><p class="ql-block"> 不想孩子荒废学业, 就要抓住这一“空档期”,着重给孩子培养习惯。</p><p class="ql-block"> 减负的最优方式就是培养习惯,在好习惯的帮助下,即使没有“外力”帮助,孩子也能不断进步。</p><p class="ql-block">3. 家庭教育重点是培养习惯。</p><p class="ql-block"> 小学阶段,父母应该重点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自觉学习、专注做事、学会坚持、做事有计划、学习有方法、注重时间观念等习惯。从小为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家长最应该做好的一件事情。</p> <p class="ql-block">  成功的教育,不在于投入多少金钱,而在于能坚持多久。</p><p class="ql-block"> 父母付出了多少,孩子就会反馈多少。</p><p class="ql-block"> 双减后,陪伴是最好的教育。</p> <p class="ql-block">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曾对790个不同年龄和阶层的孩子跟踪调查,研究发现:</p><p class="ql-block"> 当父母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教育时,孩子的学习成绩、心理素质等各方面都会得到飞速增长。</p><p class="ql-block"> 相反,没耐心顾及孩子学习和心理培养的父母,更容易产生亲子矛盾。</p><p class="ql-block">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的安全感所在。</p><p class="ql-block"> 在父母的支持与鼓励下,孩子更能够自信地探索未知,突破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p><p class="ql-block">1. 给孩子多一些理解。</p><p class="ql-block"> 少一些唠叨,少一些说教,多一些倾听,多一些理解。</p><p class="ql-block"> 成长阶段的孩子,每每遇到难关与险阻,都希望有父母在身旁扶一把。</p><p class="ql-block">2. 给孩子高质量陪伴。</p><p class="ql-block"> 父母早期的陪伴与爱,决定了孩子的人生底色。 “双减”后时代, 更需要给孩子高质量陪伴,让陪伴变得更有针对性。</p><p class="ql-block">3. 给孩子正面的示范。</p><p class="ql-block">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的三观形成、习惯养成、品行修炼都需要父母的全程参与和正确引导。</p><p class="ql-block"> 父母好的示范,就是摆在孩子面前最直观的教科书,家庭生活的每一点滴都是教育。</p> <p class="ql-block">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p><p class="ql-block"> “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p><p class="ql-block"> 始终从同一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p><p class="ql-block"> 教育孩子,老师离不开家长,家长也离不开老师。</p><p class="ql-block"> “双减”之下,家长与老师配合得越好,孩子的教育就越成功。</p> <p class="ql-block">1. 请善待对孩子严格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亲其师信其道,请理解与善待每一位老师,尤其是对孩子严格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他们不辞劳苦地鞭策学生,付出的时间与心血难以估量,他们值得我们的理解与尊重。</p><p class="ql-block">2. 请尽力配合好老师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关注孩子的学习,积极参加家长会,主动与教师沟通,支持学校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这样既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又可以和老师有更多的沟通机会,给孩子更好的教育。</p><p class="ql-block">3. 请担负起家校共育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教育孩子,从来都是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三位一体。</p><p class="ql-block"> 老师承担学校教育的责任,家长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真正做到家校共育,受益的就是孩子。</p><p class="ql-block"> 一个孩子最大的幸运,莫过于既拥有恪守职责、眼中有光的老师,又拥有以身作则、永不缺位的家长。</p><p class="ql-block"> 希望我们的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接力中,一步步摆渡到真正的人生高地。</p> <p class="ql-block">(文章转自网络)</p>

孩子

双减

父母

教育

家长

家庭教育

老师

习惯

陪伴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