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地课堂,教师展示风采——记第五小学语文教研组优质课展示活动

王琴华

<p class="ql-block">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进一步深入落实“双减”,成就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11月26日,我校语文教研组组织开展了优质课展示活动。</p> <p class="ql-block">  第一堂课是我校教师谭倩为大家带来的四年级文言文《精卫填海》。谭老师是一位95后的年轻老师,她的课堂活泼却又不失从容。整堂课,谭老师通过竖排版读、去标点读、繁体字读、小篆字体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学生在这种形式多样的朗读中,自然而然获得了语感。尤其是谭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堙”的行为体会“精卫”的形象时,列举了孔子、玄奘、袁隆平等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用充满震撼的音乐、加上她那富有激情的陈述,感染了在场所有的同学和老师。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这短短的35个字中感受到了精卫的形象。最后,谭老师再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讲述故事,升华主题。</p> <p class="ql-block">  第二堂课是由90后教师计晨为大家带来的四年级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计老师先从题目着手运用字理识字和插图让学生理解“戎”“取”。在课堂上,计老师用耳目一新的课堂口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读书计时器的使用更是提高了每一位学生的专注力,节约了上课的时间,为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条件。整堂课计老师以读促教,采用四人一组、二人一读一译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抓住文言文的特点,分别用借助注释、组词、补充、联系插图、想象画面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最后再聚焦“不动”的原因,水到渠成地解决了课文的难点。一堂课下来既让学生认识了一个知观察爱思考的王戎,又习得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最后整篇故事在孩子们精彩的漫画表演中得到了展示。</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两堂优质展示课,两位教师都能以学生为主体,抓住文言文的特点,在朗读中传授方法,感悟文言文的魅力。学生们也积极参与课堂,激烈讨论,勇敢展示,或口头表达,或上台表演,紧跟教师的引领。</p> <p class="ql-block">  本次语文优质课展示活动不仅为我校教师搭建了一个善思善研、展示风采的机会,同时也提供了观摩学习、研讨交流的互动平台,提高了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是推动深入贯彻“双减”的良好举措。立足“双减”,打造高效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也将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p> <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王琴华</p><p class="ql-block">图片收集:徐婷</p><p class="ql-block">审核:石花英</p><p class="ql-block"><br></p>

文言文

学生

课堂

展示

教师

老师

双减

我校

语文

优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