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之美,贵在运用。

zhen

<p class="ql-block">文字:农王珍</p><p class="ql-block">图片:刘芊晗,王艳琼</p><p class="ql-block">审核:王艳琼</p> <p class="ql-block">  时令虽已入冬,但阳光依然明媚,暖意融融。11月26日,王艳琼工作坊迎来了本学期第二次研修活动。</p><p class="ql-block"> 活动伊始,王艳琼老师以三年级课文《秋天的雨》为例,为成员们解释了说课与述课的异同,说课与述课都是指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后向听课的教师讲述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然后由说者和听者共同讨论和评议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但是,说课说的是“我想这样教”,侧重于理论;而述课是说“我是这样教的”,侧重于教学方法与手段。</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王老师又给我们讲解了课前学情分析的重要性。作为教师,上课之前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去了解每个学龄段孩子们的思维方式和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只有融入到他们中间去,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在《秋天的雨》的导入环节中,王老师结合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且情感容易受环境的气氛而感染的年龄特点,选择了音乐导入法。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从而引导学生倾听、想象、感知四季的雨带来的不同感受。</p> <p class="ql-block">  初读课文时,王老师采用配乐范读、师生互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积累,进而初悟秋美。</p> <p class="ql-block">  在研读赏析,理解体验课文中,王老师说到在教学中一节课不能教得太“满”太“多”,以《秋天的雨》为例,重点应放在比喻句和词语积累上,在这节课中王老师采用仿写练习,合作交流,创设情境,激情演绎等方式,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丰富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并拓展ABAB式词的积累和运用。<span style="font-size:18px;">接着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用眼看,用鼻闻,用心悟,感受秋的气味,</span>体会秋天的美好。 </p> <p class="ql-block">  最后王老师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赋予孩子们各个小动物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入文本角色,与文本对话,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情感。 整节课的教学,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实现了学习与生活有机地联结、贯通、互补,语文课堂更加充实,更具活力。</p> <p class="ql-block">  越来越多的教师发现,将手势与词义对应,不仅能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和语言能力,还有利于他们对诗歌的理解。<span style="font-size:18px;">研修的第二部分,陈晓瑶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有趣的古诗手势舞《春晓》。拍手、拍桌、转圈,循环往复,就这样</span>一首耳熟能详的古诗“动”了起来,仿佛花、鸟、风声、雨声也随着旋律和舞姿流淌进了我们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匆匆半日,精彩连连,小语人在学习的路上越走越远,“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p>

王老师

王艳琼

学生

课文

秋天

朗读

在读

教师

理解

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