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随笔——一张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水晶之心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已经是夜里11点多了,手机的一声震动把我从朦胧的睡意中唤醒,打开手机一看。是在外地的表弟发来一张图片。表弟不经常和我联系,这是有什么急事吗?再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张老照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望着手机里这张照片,顿时百感交集,一夜无眠。照片中的爸爸妈妈是那样的风华正茂,神采飞扬,而中间那个懵懂小儿就是一岁左右的我。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百转千回几许秋,繁花飞逝又一年。再过几天就是自己的生日了,这张老照片无疑是今年收到的最早的,最特殊、最有意义的生日礼物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天正值周日,和在外地工作的女儿视频聊天时,我说:“发张照片给你看看,照片上都是谁。”女儿问道:“谁呀?我认识吗?”我说:“认识,你熟悉的很!”女儿低头看着手机,随口说道:“那不是外公和你吗。中间的小孩是……?”我说:“再仔细看看。”女儿突然发出一声惊叹:“妈,你和年轻时的外婆长得太像了!外公好年轻,这么意气风发。”又笑着说:“那个中间呆萌的小朋友就是你吧?”我说:“是的,是一岁左右的我。这张照片已经快六十年了。”女儿又感慨地说:“那这张照片可太珍贵了,你可要好好保存。外公外婆和你三个人好幸福!”“妈,外公外婆已去世多年了,你是在哪里找到的这张照片?”我说:“是我表弟在我舅妈的老古董里找到的。”我们母女二人又一起回忆着父母在世时的许多故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往事已经淡化了,可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颗星星永远闪亮,那便是父母对我们的爱。时间是可以让人丢失一切的。可父母对我们的爱永远不会丢失。即使他们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爱却永远留在子女灵魂的最深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打开封尘已久的心门,抖开记忆的包袱我有许多话想对父母亲说。我的父亲母亲郎才女貌,堪称文艺战线上并驾齐驱的一对璧人。父亲天资聪颖,学生时代便进入省艺术干校编导班进行科班学习。他多才多艺,集作曲、编剧、导演于一身且成绩斐然。在我们地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文艺天才。他新编历史剧《秦始皇》连四本,《一代忠烈文天祥》,现代戏《情与法》、《延期审判》,及《为了光明》《追赶太阳的人》等30多个小品,多次获得行业调演大奖和一等奖。他创作的诗歌及论文多次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收到读者的广泛赞誉。他获得的各项荣誉证书厚可盈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文革动乱期间,父亲被迫转行,从头学习企业管理。但他从未放弃对艺术的酷爱和追求,他从朴素的劳动生活中汲取营养,为重返文化战线做着充足的准备。1980年父亲做了文化馆馆长,重返文化战线的他更是踌躇满志想干一番事业,然而,痛苦和不幸却接踵而来。八口之家,四位亲人轮卧病榻,父亲精疲力竭,一筹莫展。特别是爷爷、奶奶和小妹的相继离世,更使父亲心力交瘁,痛苦欲绝。但痛苦和绝望并没有让他沉沦下去,他凭借着对艺术的一腔挚爱和孱弱多病但性格刚强母亲的鼎力支持,从痛苦中走了出来,凤凰浴火,再度重生。这段时间,也是他创作收获最丰厚的时刻。与其说他把自己交给了创作,不如说只有创作才能占据他那一颗苦痛的心。为创作他夜以继日,常常是伏案工作一个个通宵。一本本唱腔优美,剧情跌宕起伏的剧目经他导演经演不衰;一个个脍炙人口的小品被搬上舞台。2001年元月父亲入选《中国人才库》一书。昔日里潇洒俊逸的父亲已经是两鬓斑白,他就是一个奋斗在文艺战线的一名老兵。用他自己的话就是:老牛自知夕阳晚,不须扬鞭自奋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在工作上是个“拼命三郎”,但对我们这几个女儿却是视若珍宝,满满的父爱。特别是对我这个大女儿更是宠爱有加。记得小时候,一次父亲从外地出差回来,一进家门都来不及洗脸便招呼着我们到跟前来,他打开包裹,拿出一个那个年代稀罕的面包,一经打开包装纸袋子,一股香甜扑鼻而来。父亲小心地把面包分成几份,分给了妈妈和我们姐们三个,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后来才知道,这是父亲省下的餐费买的,他自己没舍得尝一口,全都给了我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母亲多病,我从小就很粘爸爸。依稀记得幼年的一次高烧,我得了急性肺炎住进了医院。连续几天高烧不退,父母亲不分昼夜守护在我的病床前。当我高烧减退,睁开迷离的双眼,张着干裂的嘴唇第一声唤出的声音是“爸爸”。爸爸听见我微弱的唤声,用充满怜爱的目光望着我,瞬间把我拥抱在怀里,流着眼泪说到:“我女醒了,我女醒了,这下好了,你知道吗?你把爸吓坏了!”我安静的依偎在爸爸的怀里,幸福极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也许是父亲母亲对艺术的孜孜追求和勤奋好学潜因默化影响着我们,从小我也很喜欢读书。记得还是上小学四年级时的一个夏季,有一天我放学回家,撅着个小嘴闹脾气,不吃饭。父亲问我为什么不吃饭,我回答说:我想要买新华书店“高玉宝”这本书。(这本书当时定价是两毛八)父亲沉默了片刻没做声,一会儿从口袋里摸出五分钱递给我说:中午热,你上学的路上买根冰棍吃,书下次再买。我执拗着说:冰棍我不吃,我就要这本书!父亲撇下我,出去了一会,回到家,递给我三毛钱说:赶紧吃饭,吃完饭爸陪你去买书。我接过钱兴高采烈地又蹦又跳,赶紧吃完饭,牵着父亲的手去买回了心仪的“高玉宝”。可我哪里知道,这时侯的家里几个病人的医药费已经使父亲经济拮据,债台高筑。但为了鼓励我们好好学习从别人那里借钱给我买的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后来,父亲在图书馆抵押了两元钱,给我办了一张借书证,这样我就能经常去借阅自己想看的书了。那时候,“新来的小石柱”、“三探红鱼洞”等等常常是我的案头读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我的眼里,父亲酷爱文化艺术,嗜书笔耕如命,泪识风云变幻,淡泊名利金钱,是一个好学不倦,笔耕不辍,刚正不阿、慈爱善良的好父亲。父亲母亲夫妻恩爱,伉俪情深,可天不假年,六十六岁的父亲因母亲的离世,悲恸欲绝、疾病缠身离开了人世。他在世时常对我们说:我没有给你们留下金钱财富,只想给你们留些精神财富。父亲才是:纵身才气蕴沃土,一世豪情存人间。</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望着照片上的母亲,我更觉心痛。我的母亲命运多舛,她三岁丧母,幼年就随外公逃难流落虞地,为了糊口便早早涉足梨园。她小巧玲珑,秀美端庄,扮相俊俏。天资聪慧的母亲初一登台,便以一曲《表花》显露才华,颇具风韵。随着岁月的增长,母亲对艺术更是勤学苦练,精益求精,很快便蜚声平陕,走红河东,享誉关中。后来结识了同在一起工作的父亲,便有了我们这个家。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母亲很早就患上了风湿性心脏病,且越来越严重。文革期间,母亲拖着病体含泪离开了心爱的舞台,转入工厂工作。人世间的母爱胜过一切,母亲拖着衰弱的身体,却给予了我们姐妹四人最珍贵的生命。依稀记得母亲生产三妹时,心脏病发作大吐血,差点要了性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很快就把母亲改变成一个家庭主妇。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才知道,在那样的年代,父母养育我们姐妹的艰辛。她和父亲不光要养活我们姐妹,还都有老人需要照顾,靠着当时微薄的工资收入来养家糊口是多么的不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父母亲没有儿子,只有我们姐们四个孩子。但他们从不重男轻女,视我们姐妹若掌上明珠,虽然经济拮据,却坚持供我们姐妹读完高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刚强自立的母亲心灵手巧,剪裁衣服,针线绣花她样样拿手。廉价的布料经过她的手就变成了匠心独运,大方合体的漂亮新衣。每年春节,母亲会早早起床,为我们几个孩子挨个梳好溜光的辫子,扎上和衣服颜色匹配的漂亮蝴蝶结,打扮的我们姐妹几个像花儿一样开放在大家的视野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每年端午节,母亲早早就买好糯米,红枣等各色豆类,包好各种粽子,让我们享用。看我们吃的香甜,母亲露出了舒心的笑容。端午节也是母亲施展巧手最忙碌的日子,早在端午节前几天,她就到药店买来或讨来香草,朱砂,用色彩鲜艳的绸布头给我们缝制香包。母亲做的生肖香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每当我们戴着香包在小伙伴面前显摆时,总惹来多少孩子艳羡的目光,小伙伴们都吵着向她讨要香包,母亲也是来者不拒,左邻右舍的孩子们都能得到她做的香包。等我们都长大了、成家了,有孩子了,母亲更是欢喜不已,又给孙子孙女们做香包,当然,我们依旧能得到妈妈亲手缝制的香包。香包虽小,却包含着母亲对孩子无尽的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不仅女红做得好,她还做的一手好饭菜,她做的手擀面筋道顺滑,凡是吃过面的父亲的朋友都对母亲的手艺赞不绝口。父母亲为人豁达,从不吝啬。母亲作为大家庭的长房长媳,她上敬公婆,下疼弟妹,亲友们家里有了事情,她总是处理的非常得体,是亲友们眼里贤惠孝顺的好媳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人们都说,孩子的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母亲对我们几个孩子乃至孙子的生日都烂记于心。每当我们生日的前一天,母亲都会打电话提醒:明天是你生日,别忘了回家来吃饭。每年生日这天,我都能吃上她亲手做的可口饭菜。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也感觉到养育儿女的辛苦,每年到了生日这天,我就会给父母买来肉和鸡蛋,聊表我这做女儿的感恩之心。苍天不佑,还没等到我汇报母恩时,母亲便匆匆离我而去而使我抱憾终生。母亲去世的第一年,又到了我的生日那天,我正坐在母亲的遗像前发呆,突然电话铃声打断了我的回忆,我接起电话,话筒里传来老父亲苍凉的声音,父亲呼喊着我的乳名说:“今天是我女生日,你妈不在了,爸差点都忘了,你不会怪爸吧?”听着父亲的声音,我差点哭出声来,极力压抑着悲痛安慰父亲:“没有。爸,我马上就过去了。”说完后,连忙挂断电话,只怕自己克制不住放声大哭,徒惹老父亲伤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生日年年有,年年过生日。有父母的呵护,有父母的关爱,无论多大年龄,无论身在何处都会感到温暖,都会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父母亲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在赋予我们生命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生的爱。无论日月如何轮回,无论世态如何变迁,惟有父母的爱最真最纯!生命在爱中孕育,在爱中诞生,在爱中成长,生命源于爱,世界因爱而精彩,生命因爱而幸福。我们也会将这种最真最纯的爱延续给我们的后代。今天是西方的感恩节,恰逢明天也是自己的生日,我要用感恩的心去感谢父母,感谢你们给了我生命,如果没有你们,我所拥有的一切将会为零。正因为你们,我才会绽放生命的光彩。窗外,浩瀚的夜空半轮圆月,散发着淡淡光芒,我在心里默默祈祷着:爸爸,妈妈,你们心爱的女儿又长大了一岁,一切安好!愿天国里的亲人风采依旧,平安喜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1年11月25日晚</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