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07年的12月。我照例带部室的一位同志去省行汇报年终工作和第二年一季度机构业务劳动竞赛的准备情况,同时向省行呈送一个专题业务需求报告。当我来到高总办公室时,向他汇报完工作后,顺便将业务报告呈上。高总说,情况我已经知道了,你把报告送给隔壁综合科的小苏,让她登记一下,停两天,先把报告上部委会,初步碰个意见后,再提交给分管行长。</p><p class="ql-block"> 我来到综合科,轻轻敲了敲,一位女同志用并不高亢的声音轻声道:请进!我推门一看,办公室只有一位正在电脑前忙碌的女孩子,由于不认识,便问:"小苏同志在吗?",女孩忙站起来说"我就是!"。"噢,我是阜阳行的裴庆仁,高总让把这份报告送给你,做收文登记"。女孩子收了文件,边低头登记边说,你是阜阳行的裴经理吧,我给你打过一次电话,是业务通知,但没见过面,我刚到机构部,以后工作上,还请你多指导。"不敢,不敢。你是我们的领导,有时间请你到阜阳行指导工作。我正客气的要退出小苏的办公室,登记完文件的小苏放下笔,客气地送我。</p><p class="ql-block"> 我这才注意到,这孩子,我有点眼熟,不止是眼熟,而是应该认识。瘦高的身材,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还有嘴角挂起的那份坚定和执着。可我还是想不起在那里见过这个小丫头。我装作很随便地问到,"你姓苏,来省行里几年了?"。"两年多了,入行在办公室,上个月才到部里。"噢,你是‘大眼睛’苏明娟,希望工程的形象大使",小苏羞涩地笑了笑,说:是解叔叔(解海龙,"大眼睛"照片的拍摄者)的一张照片,是国家的希望工程帮助了我,也让大家认识了我。可我在银行还是个新兵,还要从头学起"。小苏的谦虚和慎言,有着大山走出来孩子质朴,更有着当年"大眼睛"照片上,那个渴求知识,渴求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坚强。</p><p class="ql-block"> 我重回高总办公室,收拾一下东西后,便去了宾馆。可巧的是,这家宾馆的老板是六安人,与"小苏"是同乡,他为了弘扬正能量,在宾馆总台右侧专门设立了希望工程画廊,首张照片便是小苏的那张至今都在震撼全国人民,引领全社会关注欠发达地区教育的众多"大眼睛"。通过画廊内容,我知道了:苏明娟是一个从著名将军县六安市金寨大山里走出的孩子,一个被摄影镜头彻底改变命运的山乡女娃。当晚我拿出笔纸,在宾馆的写字台上很想写点什么,可过了许久,又觉得无从写起……。</p><p class="ql-block"> 因为,在小苏的形象尚未被解海龙摄入镜头的一九九五年初秋。我经历了一个同样令人感动的女娃求学的故事。当时正是全市各类学校新生放榜、老生开学的日子。新生老生,齐聚市内,开始他们新的学习生活。但对于银行人来说,这却是每年一度的现金"来袭"。有师范学院上亿的"学杂费",也有粮校十几万的"小钱";有几十里外宁老庄中专600万进账,也有唾手可得的九中、实验小学(学校就在老支行附近)。</p><p class="ql-block"> 我自九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任阜阳支行的存款证券科科长起,我的任务便象是一架没置在市中心的"资金雷达",时时在"扫描"着阜阳城"钱的动向",并将"扫描"结果随时准备向行长汇报,调动一切社会关系,尽可能地,把别人的资金,变成我们行的"负债"。</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五年九月,颍西镇的县卫校,当时,在阜阳算是中等技术学校中,生源较好的学校之一。秋季一次性招生和存量生学杂费收取总量,相当可观。由于该校被外行"抢走"的风险很大,我便通过大学王同学的私人关系(该校财务科长),连续三天叮在该校收款处,丝毫不敢马虎。收款结束,我请示领导要慰劳一下学校财务人员,可王同学,坚持她来安排,答谢我行收款组的弟兄们,并请我务必参加。</p><p class="ql-block"> 我当天理所当然的成为主宾,王同学又安排了两位就近的同学过来坐陪。席间自然是老友相聚,无话不谈。正在说的高兴时,一位老同学对卫校的王同学说,现在国家不是提倡"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为主旨的"希望工程"吗,停几天你也选在你们学校选个"特困生",咱们大家好好学学雷锋,集咱们几个同学之"小爱"于一人,也免得我天天在单位这里捐款,那里赞助,最后也不知道钱花哪儿去了。咱们选一个,帮一个,显没悄地献点爱心。王同学可是个爽快人,冲说话老同学一笑说,你咋不早说呢?问问我的这位小会计,昨天中午一个临x县的乡下人,背着一床大被子,带着仅有的几样生活用品,领着女儿来报名,入学手续办完后,到缴费处缴费,就差30多元,爷俩全身搜遍了也没能凑够,正当周围的人说要帮帮他们时,父亲也不吱声,重新背起东西,拉着女儿就走,人们一下都愣住了,难到父亲想让女儿弃学,大家望着这位倔犟的农村汉子和随他远去的女儿,竟设人能想起该说点什么,能让那位汉子和他的女儿两人停下……。</p><p class="ql-block"> 下午,爷俩个出现在缴费口的第一名,他们依然象上午一样,一句话不说,缴完款后,父亲把兒里的钱数出整5张10元的全部给了女儿,交待几句便忽忽地走了。王同学知道了上午发生的一切。下午就特别注意他爷俩,本想如果他这30多块钱没凑上,就向领导汇报,给预免除或自己先给孩子垫上,现在看到孩子父亲信心满满的样子,王同学也不好再问。等一会,王同学趁孩子去领床位卡时,上前关心地问女孩,上午到哪里借的钱,孩子低声说,我爸认识字,他在家时就算着钱不一定够,问了乡卫生院一个远门亲戚。他告诉我爸,市医院血库有他一个好朋友,如果急用,去找他帮忙,或许他能帮你们"周转"个百儿八十的。到那里"周转"了多少钱?117元,缴完学费后给我留下50块钱,交待我,这是一个月的生活费。中午时,你爸为什么不让大伙帮你哪?我爸脾气,他说靠谁都不如靠自已,这两个月我中考,他怕我妈照顾不好我,就没出去打工,钱就紧了。现在他去汽车站了,夜里乘车到浙江工地上班,下个月,他就可以给我寄钱了。 王同学说着有些于心不忍。转而十分坚定地说,下午我就向刘校长汇报,与校团委联手,把这个孩子作为特困生对待,先把困难补助第一批报上去,如果成绩跟的上,我再请他们班主任为她申报"奖学金",大家放心,我保证这孩子在校三年不会让她饿着冻着。尽管王同学的表述已经十分肯定了,但桌上的人都大气不出地愣在那里,象"雕塑"一样,大气不出的听着。我好象被王同学所讲的故事给"固化"了。觉得心中被堵了一团棉絮,首先是自己内心里钦佩这位"倔犟"父亲,和他对孩子教育方式。同时也为没能在第一时间给予这位"父亲"及时的帮助而感深感惭愧。</p><p class="ql-block"> 此后多年,我总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来约束自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尽量帮助那些需要社会帮助的人。前年,我应市爱心协会的邀请,为太山庙小学国学班授课,我坚持教学全程费用自理,并将课时费全部捐给了一位换肾病人。即使微信里偶遇的大病众筹,我也是从不错过。现在想来自己的付出或许太少,对社会起不到大的作用,但既使是"一滴水",也可以滋润一棵幼小的秧苗。也可以弥补一下当年留下的那次遗憾。</p><p class="ql-block"> 认识"大眼睛"小苏和记忆中县卫校女娃报名距今已二十多年了。两个女娃娃早已事业有成,成为所学专业的骨干了,同时,也应该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了。她们分别经历过困难,可她们,在党的阳光沐浴下,终于得到了社会的关爱,并不断地茁壮成长,为社会做出自已的奉献!</p><p class="ql-block"> (2021年小雪写于瑞鸣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