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晋商历史,感受红色文化———国师街小学参观山西烽火抗日博物馆

✨🌟✨🌟✨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一定是从博物馆开始,走进博物馆,方可与历史对话。11月26日,国师街小学六年三班全体同学在杨校长,大队辅导员宋老师,班主任黄老师以及音乐常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位于晋商博物馆东侧的山西烽火抗战博物馆,开启红色文化之旅。</p> <p class="ql-block">  太原晋商博物院,位于太原市府东街101号,他的前身是山西督军府。烽火抗战博物馆位于山西晋商博物院东侧。</p> <p class="ql-block">  在高林馆长的带领下同学们首先走进了热血山河展厅,一进大厅,大家就被眼前一张张图片和一件件展品所吸引……</p> <p class="ql-block">  整个展厅分为救亡中心、统一战线、太原会战、中流砥柱、日寇暴行、伟大胜利和太原审判七个展区,全面回顾了三晋大地上曾发生的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雁门关伏击战等重大战役,充分展示了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到1945年抗战胜利14年间山西军民的抗战历程。</p> <p class="ql-block">  在讲解员的精彩讲解下我们了解了雁门关伏击战——1937年9月,日军侵占大同后,继续向南进犯太原。为配合国民党军在忻口的防御作战,第358旅第716团奉命深入日军侧后,在代县的广武、雁门关、太和岭间,破击大同经代县、忻口到太原的公路,打击日军运输队,截断日军补给线。10月18日,第716团主力在团长贺炳炎、副团长廖汉生率领下,设伏于雁门关以南黑石头沟公路西侧高地。上午,日军运输汽车50余辆,满载兵员、弹药,由北向南驶入伏击区。第716团即以密集的火力进行袭击。激战中,日军又有汽车200余辆由阳明堡方向向北驶来。第716团即分兵一部阻击该敌。激战至夜间,日军援兵又至,第716团遂撤出战斗。此战,共毙伤日军300余人,击毁汽车20余辆。20日夜,第716团一部复占雁门关,另一部破坏了广武至太和岭间的公路及桥梁。21日晨,第716团再次设伏于黑石头沟地区。日军由南向北的汽车200余辆和由北向南的汽车数十辆相向而来,当其先头车辆驶入伏击区时,第716团居高临下,以突然而猛烈的火力展开攻击。日军在8架飞机支援下进行反扑。第716团毙伤日军一部后撤出战斗。该团两次伏击战斗,共毙伤日军500余人,击毁汽车30余辆,一度切断繁峙至忻口间交通,配合了国民党军的忻口防御作战。</p> <p class="ql-block">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为第一阶段,中心任务是摧毁正太路交通。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继续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并摧毁日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据八路军总部1940年12月10日的统计,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期间,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认真听着讲解员的解说,认真做着笔记。</p> <p class="ql-block"> 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该战是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率领所部,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临危出征,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p> <p class="ql-block">  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山西忻口抗击日军,保卫太原的中心战役。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二十一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又称第十八集团军)。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朱德、卫立煌、黄绍竑副之)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p> <p class="ql-block">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这种红色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也许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但爱党、爱祖国的信念却始终没有改变。 </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山西烽火抗战博物“热血山河”展厅,同学们举起拳头重温入队誓词,参观了《山西军民抗战史陈列》展,一件件历史文物、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份份历史回忆,生动展现了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山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披荆斩棘、砥砺奋进的光荣历史,心灵再一次受到洗礼,对党的光辉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烽火抗战博物馆出来后,大家又参观了太原晋商博物院,晋商藏馆,北宋以前,这里是晋文公重耳庙。北宋初期,大将潘美曾在此扎营,随后这里成为州治、府治。明永乐年间,这里设山西巡抚衙门,直至清代。辛亥革命后,这里曾是山西军政府、山西督军署、太原绥靖公署和山西省政府所在地,曾长期作为阎锡山办公场所。抗日战争期间,沦为日伪山西省政权机构所在地。抗战胜利后,回归为太原绥靖公署和山西省政府办公地。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山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1986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9月,省政府搬迁,之后,这里改建为“晋商博物院”。 晋商博物院收藏有与晋商历史相关的账册、器物、汇票、地契、钱币等共12万余件。</p> <p class="ql-block"> 在其中很多藏品中,可以了解晋商的发展经历。同时还有很多近些年考古出土的文物,能了解到不同朝代人们的生活用品。晋商的进取精神表现在他们不畏艰险、敢于挑战的精神。他们拉着骆驼,走在千里沙漠,经风雪,过险阻,北走蒙藏边疆,漂泊万里长江,东渡日本南抵南洋。充分表现晋商人不畏艰辛,坚韧不拔的性格。晋商在清代开劈了一条从山西经蒙古过库伦至恰克图,并且深入西伯利亚抵达欧洲腹地彼得堡、莫斯科的国际商业通道——万里茶路。这是继我国古代丝绸之路衰落以后建起的又一条陆上国际商路。象伊犁、塔哈巴尔台等地也是晋商活跃的地区,进而延伸到了伊朗地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晋商精神是一段时间内晋商在实际商品经营活动中创立的一种精神财富。是我们应该认认真真地学习,实实在在去传承的一种精神。继承这种精神、发扬这种精神。</p> <p class="ql-block">  在这次游学中全班同学在讲解员和高林馆长的带领下,全面回顾了抗战时期山西的重大事件,平型关战斗、太原会战……一个个重大胜利,打出了八路军的雄威,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党领导下的山西人民,以顽强不屈的抗争,经受住血与火的考验,用鲜血和生命赢得最终胜利,铸就不朽民族之魂的艰苦岁月和非凡历程。 </p><p class="ql-block">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对历史的每一次回眸,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一件件饱经沧桑历史文物、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份份历史回忆,无不生动展现那段砥砺奋进的光荣历史,让同学们的心灵受到了一次血与火的洗礼,对党的光辉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学们都认为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