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岁月在流逝,世道在变更,心智在蜕化,早年的一些嗜好亦有所渐变,唯有不变的是阅读,至今仍喜爱有加,一直把它看成是一种消遣,一种娱乐,一种享受,并作为自己所习惯的休憩方式。</p> <p class="ql-block">“当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宋真宗赵恒的 《劝学篇》,以短短的篇章直白地告诫人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考取功名,才会前途无量,名利双收。如此充斥功利腐臭的读书动机,无疑是科举时代的特有产物,在现代社会应当无须效仿。</p> <p class="ql-block">从小就聆听老师讲述“悬梁刺股”“凿壁偷光”“映雪囊萤”等古人勤读苦读的故事,深深敬佩古人苦学的精神,也理解古人为追求功名、光耀门庭所付出的万般艰辛。反躬自省,我的人生却<span style="font-size:18px;">缺少这种发愤苦读、追逐功利的历练,究其原</span>因是生不逢时,辍学使我过早地远离了学校和课堂。</p> <p class="ql-block">失学后虽然与课本无缘,还好的是阅读兴趣始终未减,这事说起来应有“历史渊源”。家父是教书先生,平生钟爱读书购书藏书,家中的那个2米高的大书橱,就是我阅读的启蒙老师。少不懂事之时,虽然还认不得几个字,每次见到父亲开橱拿书,我也会去湊个热闹,“顺手牵羊”拿出几本,煞有其事地坐在父亲身边,尽管读不懂文字,翻阅着书中的插图和有画儿的封面封底,也觉得津津有味。</p> <p class="ql-block">读高小时,跟随父母寄住在他们教书我读书的学校,刚好寝室就紧挨着学校图书室,这成为了我睡前饭后常去的地方。借着父母的光,那个和蔼慈祥的图书管理员,一般不会拒绝我的借书要求,任凭我翻阅橱架中所有图书,还破例借给专供教师借阅的中长篇小说。得天独厚的我,小学毕业时已囫囵吞枣读完了《暴风骤雨》《茫茫的草原》《苦菜花》等一大摞中长篇小说。</p> <p class="ql-block">“文革”的十年浩劫,是个书籍极度匮乏的特殊时期,为了有书可看,只能到处借书。同学朋友如有好书,总会想方设法借到,挑灯夜读,阅毕即还;而家藏的古典文学、电影文学类图书,则是读了又读,时时相伴。这些精神食粮,在那个“读书无用论”泛滥的年代,<span style="font-size:18px;">犹如甘泉滋润着我干渴的心田</span>。</p> <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岁月悠长。后来无论身居何处,一直钟情阅读,这当然与读书古训中的“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并不沾边,而是失学的遭遇让我明白:<span style="font-size:18px;">书籍是知识的源泉,</span>要想开阔视野,摆脱平庸愚昧,书不可不读。因而初心不改,以阅读为乐,蜕变为一种由来已久的习惯。</p> <p class="ql-block">家是生活圣地,书是精神乐园。在万籁俱寂、静夜如水之时,独居一室,手抚书卷,轻嗅墨香,或细心品味,或随意浏览,穿越时空隧道,与沙士比亚踱步悲喜剧间,与曹雪芹谈论儿女情长,阅精妙处神采飞扬,读酸楚时黯然神伤。真可谓:开卷神游天地,掩卷沉思古今。如此与书为伴,拥书入梦,虽无“红袖添香夜伴读”之福,亦有“三更有梦书当枕”之乐。</p> <p class="ql-block">成为习惯的阅读,全无功利的诱惑,只求身心的愉悦。遨游书籍的海洋,徜徉知识的殿堂,从中怡性情、明事理、广见识。人生如书,书如人生。生活在知识爆炸的年代,要做到不迷惘、不糊涂,你就必须注入新知识的活水。而知识犹如圆之直径,直径越长,周边越广,接触的未知领域就越大。因此,只有不断涉猎未知领域,只有不断阅读去探索未知,才不至于不学无术,才不至于颓废。鱼离水则身亡,人离书则神索,腹有诗书才能气自华。宋代理学家朱熹《读书有感》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p> <p class="ql-block">喜爱阅读,不敢吹嘘志存高远,而仅视它为一种生存的需要。人不能仅靠面包米饭生活,精神生活绝对空虚不得,读书是填补这个空虚的好办法。鲁迅故里有“三味书屋”,对读书三味的感受有一种诠释: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由此可见,书籍是最好的精神食粮,也如人间的佳肴美味。当避离尘嚣每日静心阅读,犹如每日三餐,其悠然自得,焉能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喜爱阅读,尤喜品文看世界,从而洞明世事,修身养性。古云:书犹药也,善读可以治愚。 书是阳光,能照耀万物之灵;书是火花,能点燃心中之火;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能攀登知识之巅。每读好书,都会给我灵气,给我知识,给我慰藉,给我动力。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p> <p class="ql-block">特别钦佩国学大师王国维将读书归纳为“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莫非我已攀上了第二境界,才会愿意与书为伴,且不倦不悔。</p> <p class="ql-block">“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最是书香能致远,唯有读书方宁静”,这是生活赋予我的乐趣,看来这辈子与书有不解之缘,与阅读难舍难分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文:木鱼原创 图:选自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