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自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开展“弘扬工匠精神 岗位大练兵”活动以来,在全体教职员工日常工作中,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工匠精神、思想大破冰、岗位练技能的比学赶帮超浓厚氛围,对我触动和帮助很大。</p><p class="ql-block"> 一、何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英文是Craftsman’s spirit,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二、弘扬工匠精神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非常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意义,就要使广大劳动者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想信念,发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计个人得失,追梦需要的理想,圆梦需要的奉献。</p><p class="ql-block"> 工匠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具体实践,是对劳动精神的重要深化和提升。弘扬工匠精神是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推手;也是提高职工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引导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劳动创造,切实提升技术技能素质,不断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有力抓手。</p><p class="ql-block"> 工匠精神就是一种是“火车头”精神。要树立创先争优的意识,在工作标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方面勇于拼抢,敢立潮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古语有言:“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工运工作要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一流标准贯穿于每一个工作环节,打造精品,追求卓越,努力创出更多一流的工作特色品牌。坚决摒弃“小事应付、大事凑合”的蒙混思想,坚决摒弃“凑凑合合、马马虎虎”的交差心理,坚决摒弃“不上不下、中不溜秋”的精神状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p><p class="ql-block"> 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孺子牛”精神。要保持和发扬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老黄牛”精神,始终对工作保持一股子韧劲儿,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急功近利,不追求虚名。心“沉”得下去,认真研究问题;学习“沉”得下去,领会上级精神;身子“沉”得下去,经常深入基层、深入职工群众,广泛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为学生、家长服务。</p><p class="ql-block"> 二、工匠精神对我的工作要求和启示。</p><p class="ql-block"> 有作为才有地位,有付出才有荣耀。须知,“人民是阅卷人”。每一名教师只有自觉传承我国优良教育传统,把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放心转化为练兵动力,全面提高新时代打赢能力,履职尽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高度信任。因此,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长期实践中,要培育形成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竹山县教育局举行了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提高教师的基本功,经过此项活动的开展,我有如下收获。</p><p class="ql-block"> (一)、提高了我的职业素养。师德的好坏,从大的方面来说,影响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从小的方面来说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在我的从教经历中,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教育,学困生帮扶,德困生引导和转化......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严谨治学、勤于进取、传道授业、热爱学生、积极育人、勇于科研、平等竞争”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再到古今中外教育家等育人楷模的经典案例,无不要求教师必须要有良好职业道德。</p><p class="ql-block"> 教师--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p><p class="ql-block"> (二)、改变了我科学的教育观念 新的教学理念,学的不深,悟的不透,运用起来总感觉力不从心。加之在升学重压下,传统教育观念即传统的教师观、陈旧的教学观、“惟师是从”的专制性的师生观等仍束缚着我。课堂上,在听到学生不同意见时,常用自己的想法束缚学生,或给予伤害自尊心的批评,造成学生不敢提出和老师不同的意见,创造性思维更无从产生,最终不会思考也不愿思考。在这种旧教育观念的桎梏下,学生只是分数和书本的奴隶,个性很难充分舒展,思维不能健康发育,导致思想依附、灵魂萎缩,惟师是从、惟书本是从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这不能不令人痛心和担忧。这些不具有独立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接班人又怎能适应科技突飞猛进、知识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又怎能担负起21世纪富国强民之重任?因此,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特别重要,只有教师具有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才能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蓬蓬勃勃的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p><p class="ql-block"> 通过学习,我最大的受益,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生为本!</p><p class="ql-block"> (三)、提升了我的创新能力 一个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我们中华民族有光辉的四大发明史、也有屈辱的半殖民地史、更有崛起的改革开放史,无不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而创新这一民族灵魂的延续和升华,离不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创新是教师的首要必备素质、不可或缺的师表,在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2l世纪尤其如此。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个多层面、多角度、互动互补的立体工程,诸如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个人素质、群体素质、单项素质、综合素质的培养等等。而创新,是学生发挥潜力成长成才的基本素质。其培养,必须贯穿于素质教育立体工程的一切层面、所有角度。教师有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专业,但都必须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现者、传导者。如果教师本身缺乏创新素质,又怎么能以“身教”的师表来树揩模,导方向,作人梯?因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学校管理队伍,首先必须是有创新素质的队伍,才能把学校办成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教师队伍的创新素质必须是成体系、全景式的,必须是有再生与辐射能力的。前者指教师的创新,应该是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协调一致、相辅相成的创新;后者指教师的创新素质,主要不是体现于教案中、课堂里,而是体现于教学对象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养成发展、开花结果。为此,教师必须通过“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接受新知,强化创新精神。要破“以教为主”、“教与学统一”的观念,立“教为不教”的观念;破“一张考卷论高低”的观念,立全面考察创新能力的观念;破“自我封闭”的小国寡民教育观,立开放办学的国际化大教育观。</p><p class="ql-block"> 在学习活动中,学校以学科组为单位,每位教师人人登台,个个主讲,同课异构,同台献艺!我主讲的一节课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13.4《提公因式法》,在同学科组老师的指导下,反复打磨,反复讲解,大到这节课的构思,学生的参与互动,小到本节课的板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在哪一个知识点出现卡壳?都一一进行了探讨。在学科组老师的指导下,在个人的不懈努力下,对本节课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分析透彻,剖析到位。我代表学校参加了在南山五福堂学校举办的初中数学第一片区“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暨课内比教学活动,对我是一次考验,更是一次能力的提升,也是个人从教生涯,难忘的一次经历,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努力,改变思路,精益求精,锐意进取,追求更高的工作业绩。</p><p class="ql-block">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在这个属于奋斗者的新时代,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人人也都是梦想的筑造者。</p><p class="ql-block"> 教育路上,任重道远,我定当不忘初心,迎接挑战,担育人使命,筑梦前行!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