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4.在东北做饭</p><p class="ql-block">父母在东北的饭桌上最常见的饭菜是饺子。过去在农村只有过年才吃的饺子,来沈阳后几乎每天都可以吃,饺子也是最简单方便的饭菜。那时我每月给父母500元生活费,可他们的生活依旧很节俭。母亲去世后我才得知,原来母亲从每月我给的生活费里节约出一些钱私下里积攒着补贴还在农村生活的大姐。</p><p class="ql-block">每逢周末我们一家都会开车去农大看父母。父母居住的126栋边上的水利馆门前有一个篮球场,那时候我们对孩子采取快乐式教育方法,周末也不需要去补课,我和儿子就在篮球场上练习投篮和进攻防守。儿子正在上六年级,也没有把学习功课当回事。</p><p class="ql-block">我父亲听到楼下砰砰啪啪的拍球声音,就会下楼在球场外转来转去,看我们打篮球。打完球儿子带着一身汗水回到126,这时奶奶已经做好了鸡蛋混汤的面条,看着大孙子狼吞虎咽的样子,二老露出笑颜。后来儿子上高中就住校了,六年级那一年是儿子和他爷爷奶奶相处最多的一年。</p><p class="ql-block">每逢节日,岳母都会把老家带来的沟帮子烧鸡、猪蹄子让我送给父母,有一年春节岳母还送来两只家养的红冠子七彩山鸡。那时,我一直觉得父母在老家日子很苦,一年四季只有春节才能吃到肉,来沈阳后首先满足他们肉食品的需求。可没想到,过了一年母亲越来越胖,那时因为都在关注父亲的疾病,没有意识到母亲其实患上了严重的心血管病疾病和糖尿病。</p> <p class="ql-block">(妈妈的饺子)</p> <p class="ql-block">5.在东北逛公园</p><p class="ql-block">母亲爱晕车,越是坐高级的车越是晕车。一年中秋假期,我想开车带父母去动物园看看大熊猫,可开车到达小河沿边上的老动物园后,母亲已经脸色煞白,满头大汗,几乎要眩晕过去了。母亲坐在公园长廊石凳上休息了一会儿,也再无兴致观赏,在猴山边上转了一圈就匆匆返回了。从此,就再没有带他们去远处旅游过,母亲说她一看到我那个车就会眩晕。</p><p class="ql-block">那年夏天,母亲和我说,文和妈带他们去逛了植物园。我还好奇地问您有晕车症是怎么去的,她说我们坐公交汽车。我突然意识到母亲坐公交不晕车。那时沈阳刚刚举办过世博会,整个园区繁花锦簇,设施齐全,这是父母在沈阳最愉快的一次旅游,还要感谢文和妈妈。</p><p class="ql-block">父母来沈阳第三年春节,我和弟弟、彩霞一起带父母在大雪中游览了东陵公园,东陵古建筑在白雪映衬下宏伟壮观,春雪涂抹后的古刹,每一个角度都拥有独特的美。那时父母还可以攀上108蹬台阶。后来父母经常坐公交来东陵公园散步,还熟悉了从农大到东陵的山间小道。一年冬天我和母亲从农业大学水塔处爬上山顶,又徒步从我曾经工作过的能源基地返回。娘两徒步在山间,就像在老家后山的土地一同散步,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东陵108蹬)</p> <p class="ql-block">(沈阳植物园)</p> <p class="ql-block">6. 在东北打麻将</p><p class="ql-block">有一段时间,我常打电话回去,却电话始终没人接。我有些担心父亲的肺病,是不是又住院了?那时父母也没有手机没法联系。我开车回到父母住处的楼下,邻居告诉我:你父母可能在中专部小平房打麻将,你过去看看吧。</p><p class="ql-block">当我赶到中专部却找不见是在哪家玩,后来顺着麻将声,我走近一户平房,见父亲和四位老人坐在桌前打麻将,我故意站在旁边没有打扰他们,可眼前一幕又彷佛回到了老家父亲打麻将的情景:在一间乌烟瘴气的屋子里,地下垃圾遍地,四个老头八只眼盯着自己的麻将牌。这个情景是母亲最不愿意看到的,可今天她也坐在了父亲的身边,帮着父亲看牌。</p><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东北麻将和乌兰察布的麻将打法是不是一样,只是他们之间语言也不同不知如何交流,也许麻将具有通用的国际语言,不说话也能沟通。</p><p class="ql-block">父亲回头看到我站在身后,有些不好意思,只是说随便玩玩,也不赌输赢。那时我已经不再责备他们打麻将这件事了,反而我还认为父亲找到了和东北人沟通的渠道。那就是麻将牌。我说没事我就是来看看,你们接着玩吧。尽管我这样说,父母还是放下麻将牌和我回到了家。</p><p class="ql-block">在大学校园里,退休的教师和职工都有老干部活动室可以玩,像我父母这样的外来者只能在街边下棋,或者轮流在家里玩麻将。通过玩麻将的娱乐和休憩,到达与周边人的沟通和交流。</p> <p class="ql-block">(东北麻将)</p> <p class="ql-block">尾声</p><p class="ql-block">2001年五一劳动节父母在沈阳生活了三年多以后,准备离开回到丰镇县城居住。这个选择也是父亲突然决定,正像他突然决定要来沈阳一样。让他提早做出这个决定的最主要因素是他感觉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他担心一旦病倒了,就回不了老家,将来百年以后也不能入土为安了。</p><p class="ql-block">然而更深层次的问题是父亲自始至终不愿意做出一星点改变来适应城市生活。而相对大字不识的母亲却表现出超强的适应能力,她心态开放,愿意学习、善于交流,对城市现代化的一切都采取包容和接纳态度。母亲也没有必须要回归故土的意识,但父亲已作出决定,她只好表示支持。父母的离开让文和妈妈也没有想到,离开那天老人早早过来送行,眼泪汪汪,依依不舍。</p><p class="ql-block">父母离开沈阳回到丰镇,感觉我的心被父母带走了。没过几天我就丢下工作,跑回丰镇。上学工作离开家乡时,每次看到母亲站在屋后一直望着我,而我故作镇静头也不回的走了。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三年重新让我找回了母爱和父爱,感觉是我离不开他们了。</p><p class="ql-block">后来的经历也说明,父母晚年回归县城是最正确的选择。毕竟县城是城乡情亲和生活的最佳交汇点。父母回到丰镇先后在五龙街、教师村和庆丰小区居住,从小平房搬到了楼房里。可惜没有好好享受那间宽敞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父母在县城)</p> <p class="ql-block">2008年6月19日午间,一瞬间母亲就走了。母亲虽然突然离世,看似有各种巧合,其实是我们忽略了对母亲健康的关注,记得她去世前二年就做过一次手术,而且长期血压和血脂居高不下,又患有重度糖尿病,危险隐患一直埋伏在她的心血管里,终于在那天爆发了。忽视了母亲健康这是让我们最心痛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母亲于2008年离世,三年后父亲也走了。父母去世后我才真正意识到什么是家。</p><p class="ql-block">母亲是家里那些最温暖的东西:一桌子菜,暖和的被子,衣服和鞋子,洗澡水,拥抱,说心里话。母亲没了房子会一下子变得空唠唠的。2008年母亲去世,我曾一度不想工作了,想马上退休,迟迟走不出失去母爱的痛苦。</p><p class="ql-block">父亲是那房子里的四根柱子,被埋在墙里,冷冰冰的,永远看不到他的存在,可是一旦没有他了,房子就塌了。少年时习惯追随父亲的脚步,希望成为像父亲一样顶天立地的男人;青年时试图超越父亲,摆脱父亲无时无刻不在的影子,走出一条截然不同道路;中年时蓦然回首,却再也见不到昔日父亲伟岸的身影。为了弥补“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许多出走半生的人会在特定的节日里千里迢迢回到家乡,陪伴在父母的身边以尽孝道。更有些在异地他乡功成名就的甚者,会选择将至亲接到身边,弥补为人子的内心亏欠,陪父母亲走过余生最后的时光。</p><p class="ql-block">然而,对于进城的父母,除了城市生活的孤独感、对老家亲人们的牵挂、语言的障碍这些父母共同面对的问题以外,父亲显得更加的局促不安,生活在大学的校园里,再没有了在村中居住时的前呼后拥,热情招呼,所有在村中能够触摸到的荣耀和体面都无影无踪了。相对于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的缺失。</p><p class="ql-block">(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