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前些天起得早,上班途中顺道去三鲜美食城吃了碗面。这是家在劳动路九洲新世界商圈开了有几年的美食城,店堂口有大幅的这家百年老店的文字介绍,门面、店堂中式装修,给人红火、清爽的感觉,一楼是大堂散座,二楼有包厢办宴席,是个口味颇佳,价格适中,环境不错,小吃宴席兼备的美食城。早上食客不算多,早点的品种很丰富,有面条、大小馄饨、麻糕、各式馒头等。我上次吃的是拌面,这次想换个口味点了白汤面,面汤很清,飘着鸡汁的香味,加上散落在面汤上的葱花,色香俱全有些诱人,我早上喜欢吃清淡些,加一个荷包蛋还有两样小素菜,面的量不小,完全够大食仓的人饱腹了,我吃饱了面条还剩下了约四分之一,下次再去吃得事先关照捞面的少给些,避免浪费。对了,汤面的味道还不错。</h3> <h3></h3><h3></h3><h3></h3><h3> 我是冲着“三鲜”这二字去的,因为三鲜馄饨给我留下儿时深刻的记忆。老常州对三鲜馄饨店都会有很深的印象,因为那时候常州城市不大,餐饮业规模也不大,那个时候有名如德泰恒、马复兴、绿阳饭店,三鲜馄饨店等,近几年这些老店大都焕发了青春,开起了不少连锁店。</h3><h3> 以前的三鲜馄饨店,是个两层楼,座落在靠近南大街青果巷南侧路口,西侧紧挨着弋桥,店门朝北,打开朝南的一排老式木制大窗户,下面是连通大运河的常州南门内河,那时我们叫它东下塘河。现在东下塘河和弋桥还在,老的三鲜馄饨店在前些年的旧城改造中已被现在的一片绿化带替代了,这几年政府在规划重建青果巷古旧建筑一条街,但老街上三鲜馄饨店的老味道找不到了。
</h3><h3></h3><h3></h3><h3></h3> <h3></h3><h3> 我刚读小学的时候家住在东下塘,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事了,我母亲在南大街上的瑞和泰当营业员,那据说也是家百年老店,那个年代在常州是有名的副食品商店。我在马元巷小学读书,放学后母亲还在上班,我就常在店里玩,等着母亲下班一起回家 ,途中要经过弋桥,只有在和妈妈天黑下晚班时,才难得会有机会进店里吃小馄饨、大馄饨。我最喜欢的还是三鲜大馄饨,那馄饨馅里的虾仁、鲜肉,滑嫩的馄饨皮,飘着开洋的汤,那个鲜……还很喜欢那煎馄饨,金黄色,香喷喷,咬到嘴里脆脆的夹着馅的鲜美……</h3><h3> 店堂里通常摆放的是八仙大桌,长板凳,有办喜酒时会放上大圆桌台面,因为吃的人多,坐着等待的时间总是觉得很长,等待时既着急又兴奋……每次路过,店里飘出的饭店特有的香味和热闹的人声,总会让我朝那店里多望上几望,惦记那诱人的美味。那时一碗三鲜馄饨好象是二毛钱多一碗,那个年月普通家庭手头都很紧张,大人一般月工资三、四十块钱,十几块钱就是一个人一个月的生活费,记得小学时五块钱学费都是分几次交清的,有的家庭困难一些的同学还要申请减免学费,大年初一拿到母亲放在我床头崭新的五张绿色二毛纸币已经非常快乐了。那个时候吃上一碗三鲜馄饨也是难得而很开心的。
</h3><h3></h3>
<h3></h3><h3> 那个时候的三鲜馄饨的味道,那个年代的味道会一直刻在我的记忆中。
</h3><h3></h3> <h3> 总觉得以前的东西好吃,确实那个时候的东西用现在的话来来说都是环保、绿色、野生、无污染…,现在觉得吃的什么东西都不那么有味了,也许是我们忘记了很少吃饱,肚子里油水不足的感觉。
什么东西最好吃,肚子饿了最好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