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初中版)课程建设活动之七

倾情教育

大庆市第二十四中学于丽萍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p class="ql-block">  大庆思政人在教研员王勇老师的带领下,以名师工作室为引领,重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初中课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力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就;增强国家意识,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加深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具有初步的宪法意识、法治观念等;明是非、讲规则、辨善恶;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25日大庆市第二十四中学初三政治教师于丽萍汇报了一节初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的公开课。本节课,于老师深入挖掘课程资源,使《读本》与思政课同向合力而行。教学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兴趣,合作探究,尊重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构建与智慧的生成,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p> 名师风采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由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中的“十个明确”之明确5: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引领学生明确并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明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理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重大部署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部署之间的联系。 讲授新课 1.先请同学谈谈关于“制度”的生活体验 <p class="ql-block">  请同学们思考:</p> 设计意图:从初中生的生活体验入手,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课堂,通过自主阅读读本内容挖掘观点,不仅锻炼学生提取观点的能力,增强学生自身体验;而且注重知识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增强中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p class="ql-block"> 2.“数”中国奇迹 见证国家发展</p><p class="ql-block"> 中国抗疫奇迹、综合国力提升、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三个材料</p><p class="ql-block"> (1)为什么在抗疫期间能够创造“中国速度”的奇迹?</p><p class="ql-block">  (2)改革开放使中国腾飞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3)脱贫攻坚五年数据变化说明了什么?</p> 设计意图:通过“数”说中国奇迹等活动,感受中国发展奇迹,尝试从制度的维度观察社会生活,从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体系,理解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的关系,认同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使学生初步感知中国经济奇迹、抗疫奇迹、脱贫攻坚奇迹,见证国家发展,激发爱国情感。<br> <p class="ql-block">  3.寻踪中国奇迹 揭示制度密码</p>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中国发展密码”等活动,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明确如何完善中国之制与实现中国之治,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 4.播放:2020,“中国之治”交出满意答卷视频,学生谈感想。 2020年,注定会在14亿中国人的共同记忆中留下深刻一笔。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成功实现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的大逆转。全球疫情肆虐、经济停滞,中国在惊涛骇浪中持续逆势奋进,原因何在?“无他,一是‘中国之制’的显著优势,二是‘中国之治’的坚强有力。 设计意图:本课内容理论性强,视频直观导入,便于学生理解,迅速切入课题。使学生们能够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p class="ql-block"> 5.讲中国故事,赞中国之治</p><p class="ql-block"> (1)经济腾飞,赞中国奇迹</p><p class="ql-block"> (2)闽宁镇脱贫攻坚</p> 思考:我国经济是如何腾飞?闽宁镇是如何摆脱贫困的?和西方国家抗疫不利对比,思考是什么成就了“中国速度”“中国温度”?<br>   学生思考讨论:<br> 教师总结:这速度的背后,是“中国之制”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这温度的背后,是“中国之制”的时代使命和文化内涵,是体现这个国家团结、稳定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力量。<br>  全面深化改革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br>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播放,使学生能够理解全面深化改革要落地生根。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改革要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 6.社会长期稳定,赞中国奇迹<br>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优势。<br> 设计意图:以人文、故事角度,以抽丝剥茧的方式,见证国家发展,认同中国之制。 学生讨论:奇迹背后的原因 <p class="ql-block">  教师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p><p class="ql-block"> (1)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p><p class="ql-block"> (2)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特征;</p><p class="ql-block"> (3)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品格。</p>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问题、理解问题能力的有限,使得在理解认识层面有难度。通过观看视频,一方面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例以影像化的形式呈现,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用事实说话”也更能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7.我与“中国之治”<br>  材料展示:创新基层治理的“天津之治”<br> <p class="ql-block"> 思考:“天津之治”是如何实现的?</p><p class="ql-block">  小结:在基层治理中,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管理国家,管理社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更好为人民服务。</p> 设计意图:用身边案例说话更能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增强对深化改革的认同。 8.以“青春之我”筑梦“中国之治”倡议书 设计意图:通过倡议书,给学生提供多个思考维度,帮助学生开阔思维,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落实教学重点。 <p class="ql-block"> 9.向“中国之治”献计献策</p><p class="ql-block">  设计意图:落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转化为治理效能,那么治理效能它的一个终极的价值指向,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中国的人民在我们这个制度之下,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的五位一体,国防外交能够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使学生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p>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思维导图直观显示,学生易于接受。 教学反思 <p class="ql-block">  (一)优点:</p><p class="ql-block">   1.本节课基本上达成了教学目标,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在备课中,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p><p class="ql-block"> 2.抓好“三基”的落实,即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p><p class="ql-block"> 3.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把课堂主动权留给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二)不足:</p><p class="ql-block"> 1.教学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做得不够好,还需要发挥教育机智,善于去挖掘发现。</p><p class="ql-block"> 2.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待加强,学生处于比较紧张的学习状态和思维,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指导学生改进提升。</p><p class="ql-block"> 3.由于《读本》是新进入初中的教学内容,我在教材的把握整合方面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要多向资深老教师学习请教。</p> <p class="ql-block">  初中阶段重在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我们全体思政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通过一系列的活动,逐步探索如何让《读本》思想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我们注重讲道理与讲故事相结合,把抽象概念与生动案例相结合,显性表述与隐性渗透相结合,确保《读本》思想内容易认知、易理解并指导学生将思想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学生

中国

社会主义

之治

特色

制度

治理

奇迹

意图

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