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与本色语文

宜临山水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的国培讲堂上,苏州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用朴素的语言,生动的案例,清晰的逻辑为我们解读《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内涵及关系的理解》,呼吁我们好的语文课一定要着重学生的语文素养。</p><p class="ql-block"> 黄老师的课堂没有PPT ,没有讲义 ,全程拉家常的形式,从居委会大妈的会说话娓娓道来,指出有知识未必有能力,有能力未必有素养。恰到好处的运用知识就是素养。</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素养呢?</p><p class="ql-block"> 语文核心素养包含四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1.语言的构建和运用</p><p class="ql-block"> 2.思维的发展和提示</p><p class="ql-block"> 3.文化的传承和理解</p><p class="ql-block"> 4.审美的鉴赏与创造</p><p class="ql-block"> 语文核心素养是在“双基落实”,“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发展提出的。无论教育理念怎样变,教材怎样变,黄厚江指出,语文教法不应该变,语文要有正道,给学生以均衡的营养,思维的张力。</p><p class="ql-block"> 他倡导本色语文,主张“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但绝不是狭隘的语文观,不是简单地立足语文教语文,而是以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根本追求。语文教学应注意处理言和意的关系、读和写的关系、听和说的关系、听说和读写的关系、听说读写和思的关系、听说读写思和语言的关系以及教与学的关系等等。能和谐地、恰到好处地处理这些关系,语文课就达到了高境界,必然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p><p class="ql-block"> 黄厚江老师对当前教育中的教学表演、课堂作秀和“棒棒糖教学”的肤浅评价提出了批判,幼稚和简单化提问不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课堂提问要有引领,要有角度,要有目的。要打开学生的思维,有引导,有聚集。强调在语言中加强思维的训练。</p><p class="ql-block"> 语文课堂应该有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能给学生该学的知识,能给学生有用的知识;有明确具体的语文能力训练,有语文能力训练的合适形式和适当方式;更重要的是,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学生自己的阅读、自己的写作、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积累语文学习的经验,悟出语文学习的特点,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而且在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丰富情感世界,提高语文思维能力,形成了积极的人生态度,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才是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p><p class="ql-block"> 我想,在“双减”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黄老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清晰的路。</p>

语文

素养

学生

学习

语文课

关系

思维

黄厚江

知识

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