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都江堰

合欢花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1年11月3日老伯,老婶,我三人一行自驾游都江堰。两个小时的车程来的景区门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年~前251年)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鱼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都江堰鱼嘴是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宝瓶口是都江堰系统工程的关键环节。宝瓶口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犹如瓶口一样,严格控制着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流量,当宝瓶口的进水量饱和 (约700立方米/秒)后,无论岷江发生多大的 洪水,宝瓶口也拒之"口"外,概不容纳。这种稳定的进水量,对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防洪、运输等都产生了特大效益。宝瓶口旁的这小山叫离堆。选择在宝瓶口位置开凿离堆是极其科学的。它使内江水经过一段流程后水势便于控制,水质进一步澄清,然后被迎面独立的离堆顶托江水,创造了飞沙堰泄洪排沙的功能和宝瓶口的瓶颈效用。保证了成都平原的防洪和灌溉。所以说,在宝瓶口位置开凿离堆,决 定了整个渠首工程的布局。两千多年前的李冰能利用岷江和玉垒山的山形水势,设计出这样妙绝古今的水利枢纽工程,是何等的了不起!都江堰所展示的我国古代水利科学水平。</p> <p class="ql-block">二王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王庙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百花岭路,坐落于都江堰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是纪念中国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的祀庙。二王庙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初建于南北朝,初名崇德祠,清以后改用今名,是四川的游览观光胜地。每年农历6月24日至26日都会举行以李冰父子为主题人物的庙会活动。</p> <p class="ql-block">  李冰是我国古代最着名的水利专家。他是战国时期的秦国人(公元前256年-251年)被任命为蜀郡守。据说他“能知天文地理”,极有学识与才能。他到任以后所做的实事都与治水有关,如主持了沫水航道的治理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冰上任后即治理了沫水(今青衣江),这是岷江的一条支流,发源于蒙山,因为江中有一个大礁离碓(亦名离堆、涵崖等),加之江水流速漂疾,严重地影响了舟船的航行。李冰主持将离碓凿除后,使得航道畅通无阻,极大地方便了沫水上的航行。</p><p class="ql-block">兴建都江堰</p><p class="ql-block"> 设计、建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李冰对子孙后代的伟大科学贡献。都江堰是岷江中游的一项大工程。岷江从岷山发源,一路急流而下,到灌县地域又进人了平川地界。这里地形复杂,加之泥沙淤积,使得航行十分困难,而且江水在洪水季节常常泛滥。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西边遭受洪水肆虐的时候,东边却因缺水而受旱灾之苦。近现代的人们所见到的都江堰工程,从上游数起,主要有百丈堤、都江鱼嘴、内外金刚堤、飞沙堰、人字堤、宝瓶口,其中最重要的是都江鱼嘴、飞沙堰与宝瓶口。现在可以肯定这3项主要工程都是李冰所主持修筑的。</p> <p class="ql-block">伏龙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四川省都江堰市都江堰离堆北端,都江堰工程引水点宝瓶口即在伏龙观下方,修建年代不详。传说李冰父子治水时曾制服岷江孽龙,将其锁于离堆下伏龙潭中,后人依此立祠祭祀;北宋初改名伏龙观,始以道士掌管香火。在"5.12"大地震中伏龙观受到重创,大地震震波穿越龙门山断裂带,一时间,古老的伏龙观瓦砾飞溅,梁柱移位,身型歪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伏龙观据传说因李冰父子治水时曾在这里降伏孽龙在离堆之下。上伏龙观二楼,有平台和亭子可以俯瞰都江堰全景。站在伏龙观上,脚下就是宝瓶口,水势湍急。离堆邻岷江边有条步行道,可以顺着岷江水一直前行,是赏宝瓶口的好位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都江堰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传说一起走过的情侣都会走到最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五月十五日),一条渡船在汹涌的岷江内翻船,百余人葬身江中。如此一幕正好被一位名叫何先德的教书先生看到,他决心为民造福,在江上重新造桥。在寻找造桥资料、募集资金、报经官府后,于次年五月带领当地百姓动工建桥。然而或许是因为资金等原因,这位何先生造的桥没有护栏,在这滔滔岷江上要过没护栏的桥也是一件挺危险的事。这不没多久,就有一人落水丧生。当地官府就诬以草菅人命罪,将何先生给处死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何夫人强忍悲愤之情,继承夫志,在桥面铺上了木板,桥两侧用竹索为栏杆,完成了这桥长约500米的索桥,取名“安栏桥”,意为有扶栏,行走平安。后来又更名为“安澜桥”,1972年,中国著名的桥梁专家、土木工程学家茅以升,在参观了安澜索桥之后,在《文物》上发表文章,将安澜索桥定为中国的“五大名桥之一”,或许很多人没有想到,这座貌不惊人的竹桥竟能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卢沟桥齐名,然而它就在那里,不骄不躁,用微微晃动的身躯支撑每个匆匆的脚步,迎接每天的太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人为了纪念何氏夫妇的造桥事迹,故称此桥为“夫妻桥”。在川剧中就有一出戏叫《夫妻桥》,讲的就是何氏夫妇造桥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览完都江堰后从正门出来,左侧有一座桥———都江堰南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都江堰南桥位于都江堰宝瓶口下侧的岷江内江上,是南街与复兴街之间的一座雄伟壮丽的廊式古桥。原名为"普济桥",桥长约133米,4排5孔,曾多次损毁,南桥的最后一次改修,仍为5孔,桥长45米,宽10米,各种彩绘、雕梁画栋、民间彩塑、书画楹联溶为一体,被誉为"水上画楼"、"雄居江源第一桥"、"览胜台"。1979年改建,加高了桥身和通道,仍5孔。桥身为木梁钢筋水泥柱,混凝土桥面,桥头增建了桥亭、石阶、花圃,桥身雕梁画栋,桥廊增饰诗画匾联。不仅保持了古桥风貌,而且建筑艺术十分考究,是都江堰市一处旅游胜景。1982年,国务院将南桥划入都江堰文物保护区范围。</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都江堰后顺着南桥来到了南街,这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老式建筑古香古色,由于疫情关系街道上显得有点冷清,饭店老板不停的在店门口招呼客人,我们进了一家家常馆点了四菜一汤,嘿,味道蛮不错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饭后我们区车住到了老伯预订的酒店,因为我们是从中风险成都来的,所以经过了好大一阵盘查才算住下。稍事休息后,我们驱车到映秀镇准备参观一下那里的震后遗址,一小时以后,便来到了英秀镇山底下,远远就看见路边好多工作人员在那里进行检查,我们走进后便盘查核酸检验报告,告知我们无检查报告,不可以前行,唉,只得原路返回,遗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映秀镇的大山底下,拍到了这张照片以此作为留念,结束了一天的圆满里程!!</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