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如何实现由“课时主义”走向大单元教学设计

阮国谱

双减政策下,减负增效提质、教师高质量教研、备课,教师队伍梯次培养,研究型教师答辩、小课题研究等话题不断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其中,教研、课改、备课是关键,教研组、备课组高质量建设,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专业提升是重点! 学校教研内容需要重点关注有没有解析课标,对准大单元内容,设计目标的能力?有没有挖掘教材,准确解析教材包含课后习题内在逻辑关系的能力?有没有课程开发,基于大主题、大概念、大任务把教材内容问题化,关联化并赋予相应认知策略(学习活动方式)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没有多样化教学,即除新授课以外,导读课、探析课、方法课、复习课、讲评课等多种课型的组织驾驭能力?有没有统筹作业、设计作业和按照单元目标设计出“符合目标思维标准等级”的检测试题能力?<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又是如何设计的呢?<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大单元教学”思想的萌生源于课堂教学改革之初课时的不够用。一些教师在想能不能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三年教材打通使用,这样可能会节省很多时间。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数学学科最先尝试进行了“大单元教学”的试验,在教学内容上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增、删、补。根据系统性整合教材,合成模块进行教学,真正加大了课堂的容量,使教材的示范作用,例子作用更加突出,在数学学科的成功启示下,其他学科开始积极跟进。<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我是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就以语文学科为例谈谈大单元教学设计。语文学科可以按学科的知识体系进行“模块单元”归类,整合后的语文学科主要分为语基部分,包括识字、写字、语法知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古诗文的阅读学习,含优秀诗文80篇;阅读与写作,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语文“大单元教学”着眼于“大”字,要求语文老师在教学具体课文时不只是局限于一篇课文,局限于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甚至不局限于课本,而是把眼光放远,将学生课内的学和课外的读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拓展学生的知识层次,开掘学生的人文视野,让课内的课文学习成为激发学生阅读同类文章的引子,让课堂成为调动学生去作课外阅读的策源地。<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大单元教学”首先立足于“破”,大胆挑战传统教学中的教材编排、课时安排、学期安排、学年安排。把学科知识按照教学的实际需要重新规划整合,综合设计,有序实施,从而把“三年”贯通起来,当成一首完整的曲子来谱、来弹。<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从内容结构上看,把每一个学期的知识体系视为一个“小单元”,每一个学年的知识视为一个“中单元”,三年的知识视为一个“大单元”。<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从教学架构上看,传统的“单元教学”是单兵独斗,以课本的编排单元为内容进行备课。而“大单元教学”是以两个班为一小单元,四个班为一中单元,整个学科为一个教学组织大单元进行教学安排。<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从评价体系上看,传统的单元教学是对教师个体进行评价,而大单元教学是对教学组、单元组、学科组进行单元整体评价。<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从教学管理上看,传统的单元教学管理指向教学个体,而大单元教学管理指向整体,有效捆绑,强弱组合,无缝隙合作。大单元教学是从“大教育观”出发,遵循系统论,整体论原则概括出来的。<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从学习风格上看,有视觉优势,有听觉优势,有动觉优势等等。<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大单元设计下课堂教学不仅要研究教什么、怎么教,更要研究怎么学、学的如何。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内容时,有他们各自偏好的学习方式。<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好的老师如何提供适合于每一位学生选择的教育,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并运用自己的优势学习方式?这是今天的教育应该关注的问题。<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好的教师在大单元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关注视觉优势的学生,要有板书、视频;关注听觉优势的学生,要有讲述,可以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关注动觉触觉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情景的对话,引导学生排演小品,理化生学科更多的安排一些实验,让学生尽量有一些活动的机会、练习的机会、实践的机会。这样,可以关注不同优势学习方式的学生,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学得更好。<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好的老师是读懂学生,读懂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吸引导与完善。确立适且的目标及达成评价,基于大主题,设计大任务,创设大情景,制定可行的计划,运用正确的方法,付诸持续的行动,进行及时的总结,并通过清醒的反思,提出持续改进的方案,从而进一步确立新一轮的发展目标。学生就是在这样循环的比较发现中,认识自己、认清自己,把元认知的理论与策略更好的运用在学生的自我改进中,我学习,我成长,我快乐。<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大单元教学设计可以概括为三大特点:大整合、大迁移、大贯通。<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所谓大整合,即按学科的知识体系进行“模块单元”归类,打破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限制,把相邻学科的知识“上挂下联、左顾右盼”,逐渐走向跨学科整合,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同课异构”——不同学科的教师同上一节课。<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大迁移”是指先小步进行跨学期、学年的界限,实现同学科的纵向迁移、对接,形成知识链条的完整性,形成从点到面的迁移,尽而逐步实现跨学科的纵向迁移,是学生体会知识,广泛联系的美。从而实现知识教学的有序性、整体性、完整性。<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大贯通,即“弹钢琴”,把三年的教学计划当成一首完整的曲子来弹奏。在教学流程上,要求教师先整体消化知识,然后在重新编程。把浓缩的营养反馈给学生,也就是说教师要大把大把“吃草”,而挤给学生的一定是营养丰富含钙极高的“奶”。<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大单元教学模式体现出高效、减负的特点,较为巧妙地处理好了“主体与主导”的辩证关系,既充分发挥了教师无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较好地规避了“任由学生自主”而导致的课堂无序、效益不好控制等现象。<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那么,“双减”背景下,如何实现由“课时主义”走向大单元教学设计?同样,我们以语文学科为例来谈谈这个话题。<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b> 一、从“课时主义”走向大单元教学设计。</b><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改变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的“听、说、读、写”彼此割裂的现象。但长期以来的惯性,以及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致使一线教师大多还是满足“课时主义”并不理会“大单元设计”。<br data-filtered="filtered"> <br data-filtered="filtered"> 钟启泉教授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一文中指出,在“核心素养一课程标准一单元设计一学习评价”这一环环相扣的教师教育活动的基本链环中,单元设计处于关键地位。离开了单元设计的课时计划归根到底不过是聚焦碎片化的“知识点”教学而已。<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b> 二、组织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b><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单元情境中的学习,是任务驱动的学习。它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整合语文学习的各种要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引领和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其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教学活动就是落实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指导学习的活动。 <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在单元学习的场景中,学生、教师需要合作和互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从个体的学习者转变为社会实践的参与者,他们通过交互的学习、合作、探究、批判性思维等实现社会性和人格的健全发展。<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b> 三、选择和创设真实的单元语文情境。</b><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习情境的选择和创设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学习的材料(作品)都是作者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精心构筑的特定的时空,这个特定的时空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意、理。具有丰富蕴涵的时空,构成了作品的情境。<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学习语言文字作品,就是要“披文以入情”,即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进入作品的情境,体验感悟,领会和理解作品的情、意、理。而作品的情境,对于学生来说,有的相对比较陌生,有的理解有难度。<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b> 四、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真实任务。</b><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大单元教学设计,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首先,新时代的学习者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生活在一个知识随手可得、思想千变万化的世界,学习者主体地位的确立非常重要。语文教学目标既然是培养学生内在的素养,就必须由学生自己来进行语文活动,学生在阅读材料和积累知识的过程中,也积累了语言经验。再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言语实践。<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那么通过大单元教学,改革传统“课时主义”教学模式能够实现什么预期效果呢?<br data-filtered="filtered"> <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一是改变了师生的生命状态。改革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创造热情,乐教、研究、创新成了教师生活的主旋律。学生成了充满“天性、灵性、野性”的天使,主宰课堂,实现了“人本”的大解放。<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二是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由过去的知识的传授者、德育的布道者,转为学习中的引领者、学生的伙伴与朋友。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者、知识的容器,转为学习的参与者、课堂的设计者,配合教师一同完成学习过程。<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三是剔除了教育的一大弊病——重复性的作业。<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四是真正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课堂上的展示环节,孩子们在知识的讲解中彰显能力并容进了真情实感,价值取向,是真实生命在课堂上的释放。<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五是落实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高效课堂真正实现了有教无类的理念,每一个学生都找到学习的起点,都能尝到成功的快乐,找到了适合孩子需要的学习本源,最大限度的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六是找到了教育的支点——尊重学生。高效课堂砸掉了老师赖以布道的神坛,让教师从学生的聚焦处,来到了学生中间;学生的提问、回答、质疑……有想法随时都可以讲出来。<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七是实现了课堂软着陆——安全学习。高效课堂到处充满了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孩子在一种安全的环境下,放心学习。<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八是改变了老师的“研究态”,体现了老师成长的自主式提升。高效课堂从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问题即课题,教师把课堂当中存在的问题,当作课题,紧揪不放,捻针尖,真正实现了自我提升。<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九是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使学校发展走上了文化管理。<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十是实现了教育的回归,接近了教育的本质。高效课堂从人的本质出发,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利用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幸福感,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激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课堂呈现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最大限度地接近教育的本质“一切为了人的发展”。<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实行大单元教学,教师可以省出大量的时间进行备课与研究,对某一专题深入具体的研究,同时,知识分块,任务分段,更有利于教学和掌握更专业的知识,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减负、增效、提质”。 (来自:邓伟雄工作室,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

单元

学生

教学

学习

教师

课堂

语文

知识

学科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