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教研】“减”出学习加速度,增出高效新课堂

余香

<h3 style="text-align: right">——文昌中学第四周教研活动</h3>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小雪来临,冬季不是衰退而是沉静的厚积,是静待来年的新生。文昌中学的教研活动在寒冷的冬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这让我们的心灵如雪花般轻盈,不张扬,不喧哗,在静谧中积蓄教研生命的能量。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01 数 学 组</font></b></h1> <font color="#ed2308"><b>  七年级:</b></font><br>  11月22日下午七年级全体数学老师参加了刘明洋老师、张玫老师的听评课活动。第一节课是刘老师在七九班讲的《同类项》。第二节课是张老师在七十班的《去括号》。   自评:张老师:本节课通过复习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引入新课去括号。首先明确学习目标,理解并归纳去括号法则,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通过新课导入,知识讲解,归纳法则,之后理解并背诵法则。通过例题讲解,跟踪训练,综合求值,课堂小结的形式巩固本课知识。整个课堂贯彻师生交流,生生配合的原则,引导学生多方合作,课堂上多给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重要性。   自评:<br>  刘老师:本节课是新授课,通过情景导入,以超市物品摆放为例引入“同类”的概念。引导学生对多个单项式进行分类并讨论“为什么这样分类?”,从而总结“同类项”概念,之后理解并背诵概念。通过例题讲解、新知检测、课堂小结、当堂检测的形式进行来巩固本节课知识。整个课堂贯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同桌合作,在课堂上多次提问学生。  互评:<br>  牛昆山:课堂条理清晰,气氛活跃,学生训练有素。<br>郝太余:学生参与度高。注意力集中。讲练结合。板书合理。<br>备课组长:两位数学老师课堂语言准确精炼,学生讨论问题有针对性,并在讨论之前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交流。老师设置问题层层递进,有梯度。 <font color="#ed2308"><b>  八年级:</b></font><br>  11月22日下午第一节我们八年级全体数学教师集中在八五班听张丽娜老师作课。作课题目是《角平分线的性质》,第二节听张鹏昌老师在八二班作课,作课题目是《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   张丽娜老师自评:<br>  通过角是对称图形,引出角平分线及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有怎样的关系,从而得出性质定理,继而找出条件和结论,接着用几何语言来表示定理,并证明定理,随后就开始通过例题的讲解来加深对定理的理解,尤其是第二题是一个延伸,想让学生在理解定理的同时也学习怎么添加辅助线。最后就是通过逆命题导入下节课的内容--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br>不足之处:<br>  定理的讲解时间有点长,学生在课堂上板演与写过程的时间太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够高。   组评:<br>  张丽娜老师的课,探究活动的设计非常有赢点突出,详略得当。本节课亮点是,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新课改理念落实到位。 张鹏昌老师自评:<br>先复习再变式训练巩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层层递进,从新知到应用拓展使学生学会如何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应用到新问题中,利用变式训练思维,巩固基础,拓展思维灵活度,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br>不足之处:复习时间有点长,预设练习题还有两道没做完,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组评:<br>  张鹏昌老师的课,从复习回顾到新授课,体现教师深厚的基本功,整节课,体现了先学后教,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本节课的亮点运用变式教学,一题多变,在变化中体现数学基本概念不变的事实,课堂容量大,拓展深度广,为我们展示了一节高质量的优质课! <font color="#ed2308"><b>  九年级:</b></font><br>  11月22日下午,九年级全体数学教师认真听了李秀蕊和郭灵美两位教师作的公开课。第一节课李秀蕊老师在九九班的《解直角三角形》复习课,第二节课郭灵美老师在九十一班的《在重复实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授新课。   李秀蕊自评:本节课是复习课,首先对本章节的基本知识点复习,然后根据相关知识点进行相关试题练习,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基本概念到基本计算,再到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环环相扣,将本节课相关中招试题类型进行了较全面的复习。<br>张永祥:以考代练,以考促练,以考促教。<br>  邵明月:试题选取有针对性,有代表性,课堂环节设计层层递进。<br>  郎桂玲:注重对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   郭灵美自评:本节课是授新课,首先以水中捞月、守株待兔、瓮中捉鳖三个成语引入,而后呈现三类事件的基本概念,接着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进行举例,学以致用巩固概念。最后,老师引导学生用数字来表示三类事件的机会大小,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同时抛掷两枚硬币”,探究随机事件的规律,为下节课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作了铺垫。<br>  郜争辉:趣味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br>  刘菲菲: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参与数学课堂。<br>李文桥:学生的参与度高,数学活动要求应该明确具体。   课后,九年级数学组对两节数学课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课,对以后的数学课堂教学达成共识:在“双减”政策下,数学课堂应该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让学生参与课堂,调动学生的数学思考,让数学课堂更有数学味。数学练习应该减少大量重复的机械训练,教师应该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更具体更有操作性,习题的选取上更有针对性和典型性,让学生轻松学数学,开心做数学。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02 语 文 组</b></font></h1> <font color="#ed2308"><b>  七年级</b></font>:<br>  11月25日下午,七年级语文组认真观摩了明长霞老师和王彩云老师的课堂。两位老师上的是新授课,《诫子书》和《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后,教研组开展了自评和互评。   明老师自评:本节课是文言议论文,课堂流程按照以导入,释义,关键词,翻译四部整体感知。<br>  耿晓静:明老师课是课堂天花板,值得所有人学习。板书低,后面孩子可能看不清楚。   王彩云自评:本节课是回忆性散文,以心理描写特色和分析心路历程为教学重点。<br>互评:<br>  尚玲翼:能把学生代入课文情境,步骤紧凑。<br>  崔巍:课前检查预习,插图明了。<br>  张菲:课堂生动,有吸引力,关键词掌握很好。<br>  李云霞:利用课堂实物给学生代入感,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了自己的特长。<br>  邢凌静:备课充分,多种方式读<br>  明长霞:人物心理分析到位,角度多,板书工整,特长融入语文课堂。<br>  耿晓静:美术插图融入语文课堂,特好,书法过硬,值得所有同志学习。两点建议:1.自读课教师要少讲,把问题抛给学生,教师适当引导即可。<br>  2.各种描写方法的表达效果是侧面写出人物心理,凸显人物性格特征,最后一步应提示到位。<br>  为期一个月的听评课活动告一段落了,在这次活动中,评课气氛热烈,点评切中肯綮,每个人都有收获,为未来的专业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坚信,七年级语文组,会越来越棒! <b><font color="#ed2308">  八年级:</font></b><br>  11月25日下午第一节课,八年级全体语文老师在八(3)班认真观摩了郭娟老师作课。课后,针对郭老师的这节课,我们语文组认真进行了自评和互评,相互督促,共同进步!<br>  讲课老师自评<br>  郭娟自评:<br>  议题:多文本教学—多彩纷呈的限定词<br>  《中国石拱桥》教材八年级上册<br>  《千年古桥一一小商桥》<br>  《清代的皇家园林》<br>  说明文语言具有准确严密性,能够精准地反映说明对象的特点,八年级学生初中阶段首次接触说明文,通过观察筛选限定词,有助于学生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中国石拱桥》无论在词语使用还是近似概念辨析上,无不用词准确,令人叹服,因此结合《千年古桥——小商桥》《清代的皇家园林》设计议题。了解常用限定词,是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特点的重要途径。因此从限定词出发,体会说明语言的严谨性是本议题的教学重点。同时结合考点,针对性地练习,加深学生对说明文语言这一特点的理解。课堂的不足之处是学生书面练习少,课堂回答和实际答题能力还有差距,应进一步落实。   听课老师评课<br>  李明慧老师:郭老师的课堂,由知识到技能,由浅入深。授课时先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限定性词语的分类),再开始技能训练,寻找相应的句子分析,并进行规范性答题练习。在讲评中修正学生的答题思路。在材料选择上,都是典型的说明文。在教学过程中,精准把握核心重点,针对练习!课堂节奏紧密连贯,课堂气氛和谐有效!<br>  田全富:郭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分析、处理恰当,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容量适度,环节连贯。重点突出,难点把握准确,课堂结构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目的全,准,切合实际,教学结构安排科学,从容自然,张弛有度。<br>  任学民:郭老师,能从说明文中选取一个小的知识点,词语的运用来引领学生学习和分析说明文中词语运用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教师引领,学生分析,找到答题步骤,思路清晰,训练有素,课堂紧凑。<br>  <div>  高书记总结:<br>  一、议题明确。多文本阅读课首先要找到多个文本共有的“议题”,科学合理的议题是教学的“纲”。郭老师选定的“多彩纷呈的限定词”这个议题,科学合理,且是说明文教学的重点<br>  二、教学流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实践到理论,再引导学生回到实践。郭老师利用《中国石拱桥》里的例子,带领学生总结出限定词的种类,然后引导学生品味《千年古桥——小商桥》 《清代的皇家园林》两篇课文内的限定词语,让学生真正懂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br>  三、回归运用。郭老师指导刚接触说明文的八年级学生,使用科学规范的语言进行答题,得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若能让学生动笔把答案写一下,效果会更好。<br>  总之,郭老师这节课,目标准确清晰,过程方法得当,课堂效果明显,学生收获较大。</div>   任学民老师多文本阅读之《古文中的山水文化》<br>  本节课遵循四个教学理念:一重学生;二重教学活动;三重自主性;四重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本节课教学目标突出,通过教师反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使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文章的深意,同时也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与此同时,教师在情感价值观方面积极引导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祖国山川美景的热爱之情,体会生命的真谛。本节课通过谈话启发导入课程,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整体感知阶段,采用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文章精炼的语言,品味其中意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本节课最后教师让每位学生去描绘校园美景,使学生对校园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这节课学生在听、说、读、赏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本节课不足之处在于导入不够新颖。<br><br> <b><font color="#ed2308">  九年级:</font></b><br>  本周按照学校的教研计划,九年级语文组认真开展了听评课活动。2021年11月25日(周四)下午第一节孟祥儒老师在九(7)班作课,第二节程志强老师在九(8)班作课,第三节王献芹老师在九(10)班作课。九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在姬爱民校长的带领下参与了听评课活动,课后对各作课教师进行了客观全面的评价。<br>  一、孟祥儒老师:《送东阳马生序》   1.教师授课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整节课安排合理,重难点突出。<br>  2.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从字音、字形、词义等进行全面的总结。<br>  3.本节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氛围、德育渗透做的较好。<br>  二、程志强老师《邹忌讽齐王纳谏》   1.教师课堂语言规范,教态大方,板书美观。<br>  2.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学环节环环相扣。<br>  3.知识点归纳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整理掌握。<br>  4.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于整节课,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br>  三、王献芹老师《山坡羊·潼关怀古》   1.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br>  2.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br>  3.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br>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br>  5.紧密联系中招考试考点,注重答题方法的引导和总结。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03 英 语 组</font></b></h1> <b><font color="#ed2308">  七年级:</font></b><br>  11月23日下午第一节,我们七年级英语组全体成员认真观摩了赵娜老师的课。课后针对赵老师这节课,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自评和互评,互相学习进步。   赵娜老师自评:本节阅读课,通过复习所学句型,单词导入主题,由学生自主阅读、老师精讲语篇中的重难点,到学生学习语法点以及对其灵活运用,帮助学生加强对重难点的记忆。<br>  互评<br>  赵亚茹:教态自然大方,控课能力强<br>  段云:讲课熟练,口语流利。讲解语法细致<br>  郭敬云:阅读课知识点较多,讲解细致生动<br>  李梦瑶:涵盖内容多,老师状态稳,学生配合度好,课堂气氛轻松,学生领读范儿十足。<br>  丁艳霞:本节课以宾语讲解为主,点出重难点<br>  张继艳:老师个人素质高,口语流利,学生口语标准,训练有素<br>  备课组长:教态自然,对教材整合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时间把握度高。<br>  11月23日下午第二节,我们七年级英语组全体成员认真观摩了段云老师的课。课后针对段老师这节课,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自评和互评,互相学习进步。   段云老师自评:本节课主要讲解的是不含be动词或情态动词的句子变化规则。首先是复习,用学生周围的学习用品操练句型what’s this ?what‘s that?并顺势进导入新课I have a pen。Do you have a pen?在授新部分,我采用举例-试练-总结-操练的方法。先举例进行句型变化,然后让学生进行试练,从而总结变化规律,最后把规律重新应用到练习中,通过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本节课,我尽力少讲多练,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本节重点和难点,并且通过读写结合将所学落实到实处。<br>  互评:<br>  李梦瑶:课堂结构安排合理,重点突出,过渡自然。<br>  丁艳霞:讲解难点时,讲练结合,讲练结合,学生容易接受。<br>  赵亚茹:教态自然,教学经验丰富,学生学习气氛浓厚。<br>  郭敬云:教学目标明确各个教学环节围绕这个目标展开,课堂效率高。<br>  赵娜:专业知识过硬,板书工整,条理清晰。<br>  岳敏:讲解清晰易懂,练习到位中难点突出。<br>  张继燕:时间安排合理,各个环节紧凑,学生参与度高。<br>  备课组长: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语法课。教学目标突出,各个环节时间安排合理紧凑,精讲解多练习,练习由易到难,学生参与程度高。板书工整,条理清晰。<br>  评课后,经过讨论,我们统一了阅读课的授课方式:<br>1.Fast-reading Skimming 略读,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大概意思 <br>Scanning 跳读,找出细节题的点<br>2.Careful-reading 细读,反复读<br>3.讲解知识点,并练习。 <b><font color="#ed2308">八年级:</font></b><br>  初冬微寒,阳光明媚!11月23日下午第一节课,八年级全体英语老师在八五班认真观摩了赵文波老师作课。课后,针对赵文波老师的这节课,我们英语组认真进行了自评和互评,相互督促,共同进步!   自评<br>  赵文波:本节课采用与本文话题相关的励志歌曲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放松。运用任务型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Pre -reading ,While -reading,Post -reading等教学活动,并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运用思维导图开拓学生的思维,并使学生清晰地掌握文章结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下决心的重要性和如何有效地制定计划。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感悟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活,树立健康、积极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br>  互评<br>  韩雪:让学生自主阅读,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指导方法,让学生有方向感,激发学生思考,大胆回答问题,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复述总结,让学生更加清晰文章脉络,重点内容。最后的家庭作业更是升华了情感,目标明确。<br>  王志晓:本节课训练了学生了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运用思维导图使学生能够清晰掌握文章的结构 ,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br>  秦文燕: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有更加清晰的思维方式。<br>备课组长总结:赵文波老师教态自然、语言规范清晰、感染力强。本节课由欣赏视频导入主题resolutions,生动形象,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课堂结构紧凑、环环相扣,情感升华自然而然;通过阅读,教给学生实用有效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学以致用! <font color="#ed2308"><b>  九年级:</b></font><br>  11月22日下午,九年级全体英语老师认真观摩了赵艳和韩志芳老师作课。课后,我们英语组认真进行了评课,相互督促,共同进步!  赵艳:教师备课充分,语言精确,富有感染力,课堂高效,情绪高昂。这节课是阅读课,首先,通过对话导入新课。通过领读课文,让学生快速理解文章并回答问题。然后通过精读让学生翻译文章,找出定语从句,划出重点短语。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训练他们的阅读能力。对易错知识点反复强调练习,打造了高效课堂。   韩志芳:这节阅读课,教师充分备课,也充分展示了这节课紧扣中招考试的意图。阅读D篇是学生容易出错的一大道题,教师通过挖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师生高度配合,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目标。<br>  备课组总结:两位老师课堂设计合理,思路清晰,让学生理解了教材的整体内容,对阅读理解的专项训练帮学生打牢了基础,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能力。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04 政 史 地 生 组</b></font></h1> <b><font color="#ed2308">  七年级:</font></b><br>  本周由武君老师和周佳慧老师做课,七年级部分教师和王校长、吴校长、聂主任参与听课,随后开始评课。   武君老师先做自评:本节课目标是通过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这一史料来了解和掌握时间、目的、路线、作用、意义等,同时结合当今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来理解丝绸之路的作用和意义。采用讲述法教学   周佳慧老师自评:这节课目标是理解家的意味,知道家不仅是生命的居所更是心灵的港湾;从中国人的家风到孝亲敬长的意义;联系自身如何做到孝亲敬长。 <br>  互评阶段大家畅所欲言,既肯定优点,又不回避缺点,总结如下:武君的课条理清晰,学生能够紧跟老师思路,板书规范,问题式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兴趣。周佳慧老师的课导入很好,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积极性,但在把握这节课的高度上还有空间,如孝亲可与师生关系对比理解情这条主线 等等。通过这样活动有效的调动了老师的参与热情,对提高个人教学效果起到积极作用。 <b><font color="#ed2308">  八年级:</font></b><br>  11月23日上午第一节,我们八年级综合组听了赵睿琪老师的政治课《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一课,听课老师有王作静,闫佩红,范新荣等。   自评:联系抗美援朝志愿军对国家人民负责的事迹引入“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然后学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我的角色我的责任,责任你我他。<br>  互评:思路清晰,有条理,讲练结合,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更容易理解。讲的多,学生参与少。 <font color="#ed2308"><b>九年级:<br></b></font>  本周按原计划进行了听评课活动,周二上午第一节姬爱民老师在九十一班,第二节张世新老师在九七班进行了作课,九年级政史教师全员参与了听评课活动,对作课老师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收获颇丰。<br>姬爱民老师:《共圆中国梦》 1.导入新颖,学生汇报课下的采访活动《百姓梦》,自然过渡到《中国梦》<br>2.注重实效:课堂注重学生对新知识的检查落实,形成瞬间记忆或短时记忆。<br>3.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问面较广,对回答错的学生进行重复提问, 直至正确。<br>4.注重课本知识与现实的联系。<br>5.教学手段讲究实效,朴实无华。 张世新老师:《美国内战》<div>1.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自然导入新课<br>2.课件精炼,注重构建知识结构<br>3.重难点突出,在突破难点方面讲解透彻,深入浅出。<br>4.问题拓展结合现实,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如《美国内战对中国的统一大业有何启示?》<br>5.文史知识面宽泛,讲解有深度,对教材有较高的驾驭和重组能力。<br>6.给学生留下的及时记忆不多。<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0 5 理 化 生</b></font></h1>   2021年11月23日上午第一节,九年级全体理化老师在九一班认真观摩了赵香芹老师所作的公开课—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赵老师从身边的生活中身边的金属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展示出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小组讨论,抢答方式去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学生参与感十分强烈,整节课由浅入深,条理清晰,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使化学学习理念——“性质决定用途”体现的淋漓尽致,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了升华。   上午第二节,九年级全体理化老师和八年级宋丙辰老师继续在九(1)班观摩了李爱琴老师所作的公开课---《电功率》。这是一节新授课,李老师从复习机械功率用类比法自然地引入了电功率,整个上课环节紧密相扣,概念讲解清晰,公式中统一单位应用细节强调到位,本节课最大亮点是李老师能够把讲和练有机结合起来,使知识及时得到巩固与反馈。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 06 体 育 组</font></b></h1> <b><font color="#ed2308">  七年级:</font></b><br>  11月24日下午第三节,我们体育组共同听了宋成坤老师的课,作课题目是《快速跑》。听完以后有以下几点感悟:<br>  1.教学目标定位准确,解决难点的方法科学有效。<br>  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符合实际,符合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具体的需要。快速教学中解决步频与步幅的是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在快速跑中跑的快的学生往往就是步频快、步幅大的学生,如何在课堂中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通过巧妙的距离来作为辅助手段练习步频与步幅,当间距小的时候,可以作为练习步频的练习手段,当加大距离时可作为练习步幅的辅助手段,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通过这个手段可以解决课堂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快速跑教学中必须要重点掌握的运动技能。而且在课的准备部分中,教师有意识的安排了高抬腿的练习,这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实施打下了良好的铺垫。此外在后续的练习中,通过“追逐游戏”进一步巩固快速跑的技能。<br>  2.教学组织科学合理,充分体现学生的差异<br>  本课的教学组织过程清晰合理,队形设置合理科学,为教师的有效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此外,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的考虑到学生间的差异性,体现差异、尊重差异,科学有效的实施差异教学,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br>  3.运动负荷适宜,促进学生身心发展<br>  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也真正体现了“精讲多练”的原则。使学生不断进行有效的身体体验。针对学生设置了适宜的运动负荷,本课练习密度较高能达到40%左右,学生的平均心率能保持在每分钟130次左右,对于学生的身体发展能起很好的促进作用。 教师在课堂的后半部分安排俯卧撑的练习,也是本着在教学课中促进学生上下肢协调发展的原则,值得一线老师的借鉴与学习。此外,在授课中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身心的愉悦,在实施“追逐跑"游戏中激发学生用于超越自我的坚强意志品质,在最后的放松部分的“人浪”与以踢腿为主的“舞蹈”也是充分发挥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font color="#ed2308"><b>  九年级:</b></font><br>  11月25日上午第二节,我们体育组全体老师听了李朝阳老师的《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一课,受益良多。<br> 一、教学设计严谨,目标达成度高<br>纵观本课,李老师始终能够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紧扣“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基本课程理念,重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值得肯定。<br>  本课依次进行了“学习形成满弓”、“双人合作拉满弓”、“自主合作反弓练习”、以及“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等环节的推进,教学流程清晰,环环相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投掷实心球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投掷练习与游戏,基本掌握了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动作的身体反弓动作,逐步掌握了协调用力并且形成投掷前的“满弓”动作,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身体力量韧性协调能力,较好地达到了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着实为一堂高质量的实心球投掷课。<br>  二、巧妙设计,化被动为主动<br>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要善于把握课堂的教学节奏,还应该能够将课堂中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开发为课堂中的闪光点。”<br>  仔细斟酌,幽默机智的教学语言、调度得当的队列队形以及严谨的教育智慧无时不不闪烁在李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帮助学生体验到了实心球投掷过程中身体的“反弓”动作,效果非常好。<br>  三、受益颇多,我也有我的思考<br>  李老师的这节实心球投掷课教学设计严谨,教学手段丰富,亮点颇多,值得所有观摩者学习和思考,笔者不禁为李老师高超的教学魅力所折服,看课过程中,通过细节的观察,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双手前抛实心球的技术动作是一个动态的依次发力的过程,一些高水平的投掷类比赛中,连贯的脚步动作对于取得优异的投掷成绩有着积极的影响,当学生通过认真的练习基本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即投掷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协调用力,投掷前身体成“满弓”动作以后,是否可以就投掷时的脚步动作提一些更高的要求?   “双减”是减负增效,“双减”是去伪存真,“双减”是落地,是回归……为学生的课业负担做减法,是为了拥有更多的时空去培养大国大爱、至善至真的下一代。文昌教研在“双减”的引领中,全体教师将挥洒集体的智慧和能力,勇于探索与创新,勇于自我否定与突破。   我们心中的教育就像一棵茁壮成长的树,园丁们不断地修剪着枝丫……此刻的落英缤纷,是为了将来的枝繁叶茂;今日的黄蝶飞舞,是为了明天的繁花似锦……减去负担,轻装出发,我们相约在冬季为教育生命逐渐掩藏活力、积蓄力量……

学生

老师

课堂

教学

本节

教师

自评

学习

练习

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