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五到六岁的孩子们正处于换牙的时期,班里的孩子们相继换牙了,孩子担心自己的牙齿掉下来会不会再长出来?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开展“我要掉牙了”主题活动,让孩子们通过探索和发现,了解牙齿的有关知识,知道换牙是一种正常现象,能自然地接受换牙的过程,对生命的成长有正确的认识和期待。</p> 初探牙齿 <p> “我掉了两颗牙,还有一颗在动。”</p><p> “我也掉了两颗牙还坏了三颗牙。”</p><p> “我们都掉了两颗牙,还坏了两颗牙🥺。”</p><p> “我的牙齿很健康,都是白白的🤗。”</p><p> “牙齿为什么会坏掉呢?”</p><p> “糖吃多了牙齿就会坏掉😠。”</p> <p> 我们发了一张“牙齿咔咔咔”调查表,让孩子们仔细的观察自己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牙齿,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在调查表上。</p> <p> 调查发现,大人的牙齿和小朋友的牙齿有很多不一样,于是提出许多新的问题:为什么大人牙齿颗数比小朋友多?为什么会有蛀牙?为什么我们的牙齿掉了还会长出来,爷爷奶奶的就长不出来了呢?…</p><p> 带着这些疑惑,我们进行了探秘之旅。</p> 活动开始了 <p> 孩子们专注地观察牙齿,热火朝天的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p><p> “你知道牙齿的名字吗?”</p><p> “你知道前面两个牙叫犬门牙吗?”</p><p> “后面的叫后槽牙。”</p><p> “那你知道我们有几颗牙吗?”</p> <p> </p> <p>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乳牙,是我们出生后长的第一组牙,共20个,上、下颌各10 个。人的一生总共有两副牙列,第一副牙列称为乳牙列,是由20颗乳牙排列而成。孩子们在观察牙齿时发现每个人的牙齿,是不一样的!</p> <p> 孩子们通过观察同伴吃东西的过程,认识了“切牙”、“尖牙”、“磨牙”和牙齿的结构。在观察中孩子们发现每个人的牙齿的数量不一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又开始了新的探究。</p> 不一样的牙齿 <p> 孩子们观察同伴的牙齿后,用绘画的方式将自己观察到的牙齿记录下来。</p> <p> 孩子们在数一数画一画中初步的了解了牙齿,慢慢的孩子们对牙齿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让我们一起继续寻找答案吧!</p> <p> 原来牙齿对我们这么有用啊,有门牙、犬牙、臼牙。</p> <p> 经过探究,孩子们发现牙齿的作用很大,门牙八颗负责切断食物,犬牙四颗负责撕碎食物,臼牙八颗负责磨碎食物,帮助胃消化。牙齿的结构和数量告诉我们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肉食,这样的饮食习惯才有益于我们的健康。</p> <p> 牙齿可以让我们的笑容更甜美,说话更清晰,歌声更动听。</p> <p> </p> 动物的牙齿 <p> “只有人才有牙齿吗?”</p><p> “不是的,动物也有牙齿,老虎的牙齿是尖尖的而且还能撕碎肉。”</p><p> “有些动物没有牙齿他们怎么吃东西?”</p><p> “你知道哪种动物牙齿最多吗?”</p><p> 随着活动的进一步深入,老师和孩子们探讨动物的牙齿,不仅人类的牙齿形状不一样,动物的牙齿也很有趣呢。</p><p><br></p> <p> 我们发现动物分为肉食动物、草食动物、杂食动物。比如:老虎尖牙多,是肉食动物,骆驼平牙多,是草食动物,狗尖牙、平牙都有,属于杂食动物。</p> 制作动物牙齿 <p> </p> <p> 牙齿是人类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看似平常却非常宝贵,有健康的牙齿,才能有健康的身体,随着《我要掉牙了》一系列课程的开展,我们和幼儿一起探索奇妙的牙齿,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调查资料、探讨,从而获得经验,在这过程中孩子们是快乐的,而且收获满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