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行一一自驾新疆(十四)

旅途的记忆

<p class="ql-block">从青海大柴旦到甘肃敦煌有一段无人区公路,位于柴达木盆地内,四周是戈壁与沙漠环绕。整个路段全程约340公里。下午三点左右我们到达甘肃敦煌鸣沙山风景区。看着驼队脚下的鸣沙山,就是因为这里的沙子“会唱歌”,所以才叫鸣沙山。那是因为高大的沙丘、复杂的地形、常年存在的地下水会催生“壑谷共鸣箱”、“蒸汽共鸣箱”、“干湿沙层共鸣箱”的现象,所以只要摩擦沙子,它就会“唱起歌来”。</p><p class="ql-block">鸣沙山与月牙泉唇齿相依,鸣沙山奇妙之处在于,即使风吹沙舞,沙粒也不会因风吹而滑落,而是会神奇地逆风而上,这也是月牙泉始终存在的原因。</p><p class="ql-block">同时,鸣沙山也有“沙中贵族”金字塔形沙丘,月牙泉边上的便是金字塔形沙丘,真可谓是“天选之地”,这些条件都铸就了这里"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p><p class="ql-block">烈阳下我要体验一下骑骆驼过鸣沙山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游客骆驼队。骆驼向导说:现在还不是旅游旺季,旅客不多,一天来回二、三次。到了旺季一天往返要六、七次。</p> <p class="ql-block">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1994年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据史料记载,月牙泉在汉代就是游览胜地,唐代有船舸、泉边有庙宇。如今的月泉阁是鸣月阁建筑群的最高的建筑,站在阁楼上,近可观清澈碧绿如一弯明月的月牙泉,远可看金黄曼妙的鸣沙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登上鸣沙山观月牙泉。</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拥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塑2415尊,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p><p class="ql-block">从敦煌市出发,向东南行进 25 公里,经过一片荒芜之地,绿洲出现。这个地方,就是莫高窟。</p><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的出现,有些奇幻。公元 366 年的一天傍晚,行游僧人乐尊偶见一面山崖上光芒四射,如现万佛,受到感召,他便在崖下的岩壁中凿出一个洞窟,修行于此。最初的这个洞窟极其狭小,只能勉强容纳一人。</p><p class="ql-block">往来于丝绸之路的商人中,有许多是传法的佛教修行之人。由西而来的,会驻足此地传播佛法、翻译佛经、开窟造像;向西而行的,也会在这里歇息。敦煌,成为了繁盛之地。</p><p class="ql-block">而莫高窟距敦煌的人口聚集地不远,这里有适合开凿洞窟的陡直崖壁,还有一条足以养活生命的小河,具备僧人静修的条件。从此,一项延续了千年的伟大“工程”,在这里悄然开始。与中国其他石窟不同,莫高窟开凿在砾岩上,不适宜雕刻,除了建筑外,这里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泥塑和壁画。每一个塑像、每一幅画都不同。而无论是盘腿而坐的佛像,还是色彩艳丽、鼻梁高耸的人物壁画,它们最初都无一例外的受到了犍陀罗艺术的影响,西域色彩浓厚。</p><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以神秘的力量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第96窟是莫高窟最高的一座洞窟,其外附岩而建的“九层楼”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高33米。它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处在崖窟的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其木构为土红色,檐牙高啄,外观轮廓错落有致,檐角系铃,随风作响。</p> <p class="ql-block">瓜州,自汉武帝命张骞出使西域开始,走入了华夏文明的视野。霍去病平定河西走廊后,隶属于酒泉郡。现在东连石油城玉门市,西接敦煌市。</p><p class="ql-block">在这里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竟矗立着一个“孩童”,静静地趴在大地母亲的身上。</p><p class="ql-block">著名的雕塑大地之子,就在瓜州县。</p><p class="ql-block">“大地之子”他是由清华美院雕塑系主任董兵书教授在2016年创作,长15米、高4.3米、宽9米。“大地之子”展现的就是大家心目中的婴孩形象,圆嘟嘟的脸蛋看起来格外可爱,它安详宁静的闭着双眼睡在戈壁滩上,看上去憨态可掬。上网查到了作者的创作灵感,就是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无节制的从大地母亲获取资源,我们作为母亲的孩子,应该做出一些反思了。</p><p class="ql-block">在荒芜的戈壁上,一个孩子趴在那里酣睡,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并且伴随着大西北的日出日落,呈现出不同的韵味。</p><p class="ql-block">我们匆忙赶路,拍完就走了,留下他一个人。它是一个大地之子,一个天与地交合的无梦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p><p class="ql-block">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是现存长城上的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悬臂长城距离嘉峪关市区约11公里,距离嘉峪关关城约7公里,因筑于约四十五度的山脊之上,形似凌空倒挂,因而得名“悬臂长城”。 悬臂长城是嘉峪关关城的北向延伸部分,是嘉峪关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为就地索取的砾石、黄土夯筑而成,现在只存750米,经1987年修缮,由漫道、垛墙、墩台组成,在首尾各增修一座墩台,共有三座墩台。</p><p class="ql-block">不高的砖基石碑上刻着“悬壁”二字。长城从山下漫道往北直上山头,可以看见两个墩台。沿漫道而上,虽只有四百多个台阶,但也足以使人心生踟蹰,然而只要登上山顶,放眼望去,关外大漠的荒凉尽收眼底,仅有极少的片片绿洲点缀其中,显示出这里还有生命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顽强的抗争。</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我是逢山必爬,逢爬必登顶,所以我随着蜿蜒陡峭的楼梯一路登顶然后从后面走了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