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之时保定行(下)2021.6.3——

anda

清西陵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西陵位于北京西南98公里的河北易县永宁山下,是清朝最后一处帝王陵墓群。清西陵始建于1730年,完工于1915年,其间185年,相继建成了皇帝陵4座、皇后陵3座、妃园寝3座,以及王爷园寝2座、公主园寝1座、阿哥园寝1座,共计14座陵寝。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位皇帝、9位皇后、57位妃嫔、2位王爷、2位公主、6位阿哥,共计80人。形成了以14座陵寝为主,行宫、永福寺、营房、衙署为辅的83平方公里的广袤陵区,是现存规模宏大,保存最完整,陵寝建筑类型最齐全的古代皇家陵墓群。清西陵1961年被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景区对外开放;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20年1月7日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评为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清西陵的选址、设计和营建,严格在中国古代的风水理论指导下进行,选址在永宁山下,易水河畔的宽阔谷地,这里万山拱卫、众水朝宗,金碧辉煌的古建筑群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既雄奇壮丽,又清幽典雅。</p><p class="ql-block">清西陵具有极高的史艺价值,雍正皇帝的泰陵建有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品字形石牌坊;道光皇帝的慕陵建有世界最大的楠木雕龙隆恩殿;嘉庆皇帝的昌陵隆恩殿,地面采用花斑石铺墁,有满堂宝石之誉;光绪皇帝的崇陵采用贵重的铜铁木建造,有“铜梁铁柱”之称;孝和睿皇后的昌西陵建有中国古代陵寝中唯一的回音壁和回音石;清西陵永福寺、行宫为清代陵寝附属建筑仅存孤例。</p><p class="ql-block">清西陵山川秀美,景物天成,自然环境极具亲和力。这里群山环护,河道纵横,北易水河及其17条支流纵贯陵区,如此丰沛的水源在华北地区是不多见的。15000株古松和20万株幼松遍布陵区,是中国最大的人工古松林,被誉为可以深呼吸的天然氧吧,具有极高的休闲、度假、养生价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修缮中的清西陵崇陵牌楼门</p> <p class="ql-block">崇陵是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和孝定景皇后(隆裕太后)的合葬陵寝,位于清西陵泰陵的东北面面约4公里的金龙峪,是中国历代皇帝陵寝中的最后一座。宣统元年(1909年)破土兴建,民国二年(1913年),光绪皇帝入葬,民国四年(1915年)竣工。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被盗。1980年6月,清西陵文物管理处组织对其保护性清理。同年9月,向游人开放。崇陵的建筑物数量与规模,完全依照同治帝的惠陵。建筑工巧,陵园仪树中有罕见的罗汉松和银松。地宫中合葬着光绪帝和孝定景皇后,东边的崇陵妃园寝埋葬着瑾妃和珍妃。</p> <p class="ql-block">清崇陵的建筑物数量与规模,完全依照同治的惠陵。虽不如雍正、嘉庆的陵墓那样庞大,没有大碑亭、石像生等建筑,但它除继承清代建陵规制,参照咸丰帝定陵、同治帝惠陵的风格外,又吸收了古代建筑技术的某些精华,仍具有它的特色。整个陵寝根据守卫和祭祀的需要,建筑了五孔桥、巡房、牌楼门、神厨库、三路三孔桥、朝房、班房、隆恩门、燎炉、配殿、隆恩殿、三座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顶、地宫。隆思殿木料均为异常珍贵的铜藻、铁藻,质地坚硬无比,用这种木料制作一把普通太师椅,重量竟高达百余斤,所以隆恩殿被誉为“铜梁铁柱”,且梁架之间增加了隔架料,既能托顶,又使殿内更加美观。隆思殿内的四根明柱,底部有海水江涯图案,柱身为一条金龙盘绕向上,较其它帝陵的宝相花更加富丽堂皇。殿内彩绘鲜丽,殿前的龙凤石,雕刻精巧,有立体感。因崇陵建成距今时间不长,保存比较完整。</p> <p class="ql-block">崇陵地宫是清西陵唯一开放的皇陵地宫。地宫是拱券式的石结构建筑,整个地宫有隧道1条,石门4道,券9道(隧道券、闪当券、罩门券、明堂券、穿堂券、金券各l座,门洞券3座),金井l眼,龙须沟2条,漏眼14个,墓道全长63.19米,面积349.95平方米,空间2170.61立方米。地宫内金券是九券中最大的一个,是地宫的主体建筑,高大宽敞,券顶四周、海墁全部是青白石结构。每道石门顶上都装有重达十几吨的铜管扇,既能支撑门上的巨石,又能使高3.52米的巨大沉重的石门开关自如,石门之上还有用整块的青白石雕成的石门楼,八扇石门上,浮雕有造型生动的菩萨立像各一尊,菩萨的立像,高1.99米,神态庄严,气势威武。</p> <p class="ql-block">光绪帝在位期间,清王朝已经贫弱到即将崩溃的边缘。不甘作亡国之君的光绪皇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推动下,发动了一场意在图强自立的变法运动,即戊戌变法。但变法触动了以慈禧为代表的上层顽固派官僚的利益,皇帝和太后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绞杀维新党人。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慈禧软禁在瀛台,慈禧再次独揽大权。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绪皇帝在瀛台涵元殿辞世,第二天,慈禧太后也死去。有人推测,慈禧惧怕自己死后,光绪皇帝会重掌朝权,因此在自己死去之前先将光绪害死。</p><p class="ql-block">崇陵选址金龙峪原名魏家沟,同治年间改名为九龙峪,此处为一处风水宝地,但此地是一处弃地,先后4次被遗弃:</p><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在乾隆四年为其子永琏(端慧皇太子)选择陵地时曾选择此处,后来抛弃。</p><p class="ql-block">道光皇帝也曾选择此地为陵地。</p><p class="ql-block">咸丰皇帝在清西陵选择了金龙峪和龙泉峪两处宝地,但后来选择了龙泉峪。</p> <p class="ql-block">慈禧太后为同治帝选陵是选择了清西陵的金龙峪和清东陵的双山峪,但后来慈禧太后破坏了乾隆皇帝立定的昭穆之制,将同治帝的陵地选在了清东陵的双山峪。</p><p class="ql-block">最后金龙峪被定为光绪皇帝陵地。</p><p class="ql-block">地宫被盗于1938年秋,一股不明身份的军人窜进崇陵,他们从方城月牙城罩壁前撬开墁地的砖石,凿开地下城砖,掘一深洞,透过月牙石影壁下的土层再往上翻挖,便进入了地宫的隧道券。</p><p class="ql-block">这些人对崇陵的结构很熟悉,盗掘起来亦很内行。他们不像孙殿英那样,遇到石门和阻碍用炸药硬崩,而是用松杆木片拨开各道石门的自来石,进入金券。</p><p class="ql-block">他们用斧头把光绪帝梓宫正面砍开一个直径约3尺的圆洞,把光绪帝的尸体拖到棺外,再盗走棺内的随葬品。隆裕太后的梓宫是从上面宁丁开了盖子,盗走随葬物。而且,把册宝箱也打碎了,盗走了里面珍贵的玉册和宝玺。有人听说,这伙人把盗来的金银珠玉器皿文物卖给了京西八国教会,换得了五百套棉军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唯一开放的地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清宫档案中存有光绪帝随葬品的清单,主要的随葬品当时都被盗了。其中有绿玉佛手簪、绿玉葫芦、大东珠、饭块珠、珍珠、小飞珠、各色宝石、各种名贵皮毛、绸缎料衣服袍褂等等,计100多件。其中还有许多没上帐的。</p><p class="ql-block">地宫内所葬人物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p> <p class="ql-block">光绪十五年(1889年),载湉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载湉亲政后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痛定思痛,他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政变后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对外宣称光绪帝罹病不能理事,实将他幽禁于西苑瀛台,成为无枷之囚。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葬于清西陵之崇陵。</p> <p class="ql-block">恪顺皇贵妃(1876年—1900年),即珍妃,他他拉氏,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满洲镶红旗人,光绪帝妃嫔,也是最为受宠的妃子。光绪十五年(1889年)与姐姐(瑾妃)被入选宫中,封为珍嫔,后因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加恩得晋珍妃,光绪二十年因忤太后,降为珍贵人,次年复升为珍妃。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因慈禧太后出逃不想带着珍妃而被投井杀害,享年二十四岁,慈禧太后表面上追封其为珍贵妃,却将其草草下葬在别处,后来她姐姐瑾妃做了太妃,统领后宫,才把她葬回她原本就该葬的地方——崇陵妃园寝。她容貌出众,性格中有那么些傲气,即使是在自己被慈禧推下的那一刻。这一切,不过是封建王朝那悲情故梦罢了,她死后文面上殊荣再大,这女子终究是将魂送给了已经冰冷的紫禁城。</p> 满城汉墓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保定满城陵山脚下的满城汉墓景区古朴静谧。</p><p class="ql-block">站在满城陵山脚下仰望青山,翠绿掩映,山峦重叠,雄矗四周的气势浑然天成,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陵山的空灵之美。在这钟灵毓秀的大山深处,沉睡着的是曾经鲜活的生命,以及深藏两千余年再次面世的万余件精美汉代文物。拾级而上,一个王朝的身影穿越时空渐行渐近。</p><p class="ql-block">《三国演义》中刘备曾多次自报“家门”: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这位屡屡被提及的中山靖王,便是满城汉墓主人——汉景帝刘启之子、中山靖王刘胜。</p><p class="ql-block">与多数帝王陵寝深藏地宫不同,满城汉墓位于陵山主峰东坡接近山顶处,在靖王刘胜墓旁,还有其王后窦绾的墓葬。距今2100多年的两座大墓相隔不过百米,南北并列,均采用以山为陵的营建方式。苍翠群峰中,不时有游客往来穿行,一步步走进曾经璀璨辉煌的汉代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附近有个村子叫守陵村,村里世世代代流传着一个传说,说祖辈们在为一个王子守陵。但王子是谁,陵墓在哪儿,却没一个人能说清。”树荫下,随着满城汉墓景区游客中心工作人员袁静的讲述,一段传奇故事慢慢浮现。</p><p class="ql-block">1968年,一支工程兵部队在陵山施工时,发现一个幽深的大洞,洞中散落着一些铜器、铁器和陶器。有战士捡了几样比较完整的器物交给文物部门。经鉴定,这很可能是一座千年前的古墓。河北考古专家立即前往实地探查,发现数件铜器上刻有“中山内府”铭文,且铜器造型和工艺属于西汉风格,由此断定这是西汉时期的墓葬。同年,周恩来总理委托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挂帅,组织专家进行考古发掘工作。</p><p class="ql-block">墓中的发现震惊了考古界,1968年也因此成为中国考古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满城汉墓被考古界称为汉代墓葬中保存最完整、结构最复杂、规模最宏大的崖墓,出土万余件文物……作为西汉诸侯王、王后一级的大型崖墓,满城汉墓的发掘创造了众多中国考古学之最,充分反映出西汉繁盛时期的壮丽风貌。</p> <p class="ql-block">“河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中,刘胜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都出自满城汉墓。”保定市满城区文保所所长梁艳东说。自上世纪60年代考古发掘以来,专家学者对满城汉墓及其出土文物的研究从未间断。1988年,满城汉墓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p><p class="ql-block">倾听历史故事,感知历史温度,文物遗迹的作用无可替代。</p><p class="ql-block">在满城汉墓景区工作了30年、曾任满城汉墓景区讲解部主任的袁静深有感触地说:“1991年满城汉墓刚对外开放,我就到这里工作了。那时还不到20岁,在不断讲解过程中,我对家乡的历史文化越来越感到自豪。”作为第一批满城汉墓讲解员,袁静致力于将穿越时空的文化传播得更远,她也见证了人们对满城汉墓文化的喜爱和传播。</p> <p class="ql-block">每逢节假日,不少游客走进满城汉墓景区,其中不乏各地网络主播。他们对西汉文化进行直播讲解,让更多人了解满城汉墓,了解河北深厚的文化积淀。在袁静看来,这不仅反映了文物保护走进大众视野,成为网络关注焦点,更反映出百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满城汉墓出土的文物还曾在国内多个城市巡展,并多次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展览。透过这些熠熠生辉的文物,世界各国人民看到的是中华五千年未曾间断的历史文明和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站在接近陵山顶部的汉墓入口处凭栏俯瞰,深蓝的天空下,前临平川,后拥青嶂,四周松柏森列,气势雄浑。</p><p class="ql-block">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满城汉墓,让拥有两千余年历史的文化瑰宝活在当下、服务当代,让更多游客领略大汉遗风的脚步从未停歇。经过2004年、2018年两次提升扩建,满城汉墓景区先后兴建了未央广场、景观大道、山环线台阶路等设施,极大提升了游客的游览体验。满城汉墓景区已成为大众抚今探古、赏景游玩、健身休闲的好去处,久居于此的百姓也有了“惊艳”之感。“景区以景怡人、以文化人,现在一早一晚来景区走上一圈的人越来越多。”保定市满城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魏华说。</p><p class="ql-block">文物与旅游的完得到3美融合,让满城汉墓更加深入地走进大众生活,不断彰显着当地的文化软实力。如今,满城与汉墓就像不可分割的肌体与血脉,相互依托,共生出一座形象鲜活、魅力无限的文化地标。</p> <p class="ql-block">满城汉墓,是西汉时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子窦绾之墓,两座墓室规模很大,曾出土过上万件珍贵的文物,其中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等更是全国知名的国宝级文物,也因此满城汉墓被很多人所熟知。这位中山靖王刘胜,就是《三国》中刘备的先祖。陵墓中出土了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等国宝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靖王墓全长51.7米,最宽处37.5米,最高处6.8米,容积2700立方米,分为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后室6个部分,墓室中分别修建了木结构瓦房和石板房,形成了一座功能齐备的地下宫殿。</p><p class="ql-block">靖王墓前堂长约15米,宽约12米,是一个修在岩洞里的瓦顶木结构建筑,厅堂里摆满了铜器、铁器、陶器、瓷器和金银器,还有象征侍从的陶甬和石甬,以及出行时使用的依仗等。前厅是象征墓主人生前宴饮做乐的大厅。后室用大小不同的石板筑成,分石门、石道、主室和侧室。主室是一间石屋,内置汉白玉铺成的棺床,上置棺椁。室内放置了许多贵重器物。墓内有完整的排水系统。整个墓道先用石块填满,后在墓道外口砌两道土坯墙,其间浇灌铁水加以严封。</p><p class="ql-block">窦绾墓平面布局于靖王墓大同小异,分为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后室等六个部分,全长49.7米,最宽处65米,最高处7.9米,容积3000立方米。就墓室建造来说,规模、气魄、开凿工艺均超过靖王墓的水平。</p><p class="ql-block">满城汉墓是中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以山为陵的墓葬。</p><p class="ql-block">西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刘胜被封为中山王。</p><p class="ql-block">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二月,刘胜薨。窦绾葬于西汉元鼎四年之后、太初元年之前,即前113~前104年之间。</p> <p class="ql-block">1968年5月23日下午3时许,解放军某部工兵团在满城县城西南约1.5千米处的陵山主峰东坡开凿隧道时,发现满城汉墓。</p><p class="ql-block">1968年6月18日晚,周恩来总理对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做出批示,组织考古专家进行实地调查。</p><p class="ql-block">1968年6月27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开始联合发掘。</p><p class="ql-block">1968年8月3日,周恩来总理批示:“可以按照郭老的设想去做。”</p><p class="ql-block">1968年8月13日,按照郭老标出的位置,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工作队部分人员和战士们等原班人马开始对靖王墓北侧120米处进行挖掘,并发现窦绾墓。</p><p class="ql-block">1968年9月16日,窦绾墓墓穴后室被打开。墓中出土了一方铜印,两面印文分别为“窦绾”、“窦君须”,由此得知其姓名。</p><p class="ql-block">1968年9月19日,历时111天的满城汉墓发掘工作全部结束。</p><p class="ql-block">1991年5月3日,满城汉墓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2014年,原满城县政府对满城汉墓陵园区进行了环境整治,升级改造工程一期工程即将完工,分为未央广场和汉墓核心景区建设两部分。三重仿汉阙式大门、汉代文物展馆已经完成,墓室内灯光也进行了改造。</p><p class="ql-block">2018年12月28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河北博物院共同举办的“汉世雄风——纪念满城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p> <p class="ql-block">满城汉墓展品共计151套724件,其中包括来自河北博物院的149套722件文物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2件满城汉墓出土的一级文物,一级品数量多达62套(件),占比41%,如刘胜金缕玉衣、铜朱雀衔环杯、错金铜博山炉、错金银鸟篆纹壶、鎏金银蟠龙纹壶、透雕双龙纹白玉谷纹璧等。展览以刘胜的人生轨迹为叙事线索,融入西汉盛世的大时代背景,共分为“盛世风貌”、“王国往事”、“长乐无极”、“因山为葬”、“发现靖王”等五个单元。</p><p class="ql-block">西汉中山国,位于太行山东麓,大致包括今易水以南、滹沱河以北的地区,首府设在卢奴(今河北省定州市)。西汉中山国有十代王,刘胜是第一代王。</p><p class="ql-block">据史书记载,西汉时,景帝刘启平定“七国之乱”后,为加强自己的皇权统治,对自己的子孙分封。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封刘胜为第一代中山靖王,并改中山郡为中山国。此时满城县为中山国的北平县。</p> <p class="ql-block">相传一日刘胜登上凤凰山(今陵山),见主峰居中,两峰如左辅右弼,三峰相连,形如坐西朝东的太师椅,又似筑有双阙的城堡。于是他就对随从说,自己百年之后便安寝在这座山上。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刘胜死后便葬在凤凰山上,山名也更名为陵山。主峰顶上的祠庙为刘胜祠庙。</p> <p class="ql-block">1982年7月23日,满城汉墓被河北省评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1988年1月13日,中山靖王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001年3月,满城中山汉墓被评选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p><p class="ql-block">满城汉墓的发现,揭示了西汉时期诸侯王的墓葬结构和埋葬制度,为研究汉代冶炼、铸造、漆器、纺织等手工业和工艺美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满城汉墓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山洞宫殿。</p> <p class="ql-block">两墓皆坐西朝东规模宏大,举世罕见,结构仿汉代宫殿。共出土文物一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4000多件。举世闻名的“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朱雀衔环杯”就出土于此,曾赴欧、亚、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倍受中外人士的高度赞誉。1988年元月,满城汉墓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0年底,满城区对满城汉墓进行开发,并于91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接待游客。先后又兴建了登山索道、下山滑道、山地滑草、汉王宫、莲花宫、龙华宫、警世宫、靖王狩猎场、游泳池等10个附属景点。陵山依托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自然环境优势,于95、96年相继举办了全国第七届、第八届滑翔伞锦标赛暨飞机跳伞冠军赛,98、99年保定市第一届、第二届全国滑翔伞邀请赛暨飞机花样跳伞表演。1996年,被国家体委航管中心指定为“全国滑翔伞培训基地”。汉墓景区现以形成溶历史知识、自然风光、娱乐趣味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格局。2001年3月,满城中山汉墓被评选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p> <p class="ql-block">满城汉墓出土文物数量多,品级高,文物科技价值和工艺价值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研究我国汉代冶炼、铸造、漆器、纺织等手工业和工艺美术发展情况的重要资料。</p><p class="ql-block">满城汉墓的发掘(包括陵山主峰南坡18座小型陪葬墓,待发掘),为研究西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件科学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p><p class="ql-block">满城汉墓中的文物创造多项全国之最:4枚金针、5枚银针、“医工盆”,以及小型银漏斗、铜药匙、药量、铜质外科手术刀等是发掘出土的质地最好、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整套西汉时期医疗器具;计时器铜漏壶是出土年代最早的一个古代天文学器物;一个由石磨和大型铜漏斗组成的铜、石复合磨,是体积最大、时代最早、设计科学、构思奇妙的铜石复合粮食加工工具;500多件兵器中,有中国最早采用刃部淬火新工艺的铁剑,而刘胜的铁铠甲,也是考古发掘中所见到的保存最完整的西汉铁甲;一件玻璃盘和两件玻璃耳杯为考古发现最早的国产玻璃容器。</p> <p class="ql-block">满城汉墓是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在中国考古史上占重要的地位。作为汉诸侯王、后一级的大型崖洞墓,满城汉墓墓室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墓中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品级高、数量多,科技工艺价值含量高,充分反映了西汉盛世时期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以及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它的发掘,是考古界的盛事,创造了数项考古学之最,如首次发现了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证实了文献记载的准确性,揭开了历史上的金缕玉衣之谜;首次发现了镶玉漆棺和完整成套的汉代幄帐帐构;发现了质地最好、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整套医疗器具,最早的玉饰齐备的汉代玉具剑、国产玻璃容器、单壶泄水型漏壶,以及最完整的西汉铁甲等。</p> <p class="ql-block">两墓内部布局完全模仿宫殿建筑,墓室庞大,随葬品豪华奢侈,出土铜、陶、铁、金、银、玉石、漆器以及帷帐、俑、五铢钱等器物共1万多件。其中有: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以及墓主人的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当年出土的文物,大部分又重新归位(少数放在国家博物馆的,制作了复制品),送入陵墓展出。中山王墓的出土文物曾多次出展世界各地,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称赞。</p><p class="ql-block">国家邮政局特意选取中山靖王墓出土的长信宫灯、蟠龙纹铜壶、错金博山炉、朱雀衔环杯这四件具有代表性的国宝级文物,于2000年10月20日发行《中山靖王墓文物》邮票一套四枚。</p> <p class="ql-block">刘胜和窦绾均以“金缕玉衣”下葬。汉代皇帝和贵族死后,由于等级不同,玉衣有金缕、银缕、铜缕之分。“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的殓服。玉衣用玉片制成,玉片间以金丝编缀。(根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皇帝的“玉衣”用金缕,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用银缕;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刘胜是诸侯王,如按《后汉书》所载,只能使用“银缕玉衣”,而实际出土的却是“金缕玉衣”。古代统治者用玉衣作为葬服,从西汉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直到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说这纯属“愚俗所为也”。从此,这一葬服制度才消除了。)</p><p class="ql-block">这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葬服,是闻名中外的首次重大发现,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堪称国宝。</p> <p class="ql-block">长信宫灯出土于刘胜的夫人窦绾墓。外形是个宫女跪坐执灯的形象,灯高48厘米,通体鎏金,作宫女跪坐执灯状,灯的各部分是分铸而成,可以随时拆卸,但是结合起来却天衣无缝,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它的灯盘可以转动,灯罩在圆形轨道内可以开合,所以就能根据需要调节光亮的大小和照射的方向。宫女的体内中空,烛火的烟滓可以通过宫女的右臂进入体内,使烟滓停滞在灯身中,用以保持室内的清洁。其科学性令人叹为观止。难怪后来当这件文物在美国展出时,前国务卿基辛格连声惊叹:中国人在两千年前就有环保意识,中国了不起。在2000多年前,就能设计得如此精巧,实乃惊世之作。</p> 王氏庄园 <p class="ql-block">王氏庄园,始建于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腰山镇,是王氏先祖王锡衮所建,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王氏庄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清代将军府邸和巨商的豪门巨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该庄园建筑既不同于皇宫官府,又不同于一般民居,是我国北方居民建筑得极品。故有“皇家建筑看故宫,民间建筑看腰山(王家)”之说。</p><p class="ql-block">保定腰山王氏庄园是中国古建筑史上一处罕见的超规制清代城堡式民居建筑群。庄园总占地面积279亩,房屋1000多间,作为核心建筑群的“仁和堂”是一个由10个四合院组成的大套院,成为异常珍贵的古建文物。庄园文化蕴含丰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又是一处难得的影视拍摄基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清顺治元年,王锡衮一家人从龙入关。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王锡衮受封于京西南的保定腰山,其因受封圈占了周边州县大量土地。后来,王锡衮利用圈占的土地,发展农业、广收地租、创建庄园、开办酱园、设立商号。</p><p class="ql-block">经过王家几代人的努力,在腰山陆续建起了成套庄园12处,从南到北计有南园、尚礼堂、尊义堂三部分建筑群体。现保存完整的名为“南园”,庄园内部以道为界,分南北两部分,北部为建筑区,南部为场院,场院外围辅以护庄沟和院墙。庄园现存建筑东路二进院落,中路为四进院落,西路仅存一进院落,称铺子院。各路门的左右置更房两间。庄园每进均置垂花门,门首精工雕刻覆莲垂花,青石雕成的抱鼓相对而设。正门外置影壁一座,长12米,高6米,壁座以石灰石精工雕琢成须弥座式样,据载,仅这座影壁就耗费白银一千两。</p><p class="ql-block">保定腰山王氏庄园主要建筑布局成四方形,坐北朝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内有东西排列四合院两排,四合院各院前后贯通,左右相连。整座建筑以灰色调为主,古朴大方,给人以庄重典雅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保定腰山王氏庄园建筑上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她精美的雕刻,这些雕刻有砖雕、石雕和木雕,内容全部以“福、禄、寿”为主题,通过所雕物体的谐音来组成吉祥的祝福。在王锡衮的住处仁和堂,二进院砖雕十分出色,正厅西墀头砖雕是人物、牡丹、桂圆、狮子和金钱豹,营造的是动物和人和谐相处、大富贵、大团圆的极乐境界,下边角柱雕刻有13个小动物,上部有“马上封侯”、“辈辈封侯”,下部有老虎、金钱豹、壁虎、白菜、蝈蝈,意为倾国之财,松树上雕刻出了质感,松针阴阳相背,异常讲究;正厅东墀头砖雕,有人正在拉弓射箭,有公鸡正在打鸣,意为功成名就,下边角柱石雕刻有“三羊开泰”。</p> <p class="ql-block">有关专家考察后认为,王氏庄园属于北方四合院范畴,仿北京王爷府建造的,它既不同于山西乔家大院,又不同于广东客家民居。王氏庄园建筑技巧也很高超,譬如说磨砖对缝的运用,当年磨砖要求外大里小,里面抹灰,外面严丝合缝,为了粘结牢固,白灰膏里还掺入了鸡蛋清和糯米汁。仁和堂正门对面的大照壁,就全部是磨砖对缝的工艺,长约9米,这么大的照壁在中国北方的民居中十分罕见。这里还是一部近代史的直观教科书,王氏家族和庄园的兴衰,折射了一个时代和一个民族的兴衰;这里还是一座不折不扣的民俗博物馆,房屋建制、装饰运用、生活场景,都凸显了封建社会大家族的礼教习俗。</p><p class="ql-block">她不仅是研究清代民风民俗的珍贵实物资料,也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近年还成了影视拍摄景地,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天下第一楼》、《风云初记》、《大决战》,电视剧《热土》、《青春之歌》、《天下粮仓》中很多场景在此地拍摄。</p><p class="ql-block">保定腰山王氏庄园是一处典型的具有园林风貌并保存完整的清代古建群体。</p> <p class="ql-block">目前修复开放的南园部分,其建筑格局成四方形,坐北朝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是四世同堂的大院子。内有东西排列的四合院两排,九个套院,一百余间房屋建筑组成。西路“仁和堂”四进院是老主人王锡衮的住宅区;东路“梦和堂”三进院是王锡索三儿子王佩的住宅区。</p><p class="ql-block">四合院各院落前后贯通,左右相连,四进院正院九个门全在条纵轴线上,一进院落的所有门廊仅在一条横轴线上。其规制由南而北依次是:商号、庭房、腰房(家庙)、底房(库房);左右计有书房、伙房、长丁屋、更房等。两路中间的大院叫榕花院,是家人举行大型活动的场地和戏楼所在地。院内东西“槐荫道”两旁古槐参天,遮云蔽日。道北排列正门、侧门各两座。“仁和堂”正门外建有影壁一座,壁座以石灰石精工雕琢成须弥座式样,还有虎皮纹上马石一对。庄园主要建筑立下近一米高的直壁式青石台基上,台基高三至五阶不等。院内方砖墁地其形制为单檐硬山灰布瓦顶,抬梁式木构架。建筑色调以灰色为主,古朴大方。砖、石、木雕精妙古典,给人以庄重典雅之感,在我国北方不可多得。</p> <p class="ql-block">除观赏豪门人户的宅院建筑外,还可看一看内设的各种展览,如大宅院的生活习俗展,顺平文物展,直隶婚俗展等;有可品茶、看戏、换装照像;坐花轿,拜花堂,唱堂会等民俗活动,若有兴趣可以参与。</p><p class="ql-block">在庄园高墙内分布有多套宅院,命名为“堂”。整个庄园布局由北往南三道内街隔成四大部分,依次为北园、中园、南园、场院。庄园建成之时,总建筑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成套庄园3处50多套宅院,房屋500余间。</p><p class="ql-block">保定腰山王氏庄园是具有中国北方典型特征的古代民居,它采用了北京四合院的建筑规制,并大胆创新,体现了独特的建筑个性,是中国北方民居建筑文化的大观园。</p> <p class="ql-block">王锡衮祖居辽宁省铁岭市南关,属满洲八旗中的正黄旗武官。其先祖王杲本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外祖父,官居大明王朝建州右卫指挥使,威震一方。其后人追随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展开和明朝的斗争,后来又追随清世祖皇太极征战四方,冲锋陷阵。王锡衮从军后始随多尔衮随后的王家几代人,代代精英,继续苦心经营运作,大力发展创办家农商兼营,积累了巨额财富,继续大兴土木广建庄园,为修建庄园提供了雄厚财力。鼎盛时期的保定腰山王氏庄园是个高墙围护的城堡,有成套住宅50余套,各类房屋500多间,庄园占地近300亩。当时收租范围更是达到保定的定州、满城、蠡县、高阳、博野等地,其商号遍布保定、北京、天津、内蒙古、新疆及江、浙等地。从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到1948年土地改革前,无论三百年的沧桑如何变化,腰山王氏庄园一直是当地的豪门巨宅,富甲一方。</p><p class="ql-block">保定腰山王氏庄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清代将军府邸兼巨商的豪门巨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顺治四年,王锡衮受封于保定府完县的腰山,圈占了周边州县大量土地,收租范围更是达到定州、满城、蠡县、高阳、博野等地。同时经营粮食、绸缎、钱庄、当铺等,“和”字商号遍布保定、北京、天津、内蒙古、新疆及江、浙等地。其中保定西河沿一处,名为“保和当”,最为驰名。从顺治初年至乾隆年间,腰山王家农商兼营,积累了大量钱财,民间流传“北有王锡衮,南有胡雪岩”之说。</p> <p class="ql-block">通过王氏家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成就了腰山王氏庄园的鼎盛与辉煌。据王氏家谱记载“至世祖命召公,在农业基础上兼营商业二十年间,农商并茂,家产倍增。”据王氏后续家谱记载 :“四世祖云逵公,精明强干,大有作为,专营商业,农业不再扩展,旧有商号加以整顿,连同新设各行业商号达二十余家。精心管理、制度有方、生意兴隆、信誉卓著、远近府县商界博得好评,称之为腰山王‘和’字号,举世盛也。”</p> <p class="ql-block">传说, 庄园常年雇用民夫有300人之多,高薪聘来的工匠师傅就达50多人。对工程质量要求极高,主体建筑墙体都要磨砖对缝,每个工匠每天只能磨一块砖,要求里薄外厚,有棱有角,平整如镜;用糯米汁和鸡蛋清拌白灰膏粘砌,保证墙体外观不显缝隙;一个窗花雕刻需用几十个工时;房架木料都要精细加工,棕油渗泡后方可使用。历经三百多年风吹雨蚀,无一处变形、漏雨。中国古建、文物专家郑孝燮评价 :“这是我国古建史上一大发现,其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保存价值是一流的。”</p> <p class="ql-block">“天上众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朝东”。除了恢弘大气的整体布局和精美细腻的雕刻之外,腰山王氏庄园的对联也非常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p><p class="ql-block">庄园四周筑有围墙,高大雄伟,上有垛口、五尺宽的更道和墙角瞭望楼,下有城门,门狮镇宅,外有护庄沟,内有马道,构成整座院落安全防范功能。</p><p class="ql-block">大院整体建筑以淡色为主调,无雕梁画栋,青一色的青砖灰瓦,庄重典雅。</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五十年代,南开大学曾在顺平县成立分校,这是当年的学生餐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梦和堂清代民俗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尧帝故里碑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石舀——古代人常用的一种劳动工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石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石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花园中精美的动物石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古井</p> <p class="ql-block">“山情水韵,阔我胸襟。太行横陈,看西山之亘亘;白洋静卧,见东水之粼粼。南接赵地,常怀丛台而长啸,北望京都,时念华表而高歌,人杰地灵,上天神工造化,钟灵毓秀,先民伟业丰功。四季多有艳阳,湖山莫不长青,五大水库,光洁似鉴;四大平原,极目如茵,秀嶂耸立,号飞狐铁壁;甘泉泠洌,名鸡水环清,山峦飞舞,偶有花獐野雉;水泽迢迢,时见鸿雁锦鳞、阳和催百花,,碧波润万木,春风吹绿柳,名山抱朝阳、信西界之伊甸,东方之蓬莱也。”</p><p class="ql-block">这段隽永的文字,概括了保定是一座既有古风古韵,又有现代气息的英雄城市。</p><p class="ql-block">保定,一个日新月异的山水城市。公元1227年,元汝南王重建保定城池,奠定了保定历史古城框架。近年来,全面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环保模范城、优秀旅游城、低碳试点城“五城联创”活动,建成了一大批精品商务、会展、交通、园林城市项目,中心城区发展空间由原来的100平方公里拓展到300多平方公里,城市品位不断提升,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十大和谐管理城市。</p><p class="ql-block"> 直隶总督署有“公生明”戒石坊和“居官八戒”,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有“守信、爱国”校训,要求和坚守都是敬畏、法度和遵行。人有敬畏必忠诚,人守法度必诚信,人讲遵行事竟成。</p><p class="ql-block">冉庄地道战、白洋淀雁翎队体现出人民的智慧,人民的才气,人民的灵气,雄安新区呈现的则是新时代人民的豪气。而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的正气:打天下,建国家,都是为了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保定,这座英雄的城市令人敬仰,三千年的历史值得探究。盛世太平,生活安逸之时,当你走进历史,总会激发起无限的激情、豪情与一身正气。</p><p class="ql-block">此刻,站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很难道一声再见。但我相信,我还会再来的。当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愿你别来无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部分史料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摄影 :得大自在</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 :anda</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