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云南省盈江县因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内与缅甸一河相隔的犀鸟谷而闻名于全国。犀鸟谷是双角犀鸟(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易危物种,国保二级,华盛顿公约一级)、花冠皱盔犀鸟(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易危物种、国保护二级,华盛顿公约二级)、冠斑犀鸟(国保二级)三种犀鸟的繁殖地。盈江特别的鸟种不少,除了以犀鸟、啄木鸟、鹛类等见长,还有铜壁关的栗头八色鸫、那邦的绿胸八色鸫、三趾翠鸟、鹳嘴翡翠、种类众多的椋鸟和织布鸟等。其中三趾翠鸟和赤翡翠为代表的丛林翠鸟们,以多姿的色彩让盈江的森林更添光辉。</p> <p class="ql-block"> 三趾翠鸟是属脊索动物门、鸟纲、佛法僧目、翠鸟科、三趾翠鸟属的鸟类,又叫黑背翠鸟、东方侏翠鸟,俗名小黄鱼狗,羽色艳丽。三趾翠鸟,体形非常形小,身长14厘米,雄鸟体重14-20,雌鸟体重14-16 。是一种颜色非常艳丽的小型森林翠鸟。三趾翠鸟是翠鸟科中的一属,目前共18种,典型的特征是两个前脚趾,一个后脚趾。三趾翠鸟是最美丽的小鸟之一,它的寿命只有四年。</p> <p class="ql-block"> 三趾翠鸟,额黑色;头、颈橙红色;肩羽灰褐色,羽毛端部具深蓝色羽缘;上背深蓝;下背、腰、尾上覆羽、尾羽橙红色,除尾羽外,其他各部位中央紫红色,具反光。翼灰褐色。颏白色;喉淡蛋黄白色;耳羽紫红色,具反光;嘴下至胸、腹、尾下覆羽蛋黄色,嘴以下至胸、尾下覆羽较深,腹部较浅。虹膜棕色;嘴、脚红色。趾仅3个;尾较嘴短;翼形尖长;羽色非黑白色。嘴粗直,长而坚,嘴脊圆形;鼻沟不著;翼尖长,第1片初级飞羽稍短,第 3、4片最长;尾短圆;体羽艳丽而具光辉。</p> <p class="ql-block"> 三趾翠鸟,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小溪与河流岸边,是典型的林间溪边鸟类。生活在常绿的原始森林和次森林。一般都在小山丘或低高度的植被区活动。三趾翠鸟是候鸟。三趾翠鸟是候鸟,每年4月它们回到盈江犀鸟谷,在林间土洞里营巢繁育,8月至9月迁徙。一般单独或情侣共同捕食。性孤独,平时常独栖在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伺机猎食,食物以小鱼为主。</p> <p class="ql-block"> 三趾翠鸟,常直挺地停息在近水的低枝和芦苇也常常停息在岩石上,伺机捕食鱼虾等,翠鸟扎入水中后,还能保持极佳的视力,因为它在水中后眼睛能迅速调整水中因为光线造成的视角反差。所以翠鸟的捕鱼本领几乎是百发百中,毫无虚发。同大多数森林猎翠鸟一样,完全是肉食性。常在树叶或泥土中寻找猎物。主要食物是昆虫,蝗虫,苍蝇和蜘蛛,也吃各种水生动物如水甲虫,小螃蟹,青蛙和小鱼。</p> <p class="ql-block"> 三趾翠鸟,繁殖在斯里兰卡6月, 在印度西南7月至9月, 在印度东北地区4月和5月,在马来西亚是5月,在爪哇从12月到5月,在苏门答腊是3月份。营巢于土崖壁上或河流的堤坝上,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深25厘米,宽13-15厘米,直径5-7厘米高。这些洞穴一般不加铺垫物。</p> <p class="ql-block"> 三趾翠鸟,三趾翠鸟身上至少包含了6种颜色,其中头部呈现鲜红色,一直渐变到脖子和背部的末端部分,腹部则逐渐变为明黄色,在脸颊部分的上半部呈现玫红色,下半部则为宝蓝色,而翅膀虽然是黑色的,不过上面也覆盖了极快蓝色的斑点,嘴壳也有着亮眼的橙红色为底色,喉咙部分泛着轻微的黄色,可以说身上的色彩之多,简直堪比有着“彩虹鸟”之称的“七彩文鸟”。该物种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低危。</p> <p class="ql-block"> 盈江属喜马拉雅山延伸的横断山脉之西南端,高黎贡山南延支系——尖高山的西赠余脉构成的山区地形。境内,低山与宽谷盆在交错相间,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起伏较大。巨大的海拔差异,形成了盈江县典型的“立体气候”,因此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现在德宏有鸟种680余种,盈江就有近650种,是中国鸟类资源第一县。盈江的观鸟点多、鸟种新,使得每次观鸟都会有不同于以往的收获。翠鸟科的物种体强,羽衣鲜艳;许多种类有羽冠。腿短,大多数尾短或适中。翠鸟的整体色彩配置十分鲜丽。不同种类和亚种之间在颜色、花纹、体型和叫声上都有一定的差异。也有全身仅有两种颜色,或黑白、蓝白、红白等,是常于水边出现的中型水边鸟类。</p><p class="ql-block"> (全文完)</p> <p class="ql-block">摄 影:海阔天空摄影工作室</p><p class="ql-block">撰 文:海阔天空(刘佳)</p><p class="ql-block">音 乐:许艺娜《我是一只小小鸟》</p><p class="ql-block">拍摄地:云南滇西盈江犀鸟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