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竹猗猗的美篇

绿竹猗猗

<h1> <b> 兵地融合促发展 送教送培助成长</b></h1>—石河子第十一小学与玛纳斯县第四小学兵地融合“手拉手”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两校在教育教研方面的交流沟通,深度融合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育人能力,推进教学研究。2021年11月24日,石河子市十一小赵和平书记一行5人到我校进行送课活动。 本次活动分三个板块进行。<br>一、课堂教学观摩<br> 第一节课是由石河子市十一小二年级语文教研员张薇教师执教的绘本《三十六个字》。让我们老师耳目一新,整堂课教师能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一、二年是识字和培养阅读兴趣的关键,老师在潜移默化中就把孩子阅读和识字的这些兴趣调动了起来,并且层层深入。 第二节课是石河子市十一小数学教研组长刘丹丹教师执教的三年级《认识周长》,给大家留下来深刻地印象。在课堂教学中,刘老师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去看一看、指一指、摸一摸、找一找、说一说充分地感知周长,在让学生摸得过程中,老师多次问学生:你感受到了什么?使学生对周长有了感性的认识,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强化周长的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去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探索,认识周长的含义。 二、专题讲座<br> 石河子第十一小学副校长陆杨老师做《采撷教育故事 记载生命之光---如何撰写教育案例》微讲座。陆校长结合案例《迟到以后》从教育案例的三个特性:描述性、反思性、研究性,进行了分析,让大家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写教育案例?并通过具体的教育案例 《“双减”是减还是加?——“双减”政策下的两种不同状态的学生案例》,让我们知道怎样写教育案例?写好教育案例,应注意三个关键的问题,即:注意选择案例的技巧;重视揭示人物的心理;力争有独到的见解。教育案例不是工作实录,因此不能有闻必录,而要对教育工作素材进行遴选,选择有典型性的,或能说明某个问题、反映某个规律,体现某个观点,可指导某种实践,可启发某种思路的事件。教师们通过这个讲座,对教育案例有了进一步认识,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三、评课、议课<br> 执教老师和听课教师进行了互动交流,执教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说课和深刻的反思。听课教师们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收获,总结课堂中的精彩之处,提出自己的见解。大家在思维的碰撞中相互学习,不断提升。执教教师娴熟的教学技巧,丰富多彩的组织形式,有效的师生互动,赢得了老师们的赞扬,大家受益匪浅。<br> 此次活动的开展,为石玛两地的教师搭建了一个观摩提高、交流研讨的平台。也开阔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大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教师们受益匪浅,相信以此为契机,能让学校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div><br></div><div><br></div>

教师

案例

学生

教育

课堂教学

执教

周长

老师

石河子市

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