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秀:散文的形态与灵魂

坷台顶儿人.杨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叶剑秀:散文的形态与灵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根据叶剑秀主席讲话同步整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散文的形态 散文的形态即散文是什么。散文基本是描写生活的日常。有人说小说是写别人的故事,散文是写自己的故事,或写自己熟悉的故事。关于黄河创作的灵感,在草木间行走创作的兴起,人与草木间的关系,都是从思考生活带来的创作灵感。我们也可以抓着一棵树一棵草生发创作灵感。例如“益母草”从名字联系到母亲,联系到益母草和母亲以及女人之间的种种益处,赋予植物人性的光芒,我们在天地之间,要多去考虑生命的真谛,也可以见什么写什么,把植物赋予人的灵性,要具备捕捉生活的能力。撇开条条框框,不要无病呻吟。忌讳厨房情思,阳台遐想,毫无主题的漫思维。更不要废话连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灵魂即散文的立意,一个是情,一个是韵。情的范围很宽泛,散文是艺术,艺术一定是有韵的。一个情字撑起文韵。关于“怀念爱”从一只小狗的爱到人与动物之间的爱,关于“青丝华发藏岁月”“乡村的救赎”创作灵感皆来自于生活中瞬间的精神触动。文学创作要把握时代背景,把握文学和政治的度,紧跟时代的步伐。铺稿时一定要有写作的目的,要与读者产生共鸣,不要或浓或淡的“鸡汤”,一定要写出意趣、意境、意味,这是文章的生命。要立起文章的神韵,站起来就有了立神。能写出好文章的都是在文字里莫怕滚打出来的,这一点大家都深有体会。灵魂是很抽象的,一篇文章的灵魂应该是作者意念和文字的结合与碰撞。这种意念的结合和碰撞便诞生了文章的灵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关于选材 共同的采风,却写不出好东西来。不会利用素材,要在众多素材中找到你有用的东西。“老娘饺子”创作灵感就在于和朋友吃了一顿饺子,饺子并没有更多可写的,关键是有老娘的情在里面。平时要多留意身边的素材,有时,别人给你了素材,而你不会选材,找不到一个切入点。在真实的基础上虚构升华文本的意境。处理素材是作者的功夫也就是选材的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时代的叙事。关于采风与采访,都是要紧跟时代的。作者就是文学的匠人,是时代脉搏的共振者,要有使命感,有时代的担当。疫情期间采访一线医护人员,很快在人民日报发表。脱贫攻坚工程中,深入生活,躬身入局,获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这都是时代赋予作家的使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五、文章的结构,关于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我个人感觉也是一个误导。其实是行也不能散,神也不能散,要形神兼备。散文是有形的,看似形散表达的主旨实际是集中的。写作的最高技巧其实无技巧。无技巧而随手成文是写作的最高境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也是很关键的。“柳笛唱春”,我是这样开头的:折柳弄笛的时候春天早已经醒了。这样开头就找到了文章的突破点和支撑点,把文章先撑起来,使文章饱满丰润。文章结尾不要着急,从容收尾,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要留白,要留有余地,留下想象的空间,要有意犹未尽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写文章一定要有触动自己的点,有写作的欲望。没兴趣的时候不要过于勉强,急于下笔,停下来,想一想,把素材捋一捋,找到触动你的点,这个点也许就是灵感。写文章就像孕育了一个孩子,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起个好名字,响亮透彻,诗情画意,浪漫灵动,含蓄厚重,会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也可以是简单明了直接凸现主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六、散文的语言 文章就是汉字的排列组合,就看你的手段,这就要看把握文字的功夫了。像一个巧手的裁缝把零碎的布片,拼接成一件漂亮的衣服,也像书法一样要有立体感。例如:午夜时分,寒风打在脸上,张俊丽匆忙返回县医院,豫西山区的鲁山县 ,此刻大街上冷清空荡没有几个人影。 这样, 语言的立体感和画面感就立刻出来了,使文字有了生命,给文章赋予了艺术性。语言是有天赋,但大部分人要靠长时间的磨练。例如“母亲的炊烟”有颜色,有气味,有声音,有形态,它灵动美丽又意蕴丰厚,我赋予了它一定的意象,这一切都要靠语言表达,语言从哪里来,一是从书本中来,从名家名篇的文章中来,选择你喜欢的名家作品中找适合自己的语言,学习然后升华,变成自己的语言,这种办法是见效很快的。二是从生活中来,向生活中找语言,在乡间在大自然中多走走,把你拾取的语言打磨淘洗变成干净纯洁的文字栽种在你的文章里,就是一片生动有趣绿意盎然的文字森林。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七、最后谈一谈投稿。投稿一定要符合报刊杂志要求,研究一下报刊杂志需要什么样的稿件。再者是不要出现错别字,文章写好后自己出声读一读,朗诵时就会发现文中的错别字和不通顺不符合逻辑的句子。有的作者喜欢在网络平台投稿,网络平台也适合发表,传播很快,但主流媒体不承认这些平台。要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学创作是很个人的事,文学爱好者都有一个作家梦,一旦破碎了,别太当回事,不要气馁要接着做,也许有一天就好梦成真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整理匆忙,难免挂一漏万,许多生动的写作事例以及风趣幽默的演讲风格不能一一呈现,非常抱歉,不足之处多多包含。仅供文友参考)</span></p><p class="ql-block">(主席演讲三个多小时,我就记了这么多,其它的都贪污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叶县作协孙燕凌主席对叶剑秀主席的报告总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叶主席根据自己写作的历程、经验谈了散文写作中应该注意的很多方面,从散文的形态、灵魂、选材、结构、时代意义、文字的力量等方面,非常实用的向我们分享了自己写作的锦囊妙计。满满的干货,不云天雾地,没有不着边际,是不是非常有启发和大开脑洞啊!他的分享小中见大,四两拨千斤,一如他的文字,都是从一望无际的烟火人间蒸腾而来的,是从脚下泥土里拣出来的珍珠,温润饱满,更像他的人爽快干脆,不撕攘,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就像田野里自然而然生长、成熟的庄稼,随意生长,但枝繁叶茂,自成风景。让我们再以热烈的掌声对叶主席的分享表示感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