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要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课程化”。议题式教学是落实思想政治课活动型课程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我市高中政治教师实施议题式教学的认识和水平,市教研室根据工作计划,于11月26日上午召开了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小范围研讨会。在市教研员周忠振老师的筹划安排下,全市共有14名一线高中政治教师报名参加了本次活动。</h5> <h5> 研讨会开始之前,周忠振老师先就组织小范围专题研讨活动的想法进行了说明,并做活动安排。周老师指出,自本学期开始要增加专题研讨会的密度,特别是主体参与式的小范围研讨活动,为一线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平台,提高研讨活动的质量与效果,使其在日常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教研能力和理论素养。他强调,议题式教学是活动型课程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为了适应新教材教学,老师们有必要提高对议题式教学的认识与教学水平。周老师进一步明确了本次研讨活动的流程:优秀课例观摩、各小组分主题讨论、研讨成果分小组展示,并要求下一小组总结上一小组成果且提出质疑。</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一环节 优秀课例观摩</b></h3> <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 大家集中观摩了由郑州市第七中学董秋楠老师执教的统编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录像课。老师们全神贯注听课,详细认真记录,感受着精彩的课堂设计、感叹着巧妙的板书设计、感慨着默契的师生配合。</span><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二环节 小组主题研讨</b></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inherit;"> 四个小组围绕各自研讨主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研讨。大家以本节优质课为例,运用会前周老师发放学习的《试论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基本特征》(作者 沈雪春)一文中的观点,围绕各自的研讨主题就议题式教学展开了热火朝天的讨论。每位老师都积极参与,或是提出疑问,或是表明观点,或是寻找方案。</span></p> <h5>第一组:王宸 孙改丽 郭婧婧(从左至右)</h5> <h5>第二组:张玉鸽 谭慧英 李漫漫 康怀鹏(从左至右)</h5> <h5>第三组:周位群 程娟 刘宝法 朱静毅(从左至右)</h5> <h5>第四组:赵艳艳 王姣敏 赵学锋(从左至右)</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三环节 展示与质疑</b></h3> <h5></h5><h3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 第一组的主题为:如何指导学生议学?</span><br></h3> <h5> 小组代表洛阳八中郭婧婧老师从议题展开的四个维度和师生如何参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教学过程来看,议题展开分活动、任务、情境和评价四个环节,对应结构化的学科内容,力求提供序列化的活动设计,在情境的发展过程中,重视评价的引领作用。其次,从教学主体来看,按照议学流程:议前,教师要设置议题、创设情境、设计任务,学生要明确议题、目标和要求;议中,教师要关注议情、点拨议况、参与议程;学生要表达倾听、比较分析、体验感悟;议后,教师要评价评估、引领发展;学生要评价反思、内化提升。</h5><h5> 第二组代表在总结第一组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疑问:如何评定学生对议题的认知状况?郭婧婧老师解答认为,可通过提前印发学案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议题的认识状况及原有经验。周忠振老师提出了“有困难找学生“的学生观点和学生路线,真正了解学生的困难,准确把握学情,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h5> <h5> 第二组的主题为:议题的选取与拟定。</h5> <h5></h5><h5> 小组代表汝阳二高康怀鹏老师认为:首先,议题的选取应遵循三大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关注时政热点、结合高考命题方向,我们较容易做到贴近实际和贴近生活,但往往对学情的把握不够,做到贴近学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其次,议题的拟定要遵循学科逻辑、生活逻辑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本节课例未严格按照政治学科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重新编排教学顺序,值得大家探讨。第三,要处理好议题与学科知识间的关系。议题的拟定不能单纯以传递知识为目的,更要以提升核心素养为目标。<br> 第三组代表总结第二组发言并提问:如何了解学情?康怀鹏老师认为可通过课前分配任务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布置学案,让学生先自学,把握学生的已有知识情况。周忠振老师进一步补充,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更要帮助学生。面对目前严格的学校管理环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一方面,拓宽学生视野;另一方面,帮助提升其阅读能力。</h5> <h5> 第三组的主题为:议题式教学与考试。</h5> <h5></h5><h5> 小组代表洛阳四十三中程娟老师认为,议题式教学要求学生会用教材,而不是单纯学教材,这对于考试十分有益。首先,议题设计与情景设置紧密结合,从而使具体的经济现象与学科知识有机融合,有助于学科知识生活化,实现学科逻辑、生活逻辑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美结合。其次,讲课板书要提前设计,不追求面面俱到,但要有学科大概念意识。可通过集体教研备课,以某一个重要的热门经济现象为线索,串联起框题内所有的学科知识,设计好议题。第三,通过对高考试题的研究,选取与高考试题设计类似的教学情境和议题,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学科知识。同时选择真实生活情境为议题,大议题下设计有效议题,通过恰当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br> 第四组代表认真总结第三组发言,并提出疑问:议题式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学科知识与提高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洛阳市二实验刘宝法老师认为,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梳理目录框架;其次,一些非核心知识点可通过习题课来穿插处理,进而提升学生的考试能力。周忠振老师鼓励各位老师要相信学生,分清主次,大胆取舍,在提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让学生会学习、会运用。</h5> <h5> 第四组的主题为:议题应该如何展开?</h5> <h5></h5><h5> 小组代表宜阳第一实验高中王姣敏老师提出:首先,议题展开须遵循的原则:1、内容、情境、活动与学情的四统一。议题要分梯度,内容是核心、情境是场域、活动是载体,做到动静结合。2、在商议、争议、评议和建议中落实核心素养。3、注意议题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4、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其次,关于议题的展开方式。一方面,以活动的方式议学;另一方面,以活动的方式培育素养,在议中学、在议中研、在议中做。第三,议题展开过程中师生的理念转变和学习方式转变,通过教师的深度备课点燃学生的深度学习。第四,关于反思评价,活动的设计要有梯度,但不排斥教师总结,不排斥学生的独学,不排斥多元评价。<br> 第一组代表对第四组发言进行了详细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四环节 总结与期待</b></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inherit;"> 周忠振老师对本次研讨活动进行了总结。首先,周老师高度肯定了本次研讨会各小组的讨论成果,大家在认真研读学习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思考并灵活运用到了讨论交流之中。其次,周老师梳理了大家在讨论过程中提出的几点疑问:怎样了解学情、怎样运用教材,处理好教材内容与学科知识间的关系、如何帮助学生了解时政新闻,鼓励大家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答案,不断提升能力。并提出,研讨会结束了,但研讨还没结束,大家要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进一步思考上述问题,进一步提升对议题式教学的认识,提高运用这种教法的能力和实效。</span></p><p class="ql-block"><br></p> <h5> 三个多小时的讨论和交流,老师们热切忘我,甚至来不及饮水和休息。大家都十分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精彩的瞬间。整个研讨会在紧张又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大家交谈着感悟,满怀着参加下一次活动的期待离开了会议室。</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