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区小学英语青英工作坊第十七期暨名师工作室与青英工作坊联合教研第七期(两次试讲活动)

Hedy

第一次试讲 <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19日下午,罗湖区小学英语青英工作坊第十七期暨名师工作室与青英工作坊联合教研第七期第一次试讲在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录播室举行。百草园小学王冬梅主任,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黄小梅主任,黄小梅工作室成员以及青英工作坊成员参与了活动。</p><p class="ql-block"> 在第一次集体备课基础上,两位老师就五年级第四模块第十二单元Fire, 进行第三课时写作教学的同课异构。初次试讲,来自百草园小学的傅伟霞老师采用“以读促写”的方式,聚焦“火”对人们日常生活的积极影响及潜在风险,以贴近生活的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傅老师以“火”的声音引入,创设用火安全的相关情境,给孩子们呈现了Mr. Xu的Proposal letter。</p> <p class="ql-block">  通过排序、略读、细读、合作共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傅老师引导孩子们阅读与“森林防火”话题相关的文本。在课堂巩固阶段,在傅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从森林防火情境迁移到日常生活情境,逐步建构评价标准。随后由小组进行自主选择,合作完成家庭消防的倡议书,并布置了较为生活化的作业。</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洪晓云老师采用精彩的导入让孩子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十分感兴趣。洪老师采用提问题的方式促进孩子们对于“火”的特性的了解,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孩子们在了解“火”的特性的同时又可以学习到目标知识点。</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中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充分输入之后,学生开始逐步进行输出,使用一定的单词及句型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对于“火”的知识点也能够给出自己的理解。</p> 名师点评 深度分析 <p class="ql-block">  研讨课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黄小梅老师主持评课。首先两位老师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工作室教师和青英工作坊成员随后对教学设计和过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们对两位老师精彩的同课异构表示非常认可,值得学习。</p><p class="ql-block"> 最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黄小梅老师、百草园王主任及其他与会教师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方面,在以读促写的过程中学生一定要有充分的阅读和提炼;提供的语言支架不宜过多;另外,文体格式相关内容也不需要大篇幅的教授。另一方面,建构式写作的课堂中输出也不宜过少。黄小梅老师也说到,应该更好运用希沃,基于复习展开教学。通过各种闯关、分类活动,复习背景知识,再让学生理解结构,自由发挥、补充细节,最后再进行文章的修饰,也不失为一种解决方式。</p> 第二次试讲 <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26日下午,罗湖区青英工作坊第十七期暨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与青英工作坊第八场联合教研活动在百草园小学举行。罗湖区小学英语教研员王莉老师、名师工作主持人黄小梅主任、备课指导老师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于兰老师、谢丹老师、百草园小学王冬梅主任和百草园英语组成员参与了此次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秩序井然,由教师上课展示和专家点评组成,旨在改善教学设计思路,优化设计,提升教学质量和实效性。</p><p class="ql-block"> 百草园小学傅伟霞老师和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洪晓云老师再次就五年级上册Module 4 Unit 12 Fire开展写作课课例展示并进行同课异构。两位老师经过上次磨课、研讨和内化专家指导思想,改善了教学设计,加入新的尝试,增加了多条新思路。</p><p class="ql-block"> 首先,傅老师为我们带了一堂精彩的以读促写的“用火倡议书”写作课。读文本、共建文本和写文本环环相扣,课堂秩序井然流畅。刺耳的救火车声直入主题——fire safety,又通过让学生提问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使学生们了解本堂课的主要授课内容Proposal的写作格式——What-Why-How。本节课极具亮点,在进行分段阅读时,傅老师将Table(桌子)和Leg(桌脚)分别比喻Topic Sentence(段落主旨)和Details(细节),十分形象生动且易于理解。一副男孩受伤的图片刺入学生眼球,课堂到了师生共建写作环节——Fire Safety at home家中的用火安全,学生分组讨论建立作文整体框架What-Why-How并对细节进行填充,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构建评价标准。最后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写作,学生依据评价标准对同伴写作进行简要点评。</p> <p class="ql-block">  其次,是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洪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有趣的 “用火知识”信件写作课。复习和建构层层叠加,课堂中穿插的希沃白板小游戏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课本引路,点亮思维,游戏融入,集思广益。学生们通过视频、会议课文和配对游戏复习和自主总结了火的利弊和用火守则,为写作输出做细节铺垫。在构建的环节,洪老师通过4次写作内容对比,层层递进,师生在共同建构文本的同时也在逐步构建写作标准。最后,学生们通过自主写作和小组互评,达成了本课的“用火安全”的写作目标。</p> 名师点评 深度分析 <p class="ql-block">  研讨课后,授课教师对本节课分别做了总结,提出了在授课过程中自己所发现的问题及困惑。接着,由王莉老师在场导师为两堂课做细化点评,提出修改建议。</p><p class="ql-block"> 第一堂课的授课教师傅老师根据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反馈,提出教学环节中是否存在场景转换不清、文本顺序不清、学生内化时间不足等问题的困惑。对此,谢丹老师就本节课中如何明晰倡议书概念、自然衔接情境衔接、精简干扰性环节等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于兰老师对傅老师的问题进行答疑及建议。她赞扬傅老师教学设想多样,课堂环节丰富。同时建议削减与主题无关的信息、倡议书的结构与内容均应对学生具有借鉴意义、通过视听资料强调倡议书的必要性。</p><p class="ql-block"> 王莉老师也在评课时指出,本节以读促写课的逻辑环节不够清晰,建议教师以阅读感知——师生共建——自主写作三大环节推动课序发展。在第一环节的阅读感知中,应选择指向性更为明确的语篇,使学生在阅读森林火灾频发的现象时得以自然迁移到家庭用火安全的生活化主题上。且在提供主题语言时,应给出框架性、类别性更为显著的句子,让学生对思考方向、写作逻辑更加清晰。另外,王莉老师也提出,应重视师生共建的教授环节,将更加具体化的写作标准融入其中,在共建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如按照逻辑顺序、根据主题句补充细节、使用连接词等。</p><p class="ql-block"> 第二堂课的授课教师洪晓云老师根据学生最终上交的习作及课堂表现对本节课进行了分析,认为学生在写作完整句子、理解写作标准等方面仍存在困惑,教学目标达成度不够。黄小梅主任则点评,在课堂中除了通过复习已学主题及句型所给出的基本语言支架,教师应提供素材,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拓展。同时,对如何明确写作标准及如何处理生词等问题提出了建议。</p><p class="ql-block"> 第二堂课中王莉老师也对建构型写作课堂和习作点评型写作课堂做了区分。她表示,学生在复习中能够习得基本语言支架,而教师以多种形式的课程资源进行素材补充,能够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获得新的思考角度。教师带领学生通过问答、讨论、交流等形式建构、修改、完善语篇,最终形成可供学生借鉴的范文,使学生从范例中明白要写什么、如何写、怎样写好。</p>

老师

写作

学生

工作坊

课堂

青英

百草园

黄小梅

名师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