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习作教学,一直是我们语文老师心头的一道坎,一座无法逾越的山,可以说是学生恐惧抱怨,老师苦楚兴叹……</p><p>今天,曾芬老师却为我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愉悦舒适的习作课——</p><p><br></p> <p>“孩子们,今天咱们还是第一次合作吧?希望我们合作愉快!当然,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快看——”</p><p>出示漫画《会心一笑》,而后孩子们愉快地表达清楚漫画的内容,曾老师微笑着说:“千金难买一笑,你喜欢老师的礼物吗?”</p><p>多么接地气的开场白,多么质朴自然的交流方式……</p> <p>这时,曾老师再出示漫画《找错》,让孩子们明白漫画除了幽默风趣这一特点之后,还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从漫画中获得些许启示呢!</p><p><br></p><p>接着便以中国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作品《假文盲》为例,开始了漫画的“启示”探求之路。《假文盲》是中国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在一九八四年的一幅作品。该作品带有强烈讽刺性和幽默性的漫画,漫画家从生活中取材,运用夸张手法,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某些事。</p><p><br></p><p>曾老师首先让孩子们说说漫画的内容:</p><p>师:孩子们,在这幅漫画中你看到了什么?</p><p>生:四个高大的男人,站在“母子上车处”的标牌旁,但有一位妇女抱着孩子被挤在一边。</p><p>师:嗯,不过还漏了一个重要信息——假文盲,谁知道文盲是什么?</p><p>生:是指不认识字的人。</p><p>师:不完全正确,应该是不认识字的成年人。</p><p>而标题是“假文盲”,说明他们并不是不识字,而是——</p><p>生:四个人假装不认识牌上的字:母子上车处。</p><p>师:我们看穿着——一个西装革履,一个身着军大衣,一个戴着眼镜,一个戴着口罩,他们的模样个个都是有文化有权势的人,这样的人会不识字吗?</p><p>师:再看神态——对这“母子上车处”视若罔闻,对这对母子视而不见……</p><p>生:他们无非是想更早上车,更早抢到一个座位,却从未有考虑过别人。</p><p>师:你觉得这样的人怎么样?</p><p>生:这样的人太没有道德了,太可耻了……</p><p>师:是啊,我们来写写这个故事……</p><p>生:寒冬腊月的一天,北风呼呼地吹着,一位妇女抱着孩子来到车站月台,站旁竖着“母子上车处”的牌子。但是牌子下却站着四个大男人,他们一个个面无表情,对着五个大字视若罔闻,把妇女孩子挤在一旁。</p><p>师:在抢着上车的比赛中他们是第一名,道德比赛中呢?他们早已经被人唾弃。为了方便自己,却丢弃了良好的道德品质。</p><p>师:听完故事后,你认为作者画这幅漫画想表达什么?是讽刺,亦或批评。</p><p>生:讽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置他人的利益而不顾的人。</p><p>师:快写下来吧!</p><p><br></p> <p>学生进行片段写作以后,曾老师紧接着让孩子们想一想,我们学校有没有“假文盲”的现象,孩子们的思维一下被打开:无视标语随意践踏花草、乱扔垃圾、浪费水资源、浪费粮食……在课堂上,孩子们都能清楚地表达想法,说话训练得到充分锻炼。</p><p><br></p><p>曾老师又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出校园,在其他公共场合有没有“假文盲”,学生的回答就更丰富多彩了:医院里吸烟,不顾他人的生命健康吞云吐雾;不带口罩进出医院;医院里大声喧哗;公交车“老弱病残孕”专座被霸占……</p><p><br></p><p>课堂上,曾老师带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生活中的小事带给我们的启示,引导学生走进漫画世界,又走出漫画世界,站在一定高度品味漫画,得到启示,受到教育。</p><p><br></p><p>能说则语,能写则文;口头为语,书写则文。孩子们奋笔疾书,不愁没话可写了!</p> <p>评课环节中,黄艳红老师感慨道:习作一直是令师生头疼的问题,老师怕教,学生怕写。但今天听了曾老师的这堂习作课,给了我太多的感触,真的是受益匪浅!</p><p><br></p><p>部编版的教材讲究语文要素和人文要素相结合,在我们的习作教学中,往往不容易做到,但今天曾老师的课堂就完美地演绎了这一点。</p><p><br></p><p>曾老师抓住学生最喜欢漫画这一特点,从最熟悉的校园漫画入手,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了解漫画,欣赏漫画,理解漫画的深层含义,再到自己的感受,循循善诱,层层深入。</p><p><br></p><p>整堂课,曾老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思考、汇报,关键之处才给予适当的启发和点拨。以“假文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找出校园内的“假文盲”和校外的“假文盲”现象,由表及里,由图学理,让学生明白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收获了很多的精彩生成。</p><p>比如:不浪费水电,不闯红灯,不能在公共场合吸烟,不能随手乱扔垃圾,要保护花草树木等等,起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实现了本课人文目标。</p><p><br></p><p>漫画画的是图,品的却是理。</p><p>总之,曾老师的这堂习作课是一堂接地气的高效课堂,值得我学习。</p> <p>张海霞老师也表达了自己的收获和喜悦:</p><p>曾老师执教的《漫画的启示》习作指导课,可以说是为我们上作文指导课做了很好的示范指导。每每作文课都是很头疼的,老师头疼,是不知道怎么教,学生头疼,是不知道写什么,而曾老师的课为我指明了一条道路,让我豁然开朗。</p><p><br></p><p>曾老师自然而又大方的教态,扎实深厚的教学底功底和独特的教学风格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p><p><br></p><p>第一,课前准备充分从课件的制作可以看出,曾老师课前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心思。</p><p><br></p><p>第二,教学流程清晰并紧扣主题,从观看漫画到学生审读漫画,到执笔书写漫画想表达什么,然后引入实际生活,引入实际生活中,分学校内和校外,学校里是否有这个假文明的现象,比如学生就一一讲到了有踩踏花草、浪费行为、乱扔垃圾的行为、浪费水的行为,这些学生都一一说到了,然后再升华到校外有哪些假文明的现象,学生有说到闯红灯、吃野味、随处可见的吸烟、公园遛狗等等。</p><p>接着进入片断的书写,在书写片段的时候,老师给出的习作要求是非常明确的。</p><p>第一点是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p><p>第二点是能联系生活现象把启示写具体。</p><p>第三点是语言尽可能的幽默有趣。</p><p>当学生写完当堂进行了点评,点评的时候,也是依据着习作要求来进行点评的。</p><p>我觉得点评的时候是非常精彩的。点评一是为了反馈激励学生,二是为了指导学生。</p><p><br></p><p>第三,整堂课都以学生为主体,而没有用固定的教学模式来限制学生的思维,给予了学生更宽广的想象空间。</p><p>曾老师的课上得非常精彩,值得我学习。</p> <p>翟莉老师也深表赞赏,认为曾老师是真正做到了以学生的学为主,老师的教为辅,学生的思维始终是开阔的,老师善于点拨,及时评价,让学生明确习作目的,还能进行自评互评。</p> <p>于丽君老师说,曾老师这堂课真正做到了还课堂于学生。从始至终,老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一堂课下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p><p><br></p><p>1.擅于提取文本信息 </p><p>根据老师提供的漫画图片——“假文盲”图,学生提取到一系列信息:公家车上、抱孩子的父母、成年男人、提示语母子上车处......</p><p><br></p><p>在老师的循循引导下,学生们发散思维,为这幅图编写了一个故事,并流利的表达出来。</p><p><br></p><p>2.善于思考,体会漫画带给我们的启示</p><p>在教学过程中,曾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漫画文本思考深层含意,让学生从身边事说起,从身边人说起,,揭露社会上的“假文盲”现象及“假文盲”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在习作教学的同时又进行了一场深刻的思想教育。</p><p><br></p><p>3.当堂训练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p><p>经过第一环节的看和第二环节的说后,进行到第三环节的写就水到渠成了, 当堂写作提升了孩子们的写作技能,也有助于了解孩子们的写作水平。老师的当场查阅、提点更是锦上添花。</p><p><br></p><p>总之,曾老师的这堂写作课由浅入深的看,畅所欲言的说,水到渠成的写,一气呵成又流畅自然。</p> <p>刘校长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全程参与本次教研活动,她亲切地说就喜欢这样扎扎实实的教研,才能快速促进老师们的成长。</p><p>她总结道,曾老师始终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这是一次有效的课堂,说它“有效”就在于它的“巧妙”——</p><p> 巧设桥梁,有效在悬念中起步;</p><p> 巧设过程,有效在灵动演绎中铺展;</p><p> 巧作点评,有效在肯定鼓励中升华!</p><p><br></p><p>刘校长也真诚地对我们提出要求,希望我们多向身边的名师学习,希望我们还要向窦桂梅、王崧舟这样的名师学习,语文教学行路漫漫,道阻且长,需要迎难而上,不断探索创新!</p><p><br></p><p>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教学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我们实小的老师们愿意用心和孩子们一起,在学习中不断进取!</p> <p>编辑:欧阳琳</p><p>供图:周镅</p><p>初审:黄艳红</p><p>终审:陆先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