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font color="#ed2308">海淀区钱学军书法篆刻工作室 2021 11</font></h1><div><font color="#ed2308"> </font><font color="#333333"> </font></div> 文徵明,明代著名书法家,字征明,号衡山居士,苏州人。明成化六年十月初六日(1470年11月28日)。 <h1> <font color="#ed2308"><b>声名显赫的文氏家族</b></font></h1><div> 文氏家族的远祖包括春秋时代帮助勾践复国的功臣文种,是文祁的后人之一。<br> 文祁三十四代孙,东汉庐江郡舒(今安徽舒县人)的文翁,是明代文征明家族的直系先祖。文翁名党(前156-前101),字仲翁,汉景帝末年,出任蜀郡太守。文翁好教化,筑“石室”为学官,这一派文姓后人又称石室后人,如宋代的墨竹画家文同。历代文人言及学校教育,即以文翁为首,现今成都石室原址的“石室中学”,就有纪念中国官办学校开创者文翁之意。<br> 班固评曰:“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现代学者往往会将之视为中国古代科举和文官制的起点。而历代文人言及学校教育,即以文翁为首。<br> 文翁嫡裔文时(约906-965)自成都徙庐陵,传十一世至宋代宣教郎文宝,因其官衡州教授,子孙因家衡山,遂称“衡山文氏”。文征明也因此自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 文氏姬姓, 裔出西汉成都守翁, 始著姓于蜀。后唐庄宗帐前指使轻车都尉讳时者, 自成都徙庐陵。传十一世, 至宋宣教郎宝, 实与丞相天祥所同出。<br> 文征明的祖父文洪,字公大,号希素,成化八年(1472)中举,在河水涞水任主持文庙祭祀,负责教诲和管束生员,后辞职回吴中,梧塍徐氏出重金聘请他当塾师。此徐氏是徐霞客之先祖,一百年后徐霞客出生。<br> 文征明的父亲文林,少年时随父亲文洪到徐家读书,成化八年(1472)中进士,在浙江永嘉、博平当过知县,后升官到南京,任太仆寺丞。“太仆寺丞”是个掌管牛、马、羊、猪的官,可能当得没有意思,就告归回了吴中。几年以后,文林又被起用,当了温州知府。<br> 自小就受到儒家思想文化的教化和薰陶,最直接的启蒙者就是父辈和族人。 “生而外椎”,十三岁始,文征明及兄文奎开始追随父亲文林转仕各地。<br> 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br>吴先生即吴宽(1435-1504),明代成化八年,吴宽会试、廷试皆第一,授修撰,后累官至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兼翰林院学士。吴宽与征明父文林交好,两家均居于长洲县,加之与文林又有同科之谊,因而文征明得以拜吴宽为师,获得他的指点。<br> 书法老师李应祯(1431-1493)。李应祯是明代的著名书家,初以太学生授中书舍人,后改任南京兵部武选司员外郎。109文林曾于滁州担任南京太仆寺丞,弘治四年辛亥(1491)年,李应祯升任南京太仆寺少卿,因而文征明得以同僚子弟身份,向李应祯执弟子礼,随他学习书法。青年时期的文征明并不擅长书法,在长洲岁试时,还曾被宗师批其字不佳而置于三等。而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岁试共分六等,三等是一个非常平庸的成绩,甚至不能参加乡试。他还有一个身份,是文征明好友祝允明的岳父。<br><br> 1489 年,由父亲文林引荐,文徵明拜于吴门画派开创者沈周门下,初学绘画。文徵明在书法艺术上博采众长,各体皆能,尤精小楷。回到苏州老家,文徵明在家东面筑室,取名玉磬山房。他一生十次考试均未及第,54岁时才经人举荐任翰林待诏。没两年便不堪官场束缚,辞职返回苏州。<br></div> 嘉靖三十八年己未(1559年)二月二十日,是刚过了雨水的那一天,已九十高龄的文徵明正为御史严杰的母亲写墓志。写到一半的时候,搁下了笔,端然坐正,走完了他的一生。<div> 文征明子文彭 (1498-1573),字寿承,号三桥,江苏苏州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艺术家文征明的长子。文征明和他的儿子文彭、文嘉都擅长书画篆刻,文彭对篆刻更有突出的成就。他官南京国子监博士,后来又调北京国子监博士,世称“文国博”。</div><div> 清顺治三年,因为反清,文史家族后裔被杀或出家为僧。文史家族至此陨落。至今文氏家族留有园林艺圃。</div> 文徵明《草堂十志》是文式小楷典范,她用笔温润清秀、舒缓自在,结字谨严、自然舒展,婀娜多姿、秀丽灵动,平正清和,在不激不厉中风规自远,通篇气质典雅,气息流畅,朗朗一股清气,且书卷气浓郁,足可见文徵明书写时挥洒自如、从容自在、心手双畅,读来让人感到心神愉悦,如沐春风。此件册页纵23.2厘米,横28.4厘米,钤有乾隆、嘉庆、宣统内府鉴藏印,现藏于故宫博物,文徵明《草堂十志》内容为唐代著名画家卢鸿隐居作品。70岁时,文徵明写下了《草堂十志》,他一直喜欢卢鸿的《草堂十志图》和王维的《辋川图》,也曾临摹过。 <h1> <b><font color="#ed2308">《草堂》一文的作者卢鸿</font></b><div> 卢鸿(又作鸿一)字浩然,一作灏然,生卒年月不详,是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卢家人,后来迁到洛阳,隐居嵩山(今登封市)。卢鸿学问渊博,精通籀、篆、楷、隶多种书法,善于描绘山、水、石、树,造意清气袭人,得平远之趣。据史书记载,713年,唐玄宗选用贤士,以勉励天下,派遣使者备礼邀请卢鸿出山。卢鸿再三不肯。玄宗为了保全他的节操,不降低他的志向,就赐他一身隐居服,一所草堂,让他带官归山,每年可得到粮米一百石、布绢五十匹。而且还使他随时记下朝廷的得失,直接把状子交给玄宗。一些府县的官员也常常到他家拜访。卢鸿回山后,广开门户,召聚五百弟子讲学,直到去世。他为人清高,曾将自己的居室命名为“宁极”。<br> 他的《草堂十志图》画的是隐居的嵩山一带的景物,用十景喻十志。分别是:草堂、枕烟庭、羃翠庭、樾馆、洞元室、倒景台、期仙磴、涤烦矶、金碧潭、云锦淙十景。代表了十种志向,除了隐逸不仕的操守之外,其他都是与庄子和道家有关的呼吸饮食、听琴、清谈、炼丹、荣辱、知己等,把成仙当作养炼的最终目标。有后人摹本,宋 佚名,清 王源祁的绘画作品可以欣赏。<br></div></h1> 后人 摹本 宋 佚名 清 王源祁 文征明绘画 <h1><b><font color="#ed2308">《草堂十志》欣赏</font></b></h1> 草堂 枕烟庭 羃翠庭 樾馆 樾馆 倒景台 期仙磴 涤烦矶 金碧潭 云锦淙 <h1><b><font color="#ed2308">《草堂十志》笔法浅析</font></b></h1><br> 在此以《云锦淙》为范字,来同大家一起学习文征明《草堂十志》的基本笔法。<br> 长横 <div> 玉 弧线型。前部顺锋入笔,力求圆润不必过于尖锐,后三分之一处,渐渐向下,求得和前面的平稳,用笔圆收,实际起笔和收笔处于同一水平线。</div> 士 典型的文征明小楷用笔,属于比较拙的一种,虽然圆弧型,但是并不显弱。前端重,中间稍细,后部不完全,可以参照下部的同类横画写完整。 有 也是弧线型,轻巧的一种,弧度自然,前部顺锋轻入笔,轻而不尖,速度注意稳定不用快。 若 介于前两种之间,入笔和收笔都比较自然。 短横<br> 石 前端入笔斜而尖,后收笔方圆之间,中间行笔不提按明显,切记不要写的没有变化。 云 三个短横,第一短横尖而细,第二短横圆,笔势稍平,第三短横长,直,收笔有顿,回锋。 天 两短横用笔较粗,用笔和位置处理灵活。 趾 口 姿势斜,下部简单,提笔右上。最后一横带有隶书的笔意。 组合<br> 若 第一笔短 起笔轻细呈尖状,收笔圆润。第二笔斜,行笔起伏不明显,收笔之处回锋。 玉 三横画两短一长,,第一笔尖入,但整体平,收笔圆。第二笔尖起笔圆收笔,行笔简单。第三横前面已经讲过。 者, 第一笔圆 平。第二笔回锋入,第二笔,前面没有过多的提案,后部收笔有隶书笔意。 竖画<br> 悬针竖 辉,非常典型 用笔无特殊。 耸 同上。 锦 起笔与行笔过程无新奇 收笔处可以偏向一侧,顺应身体和运笔。垂露竖 这篇中没有大的垂露竖,伤的左侧垂露竖整体直,用笔过程清晰。 何 直而平,总体而言,垂露竖不适合处理成变化大的方式。 撇 <br> 石 比较长,弧度明显,兰叶撇姿态。入笔明显,收笔笔锋稳定。 者 与石的撇接近,可以总结出此类撇的书写规律,整体属于轻的一类。 风 短 弯曲,配合右半部的钩,在弯曲程度上较大。 有 前部入笔重,可以有意而为之,弯度也不大,用笔的变化自然,提案明显。 夫 在大楷中竖撇前半部分是直为主,而文征明的小楷则带有明显的弧度,入笔处有明显的带入,临摹是注意,顺势即可,过于锋芒毕露没有必要。 与夫的用笔同,弧度大。 水 短撇,用笔提案明显,笔势直 。 捺 天 夫 捺用笔明显区别于一般的楷书,尤其是在拙巧的对比是相反的,一波三折,但是捺脚轻微,一带而过。 文 弧度非常大,入笔轻,行笔和收笔重,曲线也就是 波磔明显。 倾 喷 歌 和分的写法基本相同。 折笔<br>石 结体俏丽,折笔重,角度内倾,配合向左下伸展的撇,外折处厚重,内角锐利,横轻折重,节奏明快。 锦 两处折笔的笔法与“石”大体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折笔的角度在同一字中对比,变化来增加美感。 钩<br> 云 横钩 横画在起笔和行笔中的提案很轻微,曲直的变化也起伏不大,钩重按向下出。 水 具有典型风格的竖钩,竖向右稍稍弯曲,入笔横势,方,重,中间行笔轻,出钩重,笔势较为凌厉,厚重不轻薄 则 与水的竖钩写法接近。 缘 勾整体圆弧状,行笔过程中也有轻重变化,出钩圆,小楷中使用,要多注意。 我 戈钩笔势斜直,入笔有连带或是称之为装饰性用笔,收笔钩圆厚重,基本为圆处理。 求 竖钩入笔同竖,收笔是竖钩中较轻的一种。 点画<br> 云 共四个点,顺锋入纸,左两点斜,右两点平,虽然小,但是用笔的入,行,收都明显。 若 第一笔是丿状,右点向下一笔的入笔处连带,整体配合字的取势。 忘 四个点,上部的点石通篇中最重的,前尖后圆,写法如侧点。心的用笔,笔意连带。 玉 标准的点的写法,入,提,按清晰,效果圆润,重,难度大,外形完美,临摹时勿有粗糙感。 文 与若上右点写法相同,出锋连带,位置顺应下一笔起笔。 三点水多变,注意形状排列,轻重变化,最后的一笔提送向高处,是比较明显的个性特征。 心,注重三个点之间的连带和配合。左下点向下压,尖入圆收,两点相互配合。 多字重复多变。 <h1><b><font color="#ed2308">书写视频</font></b></h1> <h1><font color="#ed2308">谢谢观赏。</font><b></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