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密州

阆.苑

<p class="ql-block">骑行密州,不是为了诸城的烧肉,也不是去尝密州春酒。上学时学习一代词豪苏东坡那首巨有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就在心中留下印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p><p class="ql-block">密州,就是现在的诸城。</p><p class="ql-block">“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当时苏轼只有38岁,却自称老夫,词写到最后,已是苏轼向皇帝的请愿书了,愿意到西陲,与西夏军决一死战。</p><p class="ql-block">这首词实在是太有名了,绝对是密州春起了关键作用。</p> <p class="ql-block">世界第一笑佛,堪比“蒙娜丽莎”。此佛头像的顶部略有残缺,头面饰有细密规整的螺髻,脑门上的发际线呈垂弧状,额际宽平,面部方圆清秀,五官宽大,嘴角上扬含笑,眉毛舒展外扬,下面是柔顺亮丽的丹凤眼,鼻梁平挺,鼻尖略残,人中深凹,双耳垂阔,完全符合佛像“唇厚、鼻隆、颐丰、挺然有丈夫相”的造型审美标准,特别是下颌正中处的“心”形吉祥痣更增添了大佛像的神秘色彩。这尊重约2吨的北朝时期佛造像,不仅体量全国罕见,更令人称奇的是,佛脸上扬起的宁静自然、若有所思、不可言喻的神秘微笑,让人百看不厌,其被誉为“中国第一笑佛”。</p> <p class="ql-block">虞舜,诸城诸冯村人。他是中国历史先贤,接了尧王的班,成为舜王。虞舜最感人的传世故事是,他孝敬继母,待弟以仁,是中国仁孝思想与文化的典范。</p><p class="ql-block">公冶长,诸城马庄乡近贤村人。我国春秋时期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又是孔子的女婿。当时鲁国君主数次征辟公冶长为大夫,均被公冶长拒绝。他继承孔子遗志,一生治学,教学育人,成为著名的文士,教育家。</p><p class="ql-block">伏无忌,诸城浯河北岸伏留村人。他是东汉时期的经学大家。伏无忌博学多才,继承家学,传承儒业。汉顺帝时,为任命侍中屯骑校尉。后来又受皇帝圣诏,与他人一起校订《中书五经》、《诸子百家》;编撰《汉记》;同时,他自己采集史料,编著《伏侯注》,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质帝(东汉第十任皇帝)的有关史迹,为后人研究东汉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文字资料。</p><p class="ql-block">张择端,诸城市岔道口村人。他是北宋著名的画家,《清明上河图》是他的代表作,流芳百世,还有《金明池争标图》存世,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稀世珍宝。《清明上河图》影响最广泛、最大,从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图》复制品问世以来,至今其复制品接连不断,越来越多,在全国各地先后面世,在展出过程中,赢得了观众的高度赞誉。</p><p class="ql-block">赵明诚,诸城市兰jia村ren。他是北宋未年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他的夫人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赵明诚最大的贡献就是自己编著了一部《金石录》,这是他六次游览仰天山、三次访问灵岩寺,登临泰山顶,搜集了大量的名人题名或拓片,并获得了大量的碑文资料,经多年的采访征集整理,又在妻子李清照的协助下完成的,是不可多得的考古参考资料。</p><p class="ql-block">李澄中,诸城市辛庄子村人。他是清朝初年我国著名的文人、史学家、诗人、藏书家。他一生著作颇丰,著有《诗集》七卷、《赋集》一卷、《艮斋文集》八卷、《滇南日记》三卷,《卧象山房文集》三卷,附录二卷,《白云村文集》八卷等等,部分诗、赋墨迹,现在珍藏在诸城市博物馆。他学识渊博,其诗中和,雅洁有法,文笔遒练,被文学界,史学界称之为:“山左三大家”(李澄中、王士祯、田雯)。</p> <p class="ql-block">诸城市东关大街北首沿河路南侧,</p><p class="ql-block">有一座塔。</p><p class="ql-block">没有看到塔的周围标注塔名.</p><p class="ql-block">从在塔下打扑克的老人哪儿打听到,</p><p class="ql-block">名字叫“万古塔”</p><p class="ql-block">“万古塔”是高大的,</p><p class="ql-block">通往内部的大门却是紧锁的!</p><p class="ql-block">想登塔眺龙城,</p><p class="ql-block">却发现登塔的台阶是大铁门封住的!</p> <p class="ql-block">自古诸城名人多,这是不争的事实。起始虞舜,诸城名人层出不穷,例如公冶长、师丹、樊崇、伏无忌、诸葛亮(祖籍)、赵挺之、张择端、赵明诚、刘必显、李澄中、丁纯、丁惟宁、丁耀亢、窦光鼐、王萦绪、刘统勋、刘墉、王乐平、路友于、王统照、王翔千、王尽美、康生、陶钝、王希坚、王愿坚、臧克家、崔嵬、李仁堂等。</p> <p class="ql-block">丁耀亢,诸城市相家沟村人。他出身官僚家庭。祖父丁纯,父亲丁惟宁都是进士。其父丁唯宁官至湖广勋襄兵备按察副使,据考证,《金瓶梅》作者很可能是丁唯宁。后来,丁耀亢继承父业,又写了《续金瓶梅》,结果被逮捕关押120天。他还著有《增删卜易》一书、戏剧作品等。他的作品影响深远,今人张清吉整理并点校编辑的《丁耀亢全集》,是目前收录丁耀亢作品最全的合集。</p><p class="ql-block">窦光鼐,诸城市西郭家埠村人。他是清朝康熙年间大臣,先后任顺天府府尹、吏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职。他学问精通,博学多识,经史精通,诗词文赋尤佳,素有“才子”之称。他著作有《省吾斋诗稿》、《省吾斋文集》等传世之作。</p><p class="ql-block">路友于,诸城市路家道口人。他年少就有雄心壮志,一生为革命坚持斗争,参加了国民党。共产党人李da钊曾称赞路友于有学问、有胆识,虚心工作,易于接近。1927年,他被军阀张作霖派兵逮捕,并处以绞刑。他在监狱和法庭上,面无惧色,怒斥敌人,昂首挺胸登上绞刑台,与共产党人李da钊一起慷慨就义。</p><p class="ql-block">王统照,诸城市相州一村人。他是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作家。1921年与郑振铎、沈雁冰等进步人士,在上海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学》月刊的主编。他的长篇小说《山雨》发表后,被文学界称之为:1933年是《子夜》《山雨》年。轰动了全国,一个是写城市的小说,一个是写农村的小说,被臧克家誉之为:“双峰并峙”。他还是山东省第一任文联主席。1980—1984,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王统照文集》(1——6卷),其文学成就巨大,有目共睹。</p><p class="ql-block">王尽美,诸城市大北杏村人。他是我党创始人之一,在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在老乡王翔千的资助下,大力开展了革命活动,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发起并成立“励新学会”,同时,创办《励新》半月刊。由于他奔波劳累,积劳成疾,得了肺结核病,不幸逝世,终年才27岁。</p><p class="ql-block">臧克家,诸城市臧家庄人。中国现代诗人、作家、编辑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名誉副主席。担任中国诗歌学会会长等职务。他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就是在老乡王统照帮助下,经过诗坛泰斗闻一多的提携,获得成功,名扬文学界。他的诗歌丰盛,202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十二卷本的《臧克家全集》。</p> <p class="ql-block">一千年前的北宋,经济繁荣,科技发达,当时的都城开封,是全世界最发达的的大城市,通过流传下来的《清明上河图》就能反映出当时的盛况。《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叫张择端,供职于翰林图画院,其老家就是现在的山东省诸城市。</p> <p class="ql-block">诸城恐龙博物馆,馆内陈列着世界上最高大的鸭嘴恐龙化石骨架——“巨大诸城龙”(高9.1米,长16.6米),被誉为“世界第一龙”。世界上最大的“巨型诸城暴龙”和最原始的“诸城中国角龙”等化石骨架以及恐龙骨骼化石、蛋化石等极具代表性的恐龙化石。珍藏于神妙龙骨厅的巨大恐龙股骨化石被誉为“华夏第一奇骨”。</p> <p class="ql-block">苏轼题铭的“半潭秋月”砚洗,其实就是个猪食槽子。</p><p class="ql-block">在密州任职期间,苏轼关心民众疾苦,全力以赴组织灭蝗治蝗、抗旱救灾,严厉打击危害百姓的盗匪,政绩斐然。在文学上的成就尤为突出,两年共创作诗词文赋二百余篇,内容广泛,涉及到国事民生、风土人情。千古传颂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望江南·超然台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超然台记》等名篇佳作,均诞生于密州。</p><p class="ql-block">北宋熙宁七年(1074),苏轼从杭州通判擢升密州知州,十二月三日到达密州。苏轼来密州之前,闻知盖公为乡人贤者,推崇其“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的治国思想,赴任后,在密州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建盖公堂。</p><p class="ql-block">“半潭秋月”砚洗毛坯,是在修建盖公堂时被苏轼偶然发现的。这块毛坯玉石,石质温润,形似弯月,池中碧水嫦娥,相映生辉,苏轼即兴题铭“半潭秋月”,既别致文雅,又寓意深刻。此后,这件“半潭秋月”砚洗,一直伴随着苏轼在密州度过了非凡的岁月。</p><p class="ql-block">有苏轼跋文为证:“熙宁七年,余来守密,见此石于盖公堂(盖公,汉初胶西人,精通道家学说。胶西,古郡国名,宋属密州辖境)故址西偏,埋没尘埃中,已作敝踪弃矣。余喜其质温润,稍为琢磨,改作砚洗,亦可为不次之擢。东坡又题。囗(邑)人刘庭式隶并镌。</p><p class="ql-block">九百年之后的1986年2月底,时任诸城市皇华镇文化站站长于建学同志到该镇下六谷村调研走访,听说村里有个刻着字的猪食槽子。出于职业的敏感,他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来到一家姓丁的住户,瞥见一块半截类似当地人喂猪用的石质食槽。他近前看了一眼。这一看不要紧,有了新发现,石槽正面有字!他用手擦了擦,紧贴着石槽细看,上面刻有行书“秋月” 两个字, 左下方竖刻着“眉山苏轼”四个字。顿时,他眼前一亮,初步断定此物不是普通的石槽,而是苏轼用过的东西,只是不知道这“石槽”是干什么用的。于建学反复端详,越端详越觉得石头是从中间断开的,应该还有另一半。那一半在哪里呢?</p><p class="ql-block">经询问得知,石槽原来是完整的。三年前,村庄搬迁,因为这个石槽,丁家与邻居发生争执,都想要了当猪食槽子。有个村民扛着一把大锤去山里打石头路过,见两家邻居为一个猪食槽子争得脸红脖子粗,谁也不让谁,就说别吵吵了,我给你们分开,说着就用大锤一下子砸成了两半,一分为二。这只是其中一半,另一半在那一家的场院里。</p><p class="ql-block">于建学立刻和村干部一起,来到那个村民家的场院里,果真找到另一半。当把两半石槽石头拼对在一起时,断茬处竟然衔接得天衣无缝。一件正面镌刻“半潭秋月 ”、落款为“眉山苏轼”、背面带跋文的砚洗,就这样完美无缺地呈现在众人面前。</p><p class="ql-block">可以说,如果没有于建学进村入户地多方打听和寻找,这件“半潭秋月”砚洗很可能就消失了,再也找不回来了。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两户村民听说这是一件有价值的历史文物,毫不犹豫地同意捐献给国家。</p> <p class="ql-block">东汉铜獬豸</p><p class="ql-block">古代神兽</p><p class="ql-block">出土于诸城市前凉台孙琮墓,高30厘米,长64.5厘米,重13.1公斤。三脚踏地,低首翘尾,锐角前突,跃跃欲试。除头顶部的主角之外,颈背部的鬃毛变化成三支尖角,两只长耳亦前刺如矛。独具匠心的设计,更加突出獬豸无所畏惧、集全身之力向邪恶冲刺的耿直本性。这件铜獬豸出土于有纪年的汉墓之中,是目前我国发现时代最早的獬豸之一,属难得的稀世珍宝。</p><p class="ql-block">獬豸又称獬廌、解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p><p class="ql-block">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司法“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征。</p><p class="ql-block">“法”字的造字构意,源出一个历史传说:春秋战国时期,齐庄公有个叫壬里国的臣子,与另一位叫中里缴的臣子打了三年官司。因为案情难以判断,齐庄公就让“廌”,即神兽獬豸,来听他二人自读诉状。结果壬里国的诉状读完,獬豸没有什么表示,而中里缴的诉状还没有读到一半,獬豸就用角顶翻了他。于是,齐庄公判决壬里国胜诉。这种以角触断罪的方法,被古人用“会意”的方法放进了“灋”字的构形之中。可见,这个“灋fǎ”字造得很有深意,一是公平裁判、明断曲直,乃是我国古代先哲赋予“灋”字的基本涵义;二是“灋fǎ ”或许代表了人民心底的向往:“灋fǎ”应该对任何人公平如水,如遇不平,就应该坚决除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