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成语印章时想到的

閑雲居士

<p class="ql-block">学习篆刻三年多,已练习刻了900方印章,其中700多方是成语。为了学习,买了好多篆刻的书籍,也上过网络课程,进步是有的,但因愚钝,总感觉进步太慢。有位篆刻大师说,若刻不到2000方,不可能真正入门。一想这话,再看这900印章,自感就如“甘瓜苦蒂”。</p> <p class="ql-block">每刻一个成语时,若思考一下,或者会增加点知识,或者能引起对过往的点滴回忆,或者会引发对人生的一点思考。“冠冕堂皇”这个词便使我想起了在上世纪文革时期的大字报,大批判,大辩论时常常用到这个词。说那些被批斗的“走资派”或者是“地富反坏右”,往往打着“冠冕堂皇”的理由去做坏事。那时候我刚上小学二年级,并不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但印象却很深刻。</p> <p class="ql-block">“纶巾羽扇”。“纶”,这个字怎么读,刻这方成语印时才知道这么多年自己读的一直是错的。它在这里读“guan”而不读“lun”。我一个中文系的学生,你说可笑不可笑?所以说学无止境。低级错误谁都会犯。有时候我们笑别人读了错别字,也是五十步笑百步。</p> <p class="ql-block">这方印用的字是金文。自己感觉用金文刻章更显古朴,所以我更喜欢用金文体。但金文字很少,许多成语想找金文字找不全,只好用小篆体。</p> <p class="ql-block">刻这方印时曾犹豫过刻还是不刻。刻的话这个成语的讽刺意味太浓,属贬意词,送人不好,留着印在书画作品上也不合适。但“乖”字开头的成语只有这一个,最后还是刻了。刻这方章的过程中,脑子里也曾浮现出了一些乖唇蜜舌者的形象,觉得好好笑好好玩。</p> <p class="ql-block">人若穷到挂席为门的地步会怎么样?现在的孩子们恐怕很难见到这种情形了。“席”是什么物件?尤其是城市的孩子想都想不出来。我们五十年代出生的农村人,对“席”这个东西太熟悉了。土炕上铺着席子,晒粮食用着席子,防雨棚搭着席子。而用席作门我见过的是搭在瓜田菜地里看瓜菜棚的门。但这个成语很励志,说的是汉朝丞相陈平年少时家里就穷的挂席为门。</p> <p class="ql-block">这个成语与上一个的意思则是天壤之别了。谁见过真的洞天福地是啥样子?若是人工建的,那里的楼堂殿宇一定是金璧辉煌,宽门阔窗。若是自然景象,一定是四季如春,美若仙境。我们这一代人的人生旅程似乎有点像这两个成语,从挂席为门走到洞天福地。</p> <p class="ql-block">这个成语很有意思。语出《庄子•胠箧》。说是不讲盗之道者难成大盗。这使我想到历史上像窃国大盗王莽、袁世凯之类,虽用其“盗道”成了大盗,终不长久,且遗臭万年。</p> <p class="ql-block">道为何物?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大意是:道是不能说清楚的,它虽然是虚的,但用起来却是无穷无尽的,而水的品格最接近道——不争不抢,顺乎自然。“道在人为”,我想若世间人人尊道,便可实现世界太平。然而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为了利益,尊道何其难也!</p> <p class="ql-block">篆刻这个成语时才知道周瑜不但是一个会打仗、好生气的大将军,而且还是一个精通音律的音乐家,可惜英年早逝,死时才三十多岁。我忽然想起贾宝玉对林黛玉说过的话,大意是音乐是容易伤心的,自古以来许多通音律者的身心健康都不太好。联想到古今中外的钟子期、稽康、贝多芬、莫扎特、阿炳、聂耳、冼星海等这些伟大的音乐家的命运,似乎还真有些道理。曹雪芹真是伟大,将音乐与身心的关系通过贾宝玉之口告诉了世人。但是喜欢音乐与精通音乐则完全是两码事儿。欣赏音乐的过程是快乐享受,而创作音乐的过程可能是痛苦多于快乐。</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方自感比较满意的仿古玺。“古为今用”四字由于笔画不多,因此印面设计安排上也比较疏朗、耐看。当时正在临摹《散氏盘》,笔划也借鉴了书法的特点,使篆刻的文字有了书写感,所谓以书入印,而我在平时更多的则是以篆入书。</p> <p class="ql-block">能吃得饱且吃得好,是我们这些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很长时间的一个梦想。今天我们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大部分人能吃得饱没问题了,吃得好也不是很奢侈的生活了,我们的梦想已经成真。但真正意义上吃得好不应该是除了五谷杂粮还有大鱼大肉,而应该是科学饮食,养生为本。这已经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又一个追求了。</p> <p class="ql-block">“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称赞曹霸画画得好,对富贵荣华不屑于顾,是对画家穷且益坚品格的赞美,其实也是对他自己生命状态的写照。孔子云“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是圣人的境界,所以称杜甫为诗圣。</p> <p class="ql-block">刚柔相济是古人做人处事的智慧。以柔克刚则是大智慧。柔情似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经过千沟万壑,终能汇入浩瀚的大海。人生遇到难题时,软处理比硬碰硬效果会好许多,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p> <p class="ql-block">我的体会,篆刻用的石料不一定用价钱高的材质细的,关键是要看你的篆刻要追求什么样的风格。细腻的章料可以刻出丝滑般的线条,给人以柔美之感,但石质粗糙的章料则可以刻出线条粗旷、印面苍茫的风格。这是用3元一块的青田石篆刻的印章,我喜欢细腻,同时也不拒绝粗粝。</p> <p class="ql-block">刚开始学篆刻时,追求印面的四平八稳,四个字的大小一样,如同小学生学写字一般。其实真正的的美还是要顺其自然为好。在小小的印面上,几个字的大小完全可以根据字的笔划多少去随机安排,而且笔划的粗细也不一定非得一样,字体有大有小,笔划有粗有细,印面会显得更有生气和活力。</p> <p class="ql-block">平时我们常用“光明正大”,而“公明正大”也是一个成语,意思一样。这方印字体用金文,印面朱文白文相映成趣,自觉还是有点创意。如果印边处理得更好一点会更出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