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画像在中间

伍悦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毛主席的画像在中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文/杜姝鹏</span></p><p class="ql-block">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不知有多少次,我们一边唱着这感恩的歌曲,一边把毛泽东主席的画像挂在家里墙面的中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站起来了</b></p><p class="ql-block"> 父母1962年结婚时,婚房和嫁衣都是借来的,四岁而孤的父亲和无依无靠的奶奶根本不被人放在眼里,家里可怜得向邻居借一点盐巴或用一下簸萁都会被无情的拒绝。母亲是个精明能干的人,又遇上党的好政策:选有文化有能力的人担任村里的民办教师,普及教育,提高村人文化水平。母亲如愿入选,和已经成为教师的父亲比翼齐飞。父母同心协力要改变家里的状况,他们为此节衣缩食,精打细算,筹划积攒四五年,于1966年开始动工修窑洞。当时是人民公社,生产大队,母亲和队里签订合同,队里出工出力捣泥坯、垒窑洞挣工分,没有劳力的我们家出工钱。几个月后,三孔窑洞成型,我们家有了自己的“根据地”,不必在别人的屋檐下看脸色——我们家站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丰衣足食</b></p><p class="ql-block"> 你吃过高粱面疙瘩吗?从我记忆起,那简直是人间美味。开水烫面煮熟,捣蒜成泥加点醋和香油,用两根筷子分插在疙瘩中间,蘸蒜汁吃,美滋滋得三口两口就“解决”一个。可惜,大姐二姐做饭时,总是“吃饭穿衣量家当”,只给每个人煮两个,我们还没吃过瘾,锅里已经只剩下稀汤了,哗啦哗啦捞半天,也只能无奈地喝点汤“安慰”一下“闹意见”的肚子。</p><p class="ql-block"> 还是党的政策好。1982年,土地下放,我们家分到二十几亩口粮田,勤劳的母亲除了带领我们除草施肥,还聘请邻居伯伯赶着马车春耕秋犁。几年下来,粮满仓,菜满筐,想啥吃啥不必再口水长,多余的还可以平等交易变成现钱买布缝衣裳。</p><p class="ql-block">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是小时候常听母亲说的。我们家孩子多,母亲一年四季手不停歇也做不过来,于是我们家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三老四也得常替换”。粮食多了就好办,我们也可以新年穿新,冬天保暖,丰衣足食的日子如蜜一样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好好学习</b></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主席不止一次给少年儿童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们是听着这样的鼓励长大的。毛主席在1945年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提出:“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新中国对义务教育的重视,体现了国家“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坚定信念。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享受着义务教育的福利,又有幸做了从事教育工作的父母的子女,不好好学习,怎么能行呢?那昏黄的油灯下,那简陋的书桌前,那短短的铅笔头,那用了正面用反面的的算数本……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我们读书时。20 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师范毕业生不但免费还“统包统分”,也就是“由国家包下来分配工作,负责到底”,这为贫家子女开通了一条走出农门走向讲台的道路,我和哥哥都享受了这一“待遇”。不但凭努力学习解决了自己的工作问题,还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帮助父母供弟弟们读书。</p><p class="ql-block"> 知识就是力量,读书改变命运。我们在党的关怀下的好好学习,我们紧跟时代幸福地生活。我们生逢其时,何其有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男女都一样</b></p><p class="ql-block"> 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使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束缚不知让多少有才华的女性淹于岁月。共产党,新中国,男女平等好政策。解放妇女,婚姻自由,享受教育,从军从政……女性从裹脚中迈开步子,从深闺中探出头来,从愚昧中睁开双眼。我们家四男四女,都平等地享受了读书受教育的权利。父母“考到哪里就供书到哪里”的“家规”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嫁闺女不要彩礼,娶媳妇也不包办”的“理念”同样适用于我们每个孩子。而今,我们都自立自强,自主自信,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奉献力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江山如此多娇</b></p><p class="ql-block"> 从交不起两元学费到免费义务教育,从步行几公里上学到寄宿制学生营养餐,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乡村小道到村村通公路,从食不果腹到四季都有新鲜水果蔬菜来享用,从看不起病到纳入医保大病统筹,从几年无法见面到远隔千里如在眼前,从闻“非典”色变到战“新冠”大捷,从贫富悬殊到国家全面脱贫攻坚,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神州飞船已上天,从东亚病夫任人宰割到改变了中国影响着世界……江山如此多娇,新中国,在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变化日新月异,发展突飞猛进,成就举世瞩目。大河有水小河流,我们家现在和很多人家一样,行有轿车,住有楼房,“囊有钱仓有粮腹有诗书”犹如“盛世神仙”。</p><p class="ql-block"> 每次一进家门,便看见墙上挂着的毛主席画像。他放光的眼睛,犹如漫漫长路上的指路明灯;他微笑的表情,好像中国崛起的预言已成真;他张开的嘴唇,仿佛要说出“人民万岁”“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这誓言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大会上强调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一脉相承。毛泽东,大救星;共产党,为人民。吃水不忘挖井人,乘凉要念种树人,幸福感恩共产党。我们家八个孩子五个党员,虽然平凡,但坚决听从党的召唤。因为父母经常教育我们:有幸入华夏,恰逢盛世中,要行动起来去追寻伟大的中国梦,要始终牢记“人活着总需要一点精神”,要时刻保持“只争朝夕”态度,要不断坚定“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决心,紧跟共产党,走上复兴路,做好接班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