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认识刘晓,得益于北京老炮群“沅瀚三溪塘”。人数不多,十几二十个,却多都是解放初年随军进京的五零后。原王府大酒店老总吕兄是我的引荐人。微信称:“这是一个讲俄语、喜俄餐,好俄游,有老苏情结,当兵、插队,工作、上学经历相同的群,我向大家引荐了你!”</p><p class="ql-block">我明白吕兄美意,近二十年的苏联美术寻访与打捞,令我在他的介绍中自成标的。然而一进群才发现,群中自成标的大有人在。比如刘晓。</p><p class="ql-block">是时,刘晓作为人大徐悲鸿艺术研究院的研究员,正在蓬莱长岛他的工作室闭门创作。</p><p class="ql-block">蓬莱是我老家,这让我们瞬间就亲近起来。八仙过海,海市蜃楼,孙家村、马家店,长山八岛十三社… …如数家珍。籍此,刘晓在我的知觉中便渐趋地清晰起来——</p><p class="ql-block">在中国留苏、留俄的美术学子中,刘晓是第一位受老梅院长邀请,在列宾美院举办中国风景画展的画家。有官媒为证:2000年夏,俄罗斯艺术科学院副主席、列宾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梅尔尼科夫教授,看过刘晓的国内写生画册后,十分震撼。遂亲自约见刘晓,向刘晓发出邀请,希望能在列宾美术学院举办刘晓个人的中国风景展,并亲自从刘晓带去的中国风景水粉画中选了五十幅作为展品。展出费用由列宾美院承担。2001年4月,《刘晓风景画展》在圣彼得堡列宾美院隆重开幕,展出了刘晓到列宾美院前15年来的中国风情写生。时任院长的叶列米耶夫在画展中致辞说:“据我所知,这个画展是自列宾美院建院以来我们邀请的第一位中国画家在这里举办画展,所以,具有划时代意义”。导师梅尔尼科夫教授说:“看了刘晓的画,我好像又回到了阔别多年的中国……”</p><p class="ql-block">画展促成了刘晓从1999年至2002年到列宾美院梅尼尔柯夫工作室和彼麦诺夫工作室研修“现实主义风景画创作”的机缘。是啊,现实主义风景。“85新潮”之后,似乎已成为一个老套过气儿的词儿,可作为一个有学院派背景的大学教授,刘晓不这样以为。他认为,现实主义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中俨然一道无法逾越的高墙,萨夫拉索夫、希斯金、库茵芝、列维坦,大师林立,经典如炬。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公派私往的留苏、留俄学子,数以千计。尤其第一批公派留苏学者,堪为新中国苏式美术教育模式的打造者,无论后期如何诟病,一整套美术教学体系的建立,其作用和价值都是巨大的。某种意义上,苏联美术学院派体系,就是新中国美术教育的初心。美育,美育,在刘晓看来,就是美术教育。在以往的学者观念中,多把大学美术教育单纯地看成是培养画家的教育,这一点,与大学美术教育的目地相悖。画家是知性的产物,作为专事美术教育的大学老师,刘晓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到列宾美院的学术目标很明确,借助研修,把苏派现实主义风景的学术体系吃透,把经典的来龙去脉吃透。他的目标,是苏派完整的学术体系,而不是技术皮毛。不能不说,这种独到的学者情怀,是前所未有的。研修一年之后,当老梅院长说:‘你是非常优秀的风景画家,你的教室应该在大自然中”的时候’。刘晓义无反顾,背起装有画具的行囊,沿着经典大师的足迹,做一次前所未有的行走。一年时间,他二十次离开圣彼得堡,写生,采风。考察各地博物馆,行程两万多公里。走遍了俄罗斯西部十五个州100多个城市,乡村。伏尔加河流域,波罗的海沿岸,北极圈内的无人岛,普斯科夫,雅罗斯拉夫尔,苏兹达里等俄罗斯遗址,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这一壮举,<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列宾美院及俄罗斯业界成为美谈。也是刘晓成为“2021中俄人文交流领域杰出人物”的核心内容。</span></p><p class="ql-block">感谢“沅瀚三溪塘”这个有着浓厚苏俄文化情结的老炮群。其实,他们个个身手不凡,不好打问“英雄出自何处”,但话题中发现,他们都有自驾行走俄罗斯的潇洒经历,俄罗斯的犄角旮旯,话题一到,都能群起而“功”之,实地景观,史话流传,纷纷出笼。家长里短,马瘦毛长,如数落的家珍。让人心生欢悦和好奇,身在其间,我是断不敢言的。这些个新中国的“革军”后裔,经多识广,文字摄影,美学素养,都不同凡响。退居前,如吕兄一般,也都是各路的神圣,都有“站在小河边,红莓花儿开”,“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以及“纺织姑娘”般的明媚春光”。如今以文化当餐,滋养流年。却逢疫情天下,不能继续自驾俄罗斯了,于是,以俄罗斯风景下酒的刘晓,便自成群中话题。去长岛,看刘晓,天天有人在蛊惑。而更为蛊惑人心的则是刘晓发上来的画作,蓬莱仙境不在画下,画,一色俄罗斯的灰。契诃夫有言:俄罗斯的风景是看不够的。对于一个画家,更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百多个俄罗斯城市的行走,让刘晓积累了大量的现实风景素材,他要把它们一一述诸画面,看刘晓,无异于通过刘晓的画,再度领略俄罗斯。这便是蛊惑。对刘晓来说,俄罗斯的风景,依然成为他生生不息的画题,无法住笔。其民族性,</span>从彼得大帝到叶卡捷琳娜全面欧化一百年,又一百年,才以现实主义形成风貌,古典与经典的演化过程,何如“今之视昔”般简单?!浅尝辄止,急功近利,是无法探明现实主义美学文脉的。因此,在学术上把这堵由经典大师垒筑的高墙,变为大学美术教育的一个系统化教程。在刘晓的潜意识里固化下来。让自己置身于长岛这个举目无亲的环境里,潜心于俄罗斯的灰,便有着这样的情由。将以往的话语环境中,让大学美术教育多流于培养画家这样一个偏狭功利的主题中,回归到大学美术教育的根本上来。一个国家,需要大量的美术教育工作者,通过对美术史的研究和美术教育,以提升全民族审美能力的目的。大学美术教育,美育是根本。画家的培养并不是大学美术教育的唯一!面对刘晓,这样一个久远的困惑被厘清了。</p><p class="ql-block">因此,刘晓的新作进程,渐成<span style="font-size:18px;">“沅瀚三溪塘”老炮们</span>自驾到长岛探访刘晓的行程。刘晓也自爆:新作完成时,便是老炮集聚日。无奈,疫情天下,订好的日子,搁浅了。刘晓心有不甘,秋深时节,竟突然发来信息,携画作回到了京郊他武清的工作室。老炮群为此又开始蠢蠢欲动,还是吕兄约我,去的时间车辆都准备好了,疫情却又来了,武清属于河北,去得怕回不得。踟蹰间,群中有出行经验的中国旅行社东欧部经理王雷私下约我并李继东,贸然前往。于是,神交半年之后,終与刘晓谋面。有日记载——</p><p class="ql-block">出京 ,一行五人,都是神交已久,却未曾谋面的老友——王雷、薛飞夫妇,李继东。探访画家刘晓。宽敞明亮天然的三层600余平米空间。被刘晓的画作满满的撑着。用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先生话说,刘晓,受过系统的艺术教育和严格的艺术训练。是一位勤奋而有才华的艺术家。满屋的画作,无需言表。刘晓饶有兴性地带我们从一层到顶层,参观他工作室的结构布局。一层是他的画室展室、储藏室与餐厅会客,二楼是他休息、消闲与居所,三层则是书房、工作间。在三层书房的书架上,刘晓拿出一个铜浮雕奖牌,说,这是我从事俄罗斯现实主义风景画研究以来得到的最高奖赏。我也很看重这个奖赏。说的就是刘晓今年以来一个最值得炫耀的话题——</p><p class="ql-block">“中俄互评人文交流领域十大杰出人物”活动,它是由中国光明日报社与俄罗斯塔斯社共同主办,去年6月在北京启动,中俄双方分别组建评委会展开互评。经过严格遴选,选出中俄人文交流领域杰出人物双方各10人。刘晓入选,与刘晓同时入选的还有作家王蒙、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译者薛范等。</p><p class="ql-block">俄方在介绍刘晓入选理由时说:“我们认为刘晓在三个方面为中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首先他是一位伟大的画家,走遍俄罗斯100多个城镇乡村写生采风,是中国人里行走俄罗斯的第一人;第二,中国画家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在俄罗斯留学将近2000人,只有刘晓回国后一直坚持以俄罗斯为主题创作油画;第三刘晓回国后,先后做了23次画展(个人展和联展)和几十场讲座,向中国人民介绍俄罗斯美术并宣传俄罗斯文化。”</p><p class="ql-block">作为一位有学养积淀和学术目标的画家与美术教育工作者,刘晓当然很在意这样的一个评价。他向我们展示这个奖牌时,一脸的欣慰,因为这不是国内的学术机构自评,而是俄罗斯官方媒介的评选。没有长官意志,没有人情世故,客观,真实,可圈可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晓1954年生于北京,少年时随家人来到石家庄,中学就读于河北师大附中,当过工人下过乡,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大美术系,先后任教于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科技大学,1997年进入中央美院高研班,1999年留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院。2002年回国,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油画专业,2011年调任人大徐悲鸿艺术研究院研究员。</p><p class="ql-block">籍此,刘晓在我眼中突然英雄般高大、完整、立体起来。</p><p class="ql-block">结束这篇纪事时,顺便说一句,“沅瀚三溪塘”北京老炮群,进群三个月时,被勒停了。因了它短暂的存在,让我因其而知晓。故作2021.11.26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