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蓼水河畔蓼花开</span></p><p class="ql-block">文/姜贻强</p><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沿途座落在蓼水河畔的高沙老街房屋,到了黄家码头人字街,开始向街中间岔条,有中和街、十字街、前街,后街、长裕街、兴隆街等,统称为高沙老街。此街房屋全都木质结构,一座挨着一座,很有古风味,乡情味。再加上雲峰塔下的祖师桥与高沙老街相接,更显得独到之处。从而构成了一座蓼水河畔的古商城。</p><p class="ql-block">春天,站到蓼水河畔的老街黄家码头,朝对岸望去,遍地是金黄色的油菜花,芳香四溢。抬头往左一瞧,有古老的雲峰塔,祖师桥,还有古树,中间是蓼水河。这些都有机的融合一体,呈现一种奇特的风景韵味,展现出蓼水河畔美好的实景图片。</p><p class="ql-block">到了暑假,孩子们都喜欢往蓼水河边上沿途玩。</p><p class="ql-block">杨柳树上,呜蝉出来了,孩子们准备好一根长长的竹棍,拿一根筷子绑在竹棍另一端,再挨家挨户找蜘蛛网,裹上蜘蛛丝,形成一个柔软的圆体,然后来到了蓼水河畔黄家码头的渡口,坐船到对岸的塘前湾(今“塘前村”)。到了以后,伙伴们沿着蓼水河边走,看到哪一棵树上有蝉鸣声就往那棵树上冲去,举着长长的竹棍,然后粘蝉翅膀上,一旦粘上翅膀,蝉很难逃脱。粘完蝉后,大家又脱下衣裤跳入河里游泳,待玩到尽兴后,再拿着蝉回家,用线的一头绑着蝉的后腿,拿着线的另一头,让蝉尽管飞。</p><p class="ql-block">那时蓼水河,每天都能看到一排排的树排和一排排的竹排,一排接着一排,有的树排上甚至还有鸬鹚夹鱼,少男少女们都涌到排上玩耍,在排上走来走去,都来看鸬鹚夹鱼。</p><p class="ql-block">下午六点到晚上九点,高沙老街的人们都喜欢到蓼水河畔的陡滩上摸小鱼,喊的喊,叫的叫,场面非常壮观,人也笑,滩水也在“哗哗”地笑。</p><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没有风扇更谈不上电视机,每到夏天的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家门口一边摆放一根长凳子,然后取下家里的户门板,搭在长凳子上,这样就可以睡在户门板上歇凉,然后再点上用土纸卷起长长的木屑蚊香来驱蚊,整个黄家码头微烟袅绕,香火味浓厚,整个街道弥漫着神秘奇特感。</p><p class="ql-block">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慢慢的增长,开始懂得了高沙的历史变故,蓼水河畔的高沙,俗称为高阿市。早在秦汉时代就记录了她的灿烂,展示了唐宋的繁华和明清的辉煌!吸引了八方商贸聚集,有着小南京之称的美誉,</p><p class="ql-block">蓼水河畔的高沙,是西南地区的东大门。迄今为止,高沙的经济贸易在全县仍然是首屈一指的,特别是农副产品更为丰富,市场繁荣,经济活跃,买不到的到高沙能买到,卖不出的到高沙能卖去出,高沙人也擅长于做生意,尤其喜欢做米花、汤皮、血杷、贩卖牲畜等生意,在街上的小摊位上,吃的东西不计其数,应有尽有。高沙人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思考,有着自己的勤劳和朴素,这是历史的绵延,孕育了高沙的文化和繁荣!</p><p class="ql-block">高沙蓼水河畔有一种花,叫“蓼花”,百姓叫她”蓼芮草”,生命力强,无需呵护。每到秋天,蓼水河边长满了“蓼花”,蓼花成片的盛开,花枝袅娜而柔韧,迎寒不惧。出生在蓼水河畔的高沙人像蓼花一样,柔韧,顽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