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学伊始,我就加入了学校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辅导老师是从省城下放来的张老师,他教我唱歌跳舞说快板,还教会了我识简谱。</p><p class="ql-block"> 三年级时,随着爸爸的工作调动,我家搬到另一个地方,我随着也就转学到了另外一所学校。</p><p class="ql-block"> 碰巧的是,这所学校主管文艺宣传队的王老师是张老师的内弟。有了这层关系,我在入学的第一周,未经考核就直接入选了宣传队。</p><p class="ql-block"> 那时正值文革时期,学校很少正常上课,不是大批判、大字报,就是组织学工学农劳动。而参加文艺宣传队,每天唱歌跳舞排练节目,穿着各式各样的演出服装,画着漂亮的眉眼和红脸蛋,不是参加汇演就是到工厂农村演出,不但风光露脸,还不用参加又脏又累的劳动,是非常令人羡慕的。</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新学期开学,王老师通知大家,学校文艺宣传队队员需要重新调整,凡是周六下午接到通知的就到指定地点参加排练,未接到通知的就不再是宣传队队员了。结果,我在忐忑不安中等了一个下午也没接到通知,心里有多落寞和沮丧就别提了。</p><p class="ql-block"> 周一课间操时,遇到宣传队队长,七年级的高学长,他告诉我,从明天开始,宣传队每天下午都要集中排练,过几天参加总校汇演。我没好气地说,都已经被刷下来了,还参加什么排练?看到我急赤白脸的样子,高学长忍不住哈哈大笑。他说,因为王老师有事耽搁,上周末的排练改为今天下午,我现在就是正式通知你,你并没有被刷掉,还是宣传队的队员。听到此,我压抑了几天的心情豁然开朗。</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多才多艺,他不但会作曲和编剧,还会摆弄多种乐器。记得当时获得汇演一等奖的表演唱《不忘阶级苦》,就是王老师自己作词作曲编导。</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自己就是一个乐队,独唱、重唱、合唱或是歌舞,就是一把手风琴伴奏;演唱样板戏就是一把京胡;京东大鼓和天津快板就是一把三弦,根据节目需要也可以是二胡、板胡、笛子、唢呐等等,换家伙不换人,可着一人忙活。就如同杨振华相声说的那样:带弦的除了电线杆子,带眼的除了下水道,他都能鼓捣响。</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还是舞美兼道具师,我们演出所用的简单布景和道具基本都是王师傅制作的。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排演《红灯记》选场时,王老师用竹子的暖瓶外壳、红布和煤矿工人用过的废矿灯做了一个信号灯,非常逼真。就连李玉和一家三口衣服上的补丁都是他一针一线缝上去的。</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我们当年演出到过铁矿、煤矿、铁路工地、水库工地、修建大寨田的地头等许多地方;我演出过的节目有歌舞、快板、数来宝、三句半、合唱、二重唱等,但最多的还是样板戏选段。李玉和、杨子荣、少剑波、郭建光以及刁德一等的唱段我都无数次地演唱过,有的到现在还能整段唱下来,包括前奏、间奏和锣鼓点。</p><p class="ql-block"> 升入高中后,我也曾在文艺队混过两个月,三弦学了个二把刀,大提琴也是半拉克几。恢复高考后,爸爸担心我影响学习,就让我撤出宣传队。至此,结束了我的“艺术生涯”。</p><p class="ql-block"> 学生时代的这段经历对我大有裨益,直到如今,我每天晨练和平时遛弯时,都少不了音乐特别是京剧的陪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照片来自网络,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