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胡同,

马崇恩

<h3><br>早就听说史家胡同开了一家胡同博物馆,总说去看,可总也踩不上点,一来二去就耽搁了。前些日子,和影友商妥要拍北京胡同的片子,这下就顺理成章了。</h3> <h3>1.史家胡同博物馆</h3> <h3>2.东四六条<br></h3> <h3>3.国子监街19号<br></h3> <h3>4.钟楼湾胡同<br></h3> <h3>5.得丰东巷21号<br></h3> <h3>6.东四四条5号<br></h3> <h3>7.国子监街<br></h3> <h3>8.白塔寺东夹道</h3> <h3>9.新文化街53号 昔日的克勤郡府,今天的实验二小<br></h3> <h3>10.后圆恩寺胡同的老树</h3> <h3>11.帽儿胡同<br></h3> <h3>这一天,天气大好。阳光温暖的午后,和朋友约好,背起相机,直奔史家胡同。<br>走进博物馆,看着修饰一新的传统四合院,凝视着那一张张显得斑驳褪色,而又亲切鲜活的老照片,心中突然感慨万千。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记忆的门,儿时的生活场景,普通人家生活的点点滴滴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锦芳那冒着热气的豆汁;内明远那刚出锅外加一大勺辣椒油的羊杂碎;用油纸包,用麻绳绑的散装自来红和自来白;带着哨声一跃而起的白鸽;羊市口外头给崇文区的孩子带来了无数快乐的大众电影院…… 我生于胡同,长于胡同,年少时,在胡同里,杂院中,虽拥挤不堪,但却度过了一段暖意融融的时光,对它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h3> <h3>12.史家胡同51,53,55号 章士钊故居<br></h3> <h3>13.大栅栏街<br></h3> <h3>14.廊坊头条<br></h3> <h3>15.礼士胡同129号<br></h3> <h3>16.青云胡同<br></h3> <h3>17.西总布胡同 中国尊拍摄机位<br><br></h3> <h3>18.西打磨厂街213号 山西晋商乔家票号大德通总号所在地<br></h3> <h3>19.北苇草园胡同 脚下的青石板路仿佛到了江南水乡<br></h3> <h3>20.中苇草园胡同</h3> <h3>21.恭俭胡同 <br><br><br></h3> <h3>22.恭俭四巷 三根大烟囱有很多故事和传说<br></h3> <h3>23.北海北夹道<br></h3> <h3>我本来就极喜欢在胡同里自由地游走,自打心中有了拍摄胡同这一设想后,漫无目的地游走便成了对似水年华的追忆。或许少了一份自由自在的舒适惬意,但每次与过去的邂逅都有震颤心灵的感受和收获。半年来,我无数次地骑着共享单车在胡同中穿行,从悠久了六百年,堪称北京胡同之根的砖塔胡同,到历尽半个世纪的沧桑,终于改变了屈辱命运的东交民巷;从一个曾经最不缺少传奇,人文积淀深厚的琉璃厂,到风尘侠女小凤仙演绎一段“美女救英雄”的千古佳话的八大胡同之首的陕西巷;从光听它的名字就会给人带来无尽遐想和无限诗意,“不敢在午夜问路”的百花深处胡同,到老舍先生出生并度过了不安、惶惑的童年和少年,又以在其苦难经历创作了巨篇《四世同堂》的小杨卷儿胡同;从一条百米小巷却蕴藏了北京的前世今生,厚重的历史和新时代的潮流并存的南锣鼓巷,到目睹了当年婉容大婚时的十里红妆,见证了叱咤风云的冯国璋下野后被困居深宅中,打发慢慢时光,回想沉浮一生的帽儿胡同……</h3> <h3>24.砖塔胡同 万松老人塔<br></h3> <h3>25.砖塔胡同<br></h3> <h3>26.东交民巷<br></h3> <h3>27.百花深处胡同<br></h3> <h3>28.小杨家胡同 以前叫小羊圈儿胡同<br></h3> <h3>29.西琉璃厂街<br></h3> <h3>30.西琉璃厂街 中国书店</h3> <h3>31.陕西巷<br></h3> <h3>32.陕西巷52号 小凤仙工作的地方<br></h3> <h3>33.南罗鼓巷<br></h3> <h3>34.帽儿胡同<br></h3> <h3>35.帽儿胡同13号 冯国璋故居<br></h3> <h3>一次次站在这些古宅旧迹面前,原本平静的心会突然变得汹涌澎湃。它们就那样静静地矗立在夕阳的余晖中,像是一个历经沧桑,每一条皱纹里都写满故事的老人,在默默等待着倾听者的到来。当然,除了欣喜也有痛惜,90年代以后,北京城迎来了房地产的一轮又一轮大开发,一条又一条的胡同消失了,我土生土长的崇文区没能留下几条完整的胡同,胡同没了,区也没了。现在有大量的胡同已经残破不堪,只剩门前模糊的石墩,朱颜褪去的大门和参天的古树记录着胡同昔日的繁华。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在回归传统的口号中,用钢筋水泥建了许多仿古的建筑。随着北京人口如吹气球一般膨胀,北京住宅承受的上线受到严峻挑战。占地面积大而利用效率低的胡同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胡同及四合院被高楼取代,已不可避免。当然我们必须承认胡同中过日子与现代化生活确实格格不入,上厕所,洗澡都是问题,更不用说在极端天气下的各种困扰了。对那些三代同堂老少一室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为了保留胡同而让他们挤在斗室里,未免不公平。我还是那句话,对大多数人来说,生存比传承重要。</h3> <h3>36.粮食店街73号 是老北京规模最大的一家镖局,现为粮食店第十旅馆<br></h3> <h3>37.粮食店街40号 是二锅头发源地--源升号酒坊<br></h3> <h3>38.佟麟阁路 三味书屋<br></h3> <h3>39.东总布胡同62号 “宝成当”三字依然清晰<br></h3> <h3>40.烟袋斜街</h3> <h3>41.护国寺街<br></h3> <h3>42.新文化街45号 原国立北平女子师范学堂 现鲁迅中学<br></h3> <h3>43.外交部街33号 原北洋政府外交部<br></h3> <h3>44.东不压桥胡同 通惠河玉河遗址<br></h3> <h3>45.东棉花胡同15号 “拱门砖雕”在北京独树一帜</h3> <h3>46.张自忠路5号 欧阳予倩故居<br></h3> <h3>47.雨儿胡同 胡同牌楼不是唯一也是唯二<br></h3> <h3>48.雨儿胡同13号 齐白石故居<br></h3> <h3>49.西河沿街9号 交通银行<br></h3> <h3>50.杨梅竹斜街31号 模范书局</h3> <h3>最近,菜市口、护国寺、景山东街、砖塔胡同正在全面推进申请式退租、腾退,这相当于一场轰轰烈烈的移民行动,对老城区的老居民是一场大的冲击,同时也是一次内心折磨,不走,困难重重,走,又不舍。对他们而言,是喜是忧我们不得而知。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老舍先生当年的感叹:北京人“做了一辈子的顺民!”,真是精辟啊!<br> 写于:2019年12月<br></h3> <h3>51.门框胡同</h3> <h3>52.小石碑胡同<br></h3> <h3>53.方家胡同<br></h3> <h3>54.金井胡同1号 沈家本故居<br></h3> <h3>55.豆腐池胡同15号 杨昌济故居 毛主席也曾在此居住<br></h3> <h3>56.五道营胡同</h3> <h3>57.西总布胡同</h3> <h3>58.樱桃斜街</h3> <h3>59.后圆恩寺胡同13号 茅盾故居</h3> <h3>60.甘井胡同 如今破烂不堪,面目全非。</h3> <h3>61.丰富胡同19号 老舍故居 </h3> <h3>62.“人民艺术家”老舍</h3> <h3>文字:马崇恩<br>摄影:马崇恩<br>配曲:《北京胡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