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姓 的 起 源

孙德

孙德 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有巢氏帝壳,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 黄帝.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名轩辕,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 炎帝.姜姓部落首领,号神农氏。 中华民族图腾一龙 一,有关姓的起源。“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姓,从女从生” 《说文解字》。古代的姓,一般都从女字旁,如:“姬、姜、妫、嬴、姒、姞、妘、姚” 等姓。“母感天而生子” 指神话传说,但凡一个朝代的建立者、一个伟人的诞生总是充满神秘色彩。夏启的母亲因吃薏苡的红果而生启,商人的祖先契,是其母简狄吞玄鸟之卵有孕而生,周族祖去后稷是其母姜塬踩了天帝的脚印感孕而生。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母糸氏族社会婚姻状况(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也表示共同的母糸血统。如炎帝姜姓、黄帝姬姓、虞舜姚姓,姓成为一个部落、一个氏族(家族)的所有的共同称谓、称号。“姓” 的来源有:1,部族的图腾为姓,如姜之图腾为羊,风之图腾为扈鸟,“姒” 与“苡” 同音,“姬” 字中的“臣” 是熊的原象。2,以动物为姓:龙、马、牛、羊。3,以封地为姓:齐、鲁、吴、楚。4,以官职为姓:司马、上官、侯、爵。5以职业为姓。这类为姓是最多的,我国现有12000多个姓氏,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举凡天文地理,山水江河,花草树木,饮食起居,文官武将,仪礼称谓,皆可入姓。如米、谷、麦粟,李、梅、柳、桃,张、矛、盾、甲,金、银、铜、铁,风、雨、雷、电。另外还有一些复姓(上官、呼延、公孙)和生姓(偏僻姓)。<br> 二,有关氏的起源。“氏” 的产生比“姓” 晚一些。同一母糸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或分成若干支,迁往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一支族区别于其它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 一个氏族分成多少支族,就有多少氏,因此,姓代表母糸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氏比姓数量多,先秦世本收录18个姓,875个氏。到了夏、商、周三代,氏又有了新的功能,“氏” 由统志者赐封而得来,史称“分封制”。 “天子建德,因生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氏),因以为族”《 左传》。“所谓有氏者何?所以贵功德,贱伎力。或氏其官,或氏共事,闻其氏,即可知德,所以勉人为善也”, “以德赐姓,德薄者不录”。 有记载周天子大封诸侯。“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姜尚于齐,召公于燕,叔鲜于管,叔度于蔡” 等。这些封国(封地)就是诸侯氏号,“诸侯以国为氏”。 由此,天子封立诸侯,赐姓,同时分封土地,命氏。如商鞅原是卫国公侯,称“卫鞅”, 后来又被封于商,故又称“商鞅”。 因德无条件受封的亲属成员便“微为庶民”, “最下者庶人,庶人无氏,不称氏”。 分封制建立后,“天子” 为天下大宗,“诸侯” 为小宗,小宗服大宗,继承天子(诸侯)地位、政治权力,明确家族成员的权利和地位,建立了嫡长子世袭统治制度(宗法制),当宗族(庶支)也称侧室、贰宗逐渐繁衍庞大,世糸血缘关糸渐远,便出现了新分支,产生了许多氏,除了以国为氏、以官为氏、以邑为氏外,最主要是以字为氏。如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子公孙属于“公族”, 公孙之后便以父祖长辈的字命氏。宋国公孙嘉,字孔父,他的后代便以“孔” 为氏。,孔子是其后裔,而姓“子” ( 宋国国姓)。孟子名孟轲,孟子姓姬,孟则是他们的氏。鲁隐公执政大臣无骇为展氏,他的祖父叫公子展,他的父亲叫公孙夷伯,因而以展氏命无骇。“太史” 就是专门记录氏姓世糸的史官,也是中华文明传承有序、寻根溯源的见证者。 孔子,子姓,孔氏 三,姓和氏的区别<br> 在一个大姓部落或族群里,姓和氏具有相同性,如姜氏、任氏、田氏,代表帝王的如轩辕氏、少昊氏、共工氏,代表个人的如叔孙氏、季孙氏。但姓具有普遍性,每个人都有姓,无贵贱之分,可以追溯到一个共同的祖先,如龙的传人、炎黄子孙,但未必明确谱糸关糸,而氏是多层的(一个大氏可以分化成若于小的氏)有明确的分支,可以追溯到一个人的始祖。<br>姓只有一个属性,是固定的,而氏来源多样,父子、兄弟同姓而不同氏,也可有多个氏。就婚姻状况来说,同姓不婚,同氏可婚。“礼不娶同姓”, “父母同姓,其出不蕃”《 左传》“同姓不婚,恶不殖也”《 国语》。女子出嫁前与父同氏,出嫁后属夫氏。<br> 秦汉以后,姓氏合而为一。“秦灭六国,子孙为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 通志氏族略》,自此以后,姓即氏,氏为姓氏,成为一种对人称谓的书面语。 四,孙姓的起源、由来<br> 1,姬姓,周文王姬昌的后代。公元前1055年,周公姬旦平定武庚叛乱,封周文王第九子康叔於卫(今河南淇县朝歌),䢖立卫国。春秋时,他的八世孙姬和因攻灭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史称卫武公。卫武公有一个儿子名叫惠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把祖夫惠孙的字作为姓氏,姓孙,名叫孙乙,武仲又称孙仲,他的后代就以孙为姓。因居河南,故称河南孙氏。 姬姓远祖孙乙画像 2,妫姓,帝舜的后代。春秋时期陈国的陈完,避难逃到了齐国,改为姓田,名子叫田完。他的五世孙田书,在齐国为大夫,因率师伐莒有功,名显齐帮,齐景公将他封在乐安,赐“孙” 姓,名为孙书。孙武出生在乐安。后因齐国内乱,孙武入吴,著有《孙子兵法》,后裔孙膑著有《孙膑兵法》,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三国时期孙坚,儿子孙策、孙权(东吴奠基者和建立者)亦属同支,称山东孙氏。 妫姓远祖孙书画像 3,羋姓,孙书敖(公元前630年—593年)芈姓,蔿氏,名敖,字孙叔期思之鄙(今河南淮滨)人,春秋时楚国令尹。历史治水名人,主持修筑了中国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孟子在< 告书>称赞“孙书敖举于海…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中更是将他列为第一人。他的庶子孙以祖字为姓,称为孙叔氏,后来去掉叔字改孙姓。 羋姓远祖孙书敖画像 4,孙姓的其它来源。出于子姓,商汤王后裔比干之后。比干受殷纣王所害后,其子孙避难隐姓,以本为王族之孙缘故,遂改为孙氏。出于他族改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一支鲜卑族复姓拨拨氏改单姓孙氏,称河南洛阳孙氏。出自复姓侯氏,“夏侯婴为滕令奉军,号滕公,其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滕公子孙有孙氏” 出自《汉书》。出于避讳姓孙,战国荀子后裔到了汉宣帝时,因避讳皇帝刘询的询字和荀同音,诏令天下荀姓改为孙姓,后来部分孙姓未恢复祖姓荀姓,成为孙氏一支。 荀子画像 5,孙姓迁徙分布。孙姓发源地主要有河南、山东两支,秦汉时扩展江淅一带,唐代时入闽开漳,唐僖宗时孙利由江西宁都迁居福建长汀,后迁至广东紫金县,孙殿朝即孙中山髙祖,爷爷孙敬贤,父亲孙达成,孙中山为别名,孙文为本名,德明为谱名,排行老三。河南光州孙氏,唐末时入闽居福建泉州,一部分移居台湾嘉义,一部分定居广州嘉禾,直至分布东南亚、澳州等世界各地。<br> “闯关东” 近代人囗最大迁徙,在十九世纪清末、民国,黄河下游连年受灾,山东、河南百姓经山海关城东门出关外,迁至东北四省和辽西、辽北地区,总人口数达4000万之多,其中山东人口数约占七成。孙姓家族也是闯关东过来的,因居住分散,无家谱可寻,只记载古北囗内山东莱州府或登州府,身体特征是脚上小姆指向里并拢就是一支。 三国东吴大帝孙权 中华民国大总统孙中山 寿州孙氏家训 一、父慈子孝兄友弟恭。<br><br>二、丧葬必遵家礼,随家道之丰歉勿奢俭致敬致哀。<br><br>三、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春露秋霜君子履之必有凄怆怵惕之心。每年庙祭墓祭必于春二月,秋八月择日,各具衣冠同集宗祠庙,祭墓毕必有酒食,一以展孝敬之思,一以联敦睦之宜。<br><br>四、和睦九族,念祖宗一派流传各宜相亲相爱,勿恃强凌弱,勿以智欺愚,有事告于同族处分。不可因小忿构讼有伤族好。<br><br>五、尊卑长幼礼节不可紊乱,疎忽不讲。<br><br>六、居家宜戒奢靡,崇勤俭,或耕或读,务正业,以培根本。<br><br>七、居心要存仁厚。勿事残刻奸巧,上亏祖德,下剥削子孙。<br><br>八、平日宜敬师傅,亲正人,不可呼朋引众、聚饮赌博,有坠家声。<br><br>九、族中子弟有聪俊者,宜敦品读书以期上达,不得问外事交接官府。<br><br>十、婚姻要择门第,不许论财。 军事家孙武 军事家孙膑 伯乐孙阳 药王孙思邈 中 华 孙 氏 赋<br> <br> 兵家两祖,循吏首宗。经世韬略,文武咸通。得姓武仲乙,有氏芈叔敖。太行浩气,挺千秋脊梁;江东霸业,傲万里英雄。药王济世,积百代德业;国父匡时,唤亿兆觉醒。上下尊亲,诸昆流融。仁义礼智,秉正道弘。燃燃星火,蔚然国之风也;累累功勋,岂可笔端尽穷。<br> 夫天地气运,每有所育。风水各殊,钟灵毓秀。书公草创,诸昆繁富。孙子兵法,开博弈之大范;孙膑武道,继智较之脱俗。更有文台不凡,奇节阔达,两子勇猛,赤壁破虏。拒魏武之青睐,拓巍巍之三吴。平居已多春,乐安渐秀出。威威名高吴镜,赳赳志振齐都。堪曰韬略源自斯家,周旋当赖斯族。<br> 至于伯乐难得,声闻于天。可却千里之马,必听孙阳之言。映雪夜读,铭丹心刻骨;登高长啸,作龙音凤声。昌文脉之隆盛,数天台壮篇。皓首穷经,尔雅叔然。过庭论墨,书法光显。讲学辞征,清对松风明月;正色持衡,留得良史美贤。旷才生藻,握珠吐霞;朝阳喷薄,锦绣人间。<br> 大哉先善一身,而怀兼济黎苍。思邈妙手回春,悬壶有乾坤;传庭咄叱风云,举足系兴亡。承宗力挽狂澜,仲容学裨危局。巨源恸哭流涕,极论众生苦难;中山舍命投身,为公天下至上。可著千秋之书,岂苟一时之利;可使千兵之势,岂为一家之忙。生子当如孙仲谋,立功当效孙家郎! 孙姓图腾,孙姓是弇(读淹)兹氏以玄鸟作为图腾的一支的族称。由跪着的老祖母弇兹氏和她生育的一大群玄鸟的后裔组成,表示子子孙孙世代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