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动态照片拍摄回眸

智慧丛生

<p class="ql-block">  回顾往事,我这辈子爱好之一的体育摄影值得一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1973年,我在家中玩弄国产海鸥牌双镜头反光相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认知的拍照与摄影内涵是有区别的,拍照无非是把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固定为视觉图像,摄影则是一门光和影的艺术。</p><p class="ql-block"> 如今,随着手机相机普及,拍照人人都会,可若将照片拍得有趣味、有内涵、有艺术含量,就并非人人都可为了。此外,摄影艺术分为静物、动态、人物、风景、新闻等等多种门类,若想成为摄影全才更是难上加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我任厂篮球队右前峰,突破低手上篮时被队友抓拍,引发了学习体育摄影抓拍的浓厚兴趣。</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使用相机拍照是在1971年。 </p><p class="ql-block"> 那年,我从插队落户的河北完县腰山公社南腰山大队返城,因篮球打得挺棒,美术字写得也不错,还能写点小文,便被招进长沙市东区长城汽车修理厂,在厂宣传组任干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我在长城汽车修理厂时是基干民兵,1971年在长沙树木岭靶场实弹射击,同事为我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年头,私人绝少拥有照相机,我因工作需要,使用厂里相机学会了拍照,那时我拍出的照片毫无艺术可言,用光一窍不通,构图因有绘画底子还行,只满足于拍得清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72年初,我在长城汽车修理厂学会了开车,图为我在驾驶室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拍完一卷胶卷就赶紧送到照相馆冲印,根本不懂还有啥子暗房技术与照片后期制作。</p><p class="ql-block"> 1972年,长沙市东区革命委员会(现长沙市芙蓉区人民政府)招干,我也不知怎么被选中,稀里糊涂就进了东区革委会宣传组,事后才知道自己因根红苗正,还能写文章,加上有文体特长,被组织相中作“政治学徒”培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1972年夏,我为东区革委会宣传组的同事拍合影照,前排左起:黎一松,朱国清;后排左起:陈志强、蒋良敏、郑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东区革委会宣传组向同事们学习新闻报道,也就有机会使用公家的照相机。</p><p class="ql-block"> 那时,谁要是能使用国产海鸥牌相机,非常令人羡慕。可公家对胶卷控制很严,拍照也就只局限于会议及一般新闻报道,这使得我拍照水平提升受到限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1973年,我在东区革委会新组建的文化馆图书馆翻看《列宁选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3年,机会来了。文革中,东区革委会宣传组分离出东区文化组,我分到文化组任体育专干,新部门同事中只有我会使用照相机,便兼了摄影专干,这才真正由“照相”升格为摄影。</p><p class="ql-block"> 那段时间,因工作需要,我可以大量使用胶卷,便如饥似渴地学习摄影技术;同时,积极参加了省、市体育摄影学习班,结合本职工作,重点发展体育摄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棋友曹国文(右)在对局中,坐着观战者是其父曹炎汉,站立者为裁判员陈枝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对某些体育项目比较熟悉,像围棋那样的静态项目好拍,拍运动中的项目难度就大多了。</p><p class="ql-block"> 上图为1973年,我组织了湖南省内文革中的第一个正规围棋赛——长沙市东区职工围棋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1973年夏,我在长沙市韭菜园东区革委会机关篮球场举行的东区职工篮球赛上,第一次拍摄成功“上篮”动感照片。远处边线上的裁判员是东区机关的凤小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从事体育工作,对许多运动项目的特点和动作比较了解,为我摄影抓拍奠定了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 那时国产相机没有连拍功能,全凭基本功捕捉,我渐渐能将快速运动画面按需要完美定格,留下一幅幅生动照片。</p><p class="ql-block"> 我最先尝试着抓拍的动态体育项目是自己最钟爱的篮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我在家中欣赏自己拍摄、放大的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不仅拍摄,还学会了暗房技术,那时,东区文化组虽没条件组建暗房,但用公款购置了冲、印、放大设备供我使用。晚上,我将自家厨房挂上厚厚窗帘,密不透光,布置成简陋“暗房”,冲胶卷、洗印、放大照片样样亲自动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1978年,长沙市排球联赛在中山路长沙市体育馆进行,我的抓拍技术有了长足进步,我拍摄成功市教育局队主攻手跃起大力“扣球”的瞬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拍摄方法是在网下一侧“蹲守”,固定相机仰拍,用1/250秒的快门速度,当球员跳到最高点时按下快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我抓拍的扣球与拦网的瞬间。拍排球项目的关键是眼睛要盯住球的飞行路线,同时兼顾运动员移动的步伐和起跳的节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1979年7月,第四届全运会篮球预赛(长沙赛区)在长沙市体育馆举行,辽宁队12号球员腾空“盖帽”被我抓拍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对篮球运动非常熟悉,曾担任长沙市东区篮球队教练,享有“投篮机器”的美誉,这使得我抓拍篮球动作时得心应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辽宁队7号球员跳起“盖帽”瞬间被我抓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拍摄方法也是在篮下一侧“蹲守”,固定相机仰拍,这样显得跳得更高,同样用1/250秒的快门速度,当双方球员跳到最高点时按下快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攻防两位运动员跳至最高点,被我抓拍到“盖帽”动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广东队15号运动员突破上篮,陕西队运动员奋起“盖帽”瞬间被我定格。</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将这幅照片命名为《争夺》,入选了长沙市摄影展和湖南省体育摄影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1979年7月13日,中国《体育报》采用了我拍的这张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  1983年5月6日,在长沙劳动人民体育场,湖南师范学院体育系学生王元,在全国田径分区赛长沙赛区背跃式越过2.06米,打破男子跳高湖南省纪录。</p><p class="ql-block"> 我在现场蹲在跳高架旁,双手将相机端放地面仰拍,镜头框对准横杆中心,王元过杆瞬间被我抓拍到。</p><p class="ql-block"> 当时有4名记者在现场拍摄,此乃唯一拍成功的照片,<span style="font-size:18px;">登上了《湖南日报》头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1983年7月,全国女子单打冠军、国家乒乓球队何智丽在湖南省体委训练赛中,被我成功抓拍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抓拍乒乓球赛的难度要比篮球难得多,那时没有连拍功能,难就难在要将飞梭般的小小乒乓球与球员一同摄入画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1983年7月,混双世界冠军、国家乒乓球队倪夏莲在湖南省体委训练赛中被我抓拍到与球同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没有长焦距镜头,用海鸥双镜头反光相机又不能近距离拍摄,我只好站在裁判员身旁拍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世界冠军、国家乒乓球队谢赛克击球瞬间也被我抓拍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1984年6月,长沙市第二届工人运动会足球预赛时,东区队迎战南区队,南区队运动员跃起头球,“咔嚓”被我定格。</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4年,东区体委已从东区文化科分离出来,我任东区体委群体专干,拍体育动态照片更加名正言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拍足球赛,若没有长焦距望远镜头蹲守拍,盲目跟着运动员跑动根本无法捕捉。我蹲守在一方禁区一侧“守株待兔”,根据来球飞行路线和球员跑动路线及最后跃起的动作,以1/250秒的速度,果断按下快门,上图远距离拍摄成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85年4月9日至13日,在长沙举行全国跳水冠军赛,“跳水皇后”广东23岁陈肖霞腾空瞬间被我抓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天在湖南省体委游泳馆内,比赛进行中,我带着海鸥相机跟随陈肖霞登上十米跳台,国家跳水队一名教练见状说:“你离那么近拍不好的”。</p><p class="ql-block"> 他可能不知道,快速运动的跳水运动员在腾空最高点都有短暂停顿的瞬间,就看拍摄者能否抓住,我选好角度,抓拍成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1985年4月,我抓拍到国家队“跳水皇后”陈肖霞空中舒展的动作之二。</span></p> <p class="ql-block">  我还抓拍到了其他运动员跳在空中最高点时的英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我所摄的《凝神》入选了1983年湖南省优秀体育摄影展览,图中是广东围棋手敖立婷在1983年全国围棋团体赛,你也许能感受到她的思维在激烈地转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所有体育项目都是处在运动中,其中棋类项目看似身体不动,其实脑子在飞速运转,寓动于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图为我所摄的《对弈》也入选了1983年湖南省优秀体育摄影展览,熟悉围棋的朋友一定能从棋局中感受到两军激烈搏杀的紧张氛围。</span></p> <p class="ql-block">  1986年至1988年我读完电大新闻学专业后,便离开东区人民政府(原东区革委会)体委,被调入新建的长沙市工人文化宫任体育部部长,新宫工作任务重,因精力有限,加上新宫也配有摄影专干,我也就淡化了拍摄体育动态照片的欲望,没有继续深入学习、研究、实践了。</p><p class="ql-block"> 只有寓动于静的围棋摄影始终未丢,它跟随了我50多年,尤其是手机有摄影功能后,拍照方便多了,许多摄影门类虽有尝试,其中人物,风景居多,但都没深入研究和刻意实践,成果也就不突出。</p><p class="ql-block"> 最令我欣慰的是,从1973年至今笔者拍摄并留存了上万张围棋方面的照片,视为一生珍贵的财富。</p><p class="ql-block"> 至于体育动态摄影作为此生爱好之一,虽成果不大,却也值得回味,最终我还能成为中国体育摄影学会会员,也就满足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末了,朋友们若对我的回忆文章感兴趣,欢迎来美篇我的专栏做客,登录美篇,搜索智慧丛生(美篇号806427)即可详细阅读。恭候您的光临。谢谢。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杨志存</p><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2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