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桃源~腾冲和顺

龙腾愉悦

<p class="ql-block">让心灵远行,与花细语,与鸟欢唱;</p><p class="ql-block">让心灵远行,与古人同醉,于清莲同洁;</p><p class="ql-block">让心灵远行,与欢乐同行,与自如常伴。让我们带者旅游成瘾心灵去远行,尽情感受大自然吧!</p><p class="ql-block">这次我们来到了世外桃源腾冲和顺,它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各具特色,文化底蕴深厚,使我们惊叹不已,美不胜收的景色让我们久久不忍离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和顺,一座滇西小镇,被六百年的历史孕育而成,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乡虽小,却有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人不多,却是一代哲人故里,翡翠大王家乡。粉墙黛瓦,稻浪白鸥,一派和谐顺畅景象。世外桃源的美丽小镇我们迫不及待的来了。</span></p> <p class="ql-block">温润如玉,上善若水。小桥流水有江南风情,古老建筑群里回荡着商贾马帮的铃声,飘溢着耕读人家的书香,播撒着大众哲学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人们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遵守传统,注重学习。作为中原汉文化,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异国文化的聚集地,和顺古镇拥有“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的“文化之津”和顺图书馆。文化的融合与交流,构造了和顺的最大魅力。</p> <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古名“阳温墩”,位于腾冲西南4公里处,由于小河绕村而过,故改名“河顺”,后取 “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今名,全镇人口6000多,而侨居海外的和顺人则达12000多人,是云南著名的侨乡、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全镇人口6000余人,在外华侨就达12000余人,主要分布在缅甸、泰国、日本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p> <p class="ql-block">主要文化旅游景点有艾思奇故居、和顺图书馆、滇缅抗战博物馆和以弯楼子、刘家大院等为代表的中西合璧式古民居。</p> <p class="ql-block">和顺四周火山环抱,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一座火山,中为马蹄形盆地,境内最高海拔2190米,最低海拔1580米。年平均气温15.2℃,年平均降水量1425.4毫米,旱、雨两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气候类型。</p> <p class="ql-block">和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各具特色,文化底蕴深厚,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100余户;兼具中式、欧式、南亚等建筑风格和元素,被挂牌保护的古民居116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建于明代的主要闾巷11条;最具汉文化特征和最具人性化的月台20个;建于明清的寺庙7个;建于清、民国的宗祠8个;建于清、民国的洗衣亭7个;有112株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span></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民族文化大省云南的古镇,和顺古镇其封闭、传统、安定的环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明清文化的特色,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走进和顺古镇的一刹那,还是显得安静祥和,没有喧嚣。这里曾是马帮重镇、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各种外来文化在此交融,但除去这些光环,和顺仍然保持着其古朴的风格不曾改变。</span></p> <p class="ql-block">和顺是一座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朝的古镇,当地汉族大多是明初到云南从事军屯和民屯的四川人、江南人、中原人的后代。</p> <p class="ql-block">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蓝玉、沐英攻大理,分兵鹤庆、丽江、金齿,俱下。”(《明史·太祖本纪》)和顺寸、李、尹、刘、贾五姓,原籍四川重庆府巴县,其祖先就是此时奉命随傅有德、兰玉、沐英征金齿、腾越南来的。事平,驻军腾越,均以军功得封。</p> <p class="ql-block">如刘继宗授总旗官;尹图功授指挥,赠武略将军;寸庆领卫指挥职兼随军参赞;李波、贾受春亦授指挥。因云南距京城远,边境多战乱,于是设镇守云南总兵官,沐氏世袭此职。作为沐氏部下之和顺五姓祖人,亦得袭官授田,世代留守边地,后居“阳温敦村”(和顺古称)。</p> <p class="ql-block">刘氏家谱》叙其始祖与寸氏祖遍览腾阳,最后发现此地,啧啧称赞说:“四时和煦之气,洋溢于郊坼……一两人心甚慕,不忍舍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接踵而到的是,来自湖南的张姓,来自南京的赵姓、钏姓,来自河南的许姓。张、赵、钏、杨到腾冲时间约在明洪武末年,许姓则是正统年随王骥征麓川而来。之前尚有曾、蒋、丘、番、冯姓,可能迁居他处。</span></p> <p class="ql-block">这些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的文化素质较高,虽为生活所迫,背景离乡。</p> <p class="ql-block">位于高原极边,但和顺的村落风貌、民居建筑、民间工艺,无不浸润和保存了中原文化精髓,同时,它又是一个“外向型”的社会,游子们吸收了外国文化的精髓,与传统本地文化交流整合,创造出了有着和顺特色的地域文化。</p> <p class="ql-block">和顺有着一般小镇的特色,传统的小镇建筑,淳朴的人们。但这里却沉淀着600多年的历史文化,有着历经多少沧桑巨变的传统民居。据了解,这里的传统民居多达1000多座,其中清代民居有100多幢,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其建筑风格,有“三坊一照壁”、“四合院”、“四合五天井”等,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神韵,也可以寻觅到西方建筑的元素。</p> <p class="ql-block">尤其是那老宅的门窗木雕,各种雕刻造型栩栩如生。宅院中尤具地域特色的是以火山石堆砌的石阶,遇到雨水天气,能很好的起到了防滑作用。</p> <p class="ql-block">走进和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山清水秀,垂柳拂案,绿影婆娑。 </p> <p class="ql-block">  “远山茫苍苍,近水河悠扬,万家坡坨下,绝胜小苏杭。”——民国元老李根源先生曾在诗中如此赞赏和顺。</p> <p class="ql-block">和顺是西南最大的侨乡,400多年前,这里的村民就开始“走夷方”。由于和顺离缅甸才70公里,所以去那里做玉石生意的人最多,还有远走印度(此地离印度400公里)、美国、加拿大的,其中不乏成为巨富大贾的,他们衣锦还乡之后就在和顺修建宅院,也出资修建宗祠,全乡有八大宗祠,都风格各异。</p> <p class="ql-block">由于受外来文化浸染,和顺的建筑多为中西合璧,风格有南亚的,东南亚的,宅院里还有不少西洋的工艺品和现代化用品。</p> <p class="ql-block">由于明代朱元璋的屯边制度,和顺又有许多从中原迁来的移民,安徽、南京的都有,所以这里的民居还有徽派的建筑风格。各种建筑风格,在这个清秀的西南边陲水乳交融,和谐并存。</p> <p class="ql-block">腾冲,是古代川、滇、缅、印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和顺,就在“官马大道”之旁。所以,和顺以华侨出国历史长、侨属多,而成为著名的侨乡,全乡侨居国外的人口,为国内人口的100.2%。加上侨眷,为国内人口的167.6%。华侨分布在缅甸、印度、泰国、印尼、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十多个国家。</p> <p class="ql-block">历经多少沧桑巨变,和顺人以自己超常的智慧使古建筑和文物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后,和顺以文化为灵魂,以保护为基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田园风光开展文化旅游,一跃成为云南著名的旅游圣地,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是云南省最为重要的文化生态村示范点。</p> <p class="ql-block">2003年,和顺被《中国国家地理》、《时尚旅游》等联合推荐为“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p> <p class="ql-block">陷河湿地:是以生物多样性为特征的湿地。因其人行其中极易陷入,被和顺人形象地称为陷河。和顺陷河水草丰茂,野鸭水鸟嬉戏其间。</p> <p class="ql-block">泛舟其中,田园野趣,令人沉醉。和顺游子有词云“家乡好,最好陷河头,绿柳丛中穿紫燕,红莲塘畔卧青牛,结伴泛孤舟。”</p> <p class="ql-block">艾思奇纪念馆:艾思奇(1910年—1966年)原名李生萱,是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他青年时代所写的《大众哲学》和《哲学与生活》两部著作,曾引导了无数青年走上革命道路。</p> <p class="ql-block">“艾思奇纪念馆”院内串楼同栏,点缀西式阳台。环境清幽典雅,中西合璧的房屋建筑风格独具。</p> <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自然生态优越,镇内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有近百棵,除了魁阁的两棵秃杉,位于和顺张家坡的千手观音古树群也颇具特色,古树群由七棵拔地参天的百年古樟树组成。</p> <p class="ql-block">其中五棵沿一直线而列,近观如绿色华盖,擎天巨伞,远望似千支手臂向四周展开,神似传说中的千手观音。</p><p class="ql-block">两棵古樟站立两旁,恰似观音菩萨的文殊、普贤弟子。从西往东看五棵古树分而列之,与远处的魁星阁相望,故又被称为“五子登科”。寄托了古代人们功名仕途的追求。</p><p class="ql-block">古树群下,一条历经数百年沧桑的火山石古驿道蜿蜒西去,与村前的捷报桥相连。一辈辈的和顺人先到千手观音古树群下许下祈福求财的愿望,然后从这条古驿道上怀揣着有朝一日能从村口的捷报桥上衣锦还乡的梦想,开始“走夷方” 。</p> <p class="ql-block">继续沿着小河和荷塘走,每隔一段会有一个古朴典雅的小亭子,在水边矗立,村妇在小亭子里洗衣,这是全国独有的洗衣亭,在和顺有六座。洗衣亭可以洗衣,纳凉,也可以遥望远方,寄托相思。</p><p class="ql-block">和顺男人亦儒亦商亦农亦走四方,为了让家中的女人在洗衣时不被风吹日晒,就建了这样的亭子(建于清道光年间)。这是远走他乡的和顺男人对自己女人最平易的馈赠。</p> <p class="ql-block">双虹桥:两桥造型精美,桥畔绿柳成荫、红莲映日,村妇捣衣之声不绝;桥下群鸭戏水,鱼翔浅底,一派高原水乡的恬美风光。</p> <p class="ql-block">和顺龙潭为地下涌泉形成,潭方数十亩,碧波荡漾,水体澄澈,游鱼可数,潭周边以精美石栏饰之,潭中石亭翼然,潭畔古木苍天。</p> <p class="ql-block">元龙古阁临潭而建,阁身倒映潭中,如诗如画,为和顺侨乡一胜景。传说古时和顺有龙为患。和顺先民修潭敬龙,因此风调雨顺。</p> <p class="ql-block">生长于和顺魁阁的两棵秃杉,已被云南《名木古树》列入保护名录。这两棵有着500余年树龄的杉树,一豪绅欲将其伐做棺木,激怒乡民。</p><p class="ql-block">当时任云南第一殖边督办的李曰垓,率众护树,写下《双杉行》长诗,诗末一句“有敢伐者头可斫”,表现了和顺先辈保护自然环境的强烈意识,而双杉也因《双杉行》而名闻天下。</p> <p class="ql-block">滇缅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与美、英盟军歼灭日本侵略者的战场,是中国人民在近现代史上第一次将侵略者赶出国门的战斗。</p> <p class="ql-block">元龙阁:建于明代崇祯年间,清朝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重建,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道观。元龙阁前面为碧波荡漾,水体澄澈的龙潭,背后是名木古树参天的黑龙山。由山门、龙王殿、三官殿、魁星阁、观音殿组成,构思奇巧,结构紧凑,背靠青山,面临绿水,宛若人间仙境。阁内许多名家名联,愈加增添了元龙阁的高古气氛。</p> <p class="ql-block">中天寺:是腾冲著名的寺庙之一,始建于明代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清代扩建修葺,“文革”时拆毁数殿,仅存花园、厢楼二处。中天寺乡人按其旧置重新修复,现已较具规模,香火旺盛。“中天寺”匾额系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书。</p> <p class="ql-block">和顺乡西南的石头山中林木葱郁,怪石嶙峋。魁阁隐藏期间,供奉魁星,民国代总理李根源曾在其中居住半年,留下了大量碑刻、诗文。蔡锷秘书长李曰垓为保护魁阁的古树而写的“双杉行”至今被人传颂。</p> <p class="ql-block">弯楼子:因楼房沿巷道的曲线修砌,所以和顺人形象地把它称为“弯楼子”。“弯楼子”不仅是一座民居,也是著名商号“永茂和”的李氏家族代称。“弯楼子”民居为三进三房一照壁的庭院组合式建筑群,现被辟为“民居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永茂和”商号是经商致富的代表,在腾冲商界有“东董西董弯楼子”之称誉。清道光年间商号主人到缅甸经商谋生,逐渐发展成为跨国商号,总号设在缅甸曼德勒,国内上海、拉萨、昆明、下关、保山、腾冲等地设有分号,商号历经五代人,有100多年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百岁坊:和顺百岁坊有三座,水碓李德贵妻百岁石牌坊、贾家坝贾李氏百岁木牌坊,东山脚许廷龙百岁木牌坊。其中,贾氏百岁木牌坊中门门楣有云南省都督蔡锷题书“民国人瑞”、水碓李氏石牌坊上有云南省主席唐继尧题写的“天姥峰高”。百岁坊是和顺人家长寿的象征,也是和顺一景。和顺共有牌坊9座,可惜均毁于“文革”。</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后,新建、恢复了和顺顺和、文治光昌、冰清玉洁、盛媺幽光四座牌坊。</p> <p class="ql-block">是形似月牙的建筑,是和顺建筑的特色,每一个巷口,或是公共建筑,或是大户人家门口必有一个月台,有的还有照壁以“遮蔽风水”,乡亲们在上面植树、置凳使月台作为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刘氏宗祠:刘氏宗祠建于清咸丰五年,建筑临溪伴水、布局错落有致、风格精致典雅,宗祠两侧园中植以梅兰竹菊,环境清幽,存有“永免钱粮”、“保我子孙”乾隆时的古碑和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昭烈帝刘备的三祖遗训碑;有目前国内最大的“家堂”(供奉祖先的神龛);宗祠内匾联、题词比比皆是,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内设和顺茶馆,这里可品到用当地龙潭水、栗炭火烹制的各色名茶,是品茗休闲、陶冶性情的首选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腾越神马艺术馆:世界雕版艺术的原生态与根——腾越神马艺术馆。神马也叫甲马、神马,是中国民间进行祈福、禳灾、祭祀等活动时,用来焚烧的各种雕版印刷品的总称。神马艺术馆内共展出了303块神马雕版。其中清代道光以后的雕145块,民国雕版136块,当代版22块。从艺术上来展现了神马的雕版艺术价值。神马的雕版的拓版被众多政商名人收藏。</p><p class="ql-block">作为民间艺术家的创作,神马在艺术上达到了“法无定法”、“返朴归真”、“大象无形”的境界。被专家们认为是世界雕版艺术的原生态与根。</p> <p class="ql-block">和顺文昌宫:文昌宫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和顺文化的摇篮,曾是1940年由华侨捐资创办的益群中学旧址。由大殿、后殿、魁星阁、朱衣阁、过厅、两厢、大门及最前面的大月台组成,左右楼阁下镶嵌的《和顺两朝科甲题名碑》记录了和顺历史上出了8个举人,403个秀才。殿阁雄伟、雕梁画栋、石栏回环,气势轩昂。现被辟为腾冲神马艺术馆、魅力名镇展厅。</p> <p class="ql-block">和顺图书馆和顺图书馆为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p> <p class="ql-block">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新馆舍落成,各地知名人士纷纷题词祝贺。</p> <p class="ql-block">著名数学家熊庆来题词“民智源泉”,张天放题词“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p> <p class="ql-block">迄今有藏书7万多册,古籍、珍本1万多册,内有胡适、熊庆来、廖承志、李石曾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的建筑为中国传统的楼房建筑,前置花园,美观素雅。拾级而上,依次是大门,中门,花园,然后是图书楼藏珍楼、景山花园等</p> <p class="ql-block">来到位于腾冲县城西南的侨乡和顺古镇,它虽然地处西南边陲,但却拥有着浓郁的江南水乡韵味。古镇环山而建,从东到西渐次递升,绵延两三公里,一座座明清时期的祠堂、牌坊、古宅飞檐斗拱,遍布古镇。从文昌宫几十级的石阶走下来,远远地眺望,近前的荷塘内虽已残荷断藕但仍碧波荡漾,把侨乡的田园风光装点得更加妖娆多姿,远方青山如黛,绿水如苔。“远山茫苍苍,近水河悠扬,万家坡坨下,绝胜小苏杭。”</p> <p class="ql-block">游侨乡,品儒商,闻书香,意蕴长。和顺古镇,人杰地灵。堪称华侨之乡,又谓书香名里。于斯处,市井繁华,商贾云集。极边第一城古有“正泰号”、“三成号”;今有“永茂和”、“洪盛祥”、“茂恒”、“春延记”,华侨繁昌,儒商风行。爱国大儒,筹巨资助力辛亥革命;爱乡鸿儒,倾全力援建美丽家园。灵地育贤杰,翰墨带骚风。腾越起义张天放、“天南一枝笔”李曰垓、杰出哲学家艾思奇、著名教育家寸树声,旷世奇才,流彩流光。和顺图书馆古色古香,崇文重礼,文化摇篮。漫步古镇,天高云淡,水绿花红,鸭浮鱼翔。孩童戏,老翁乐,耕夫笑,商贾谦,敦其厚而未尽,质其朴而延绵。似世外桃源,恰人间天堂。</p> <p class="ql-block">走进和顺,就走进了古村、古巷、古牌坊。老故事里说的是活着的历史—手工造纸、雕版印刷、扬琴说唱、西墙皮影、珠宝翡翠……夕阳炊烟、耕读传家、财富聚散、赌石传奇、命运沉浮……古老的水车、竹林掩映下湛蓝的湖水、夕阳映照下的一带远山,好一幅看不尽的"清明上河图"。和顺侨乡真是滇西的世外桃源,让我们旅游成瘾的人久久不忍离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