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故乡情 <p class="ql-block"> 女儿在雅加达建国大学念书的时候,曾经在学校附属的中华俱乐部教汉语。2002年12月,有幸获得《国际日报》及数位热心商家的支持和赞助,和几位俱乐部的同学一同举办了建国大学“第二届青少年华语流行歌曲歌唱比赛”,其宗旨是吸引年轻一代提高唱华语歌曲的兴趣,从而学习和掌握好汉语(普通话)。记得当时我们去观赏,主持人是有一副好嗓子的邱烈丰同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2002年举办歌唱比赛时的宣传海报</b></p> <p class="ql-block"> 2018年12月上旬,驾车去接小外孙女放学时,偶然在“雅加达第一华语广播电台”听到很熟悉的歌声,那就是邱同学主唱的《故乡的月亮》,他的故乡就在苏岛廖省英得其利河下游海口一带的一个小镇(俗称“下半港”),而我的故乡也在同一条河的上游,相隔不太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左上图是我的故乡宁岳市,其他三图是邱烈丰的故乡下半港市(Kuala Enok)。(图/网络)</b></p> <p class="ql-block"> 为了想要了解阔别多年的邱同学近况,特意上网浏览及搜索,他当年求学时期做过兼职电台广播员,后来制作和主持过各种各样的节目,在印尼首个中文电视台《印华卫视》栏目担任制作和《丰面》单元的主持人,他还有一个引以为傲、值得一提的身份,那就是“创作歌手”。2018年8月推出第二张专辑《丰夜常索》,而《故乡的月亮》是收录在2012年出版的第一张专辑《丰言丰语》里,他自己填词,与另一位歌手创作人林震宇共同作曲,这首歌叙述他小时候在故乡的生活,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已故父亲深切的怀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邱烈丰于2018年8月发行的第二张专辑《丰夜常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 请求邱烈丰提供旧式铁皮大储水桶的照片,没想到他还保留着。他顺告知于2020年11月27日发行了第三张专辑《丰情万有》,自作词曲;目前正紧锣密鼓地准备新专辑,其兄烈伟参与填词,专辑名称将定为《丰工伟业》。 祝愿他早日发布成功!</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敬请欣赏《故乡的月亮》,感谢邱烈丰提供。</b></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家住在海上……”这一句歌词使我忆起了青少年时期的一段游历……</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学校放长假,适逢我小叔任职的船只要到与新加坡“一水之隔”的廖内群岛船坞维修大约两个星期,就把我一同带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红点是印尼廖内群岛省丹戎槟榔市。(图/网络)</b></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廖内群岛省丹戎槟榔市的海上木屋投宿。从岸边有一条木桩木板搭成的像火车轨道那样的路延伸到海滩码头,木板路的长度大约离岸五百米开外,宽度可以容许两个人一齐通过,不会感到拥挤。这样的木板大路有很多条,当地人称之为“桥路”,从主路两旁分叉出较小的木板路是通到居民各自的房屋去,我们住的是最尾端左边的一间。房屋也全是用木材建造的,多采用耐水木料并经过防水处理,非常坚固。这些错落有致耸立海上的木屋群,构成了当地沿岸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海上木屋。(图/网络)</b></p> <p class="ql-block"> 到达时正是退潮时分,房子地板下的桩脚都露了出来,仔细一看,都是一根根很粗壮的木桩,叫人可以住得安心。安顿好行李后,推开窗,可以直接望向大海蓝天。今天是晴空万里的好天气,金黄色的阳光照在海面上,波光粼粼,稍远处帆影翩翩,近处几只海鸟在戏水,海风迎面吹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令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涨潮后,房东的女儿把我拉到屋后去,她年纪跟我差不多,长得活泼伶俐,很好玩的样子,从后门梯子走下去,有一条小舢舨拴在木桩上,原来是约我去划船。我水性不太好,摇摇头傻笑着,她一再邀请,没法拒绝,就只好硬着头皮上船了。解开绳索,她抓把桨就把小舢舨划开了,船儿随着“小风小浪”微微荡漾,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小摇小晃”,绕着房屋转了数圈,倒是十分写意。突然间船身剧烈摇晃,吓得我失声惊叫:“噢,天啊!”紧紧地抓住两边的船舷,转头一看,只见她笑得前仰后合,才发觉是她的恶作剧,总算是有惊无险。</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后,又再次来到窗前,一轮圆月正冉冉上升,第一次做客异乡,也是第一次看到“海上生明月”,与在故乡看惯了的“月上柳梢头”是大异其趣;极目远眺,远处渔火点点,与夜空中的满天星斗相映成趣,伫立良久,感觉困了,在细细的海浪声中进入梦乡,梦里不知身是客,一觉到天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从海上小屋窗外看到的“海上生明月”与此画面相似。(图/网络)</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记忆中的“故乡的月亮”。(图/网络)</b></p> <p class="ql-block"> 另一段歌词唱着:“我是喝你天上掉下来的水长大的……”那时候瓶装水还未问世,住在下游的人们若要到上游买清洁可饮用的淡水,运输困难,价格高昂,所以在下雨的时候就把雨水收集起来,储存在用铁皮专做的储水桶里,烧饭煮菜饮用都用它啦!我老家也有一个用水泥砖块砌成的储水箱,容量约7立方米。不过雨水只是用来冲凉和洗东西,而烹饪饮用的水是来自河里,当时有专人到河里挑水,然后挨家挨户地卖水,是一种另类的行当。歌词里说唱的部分也许有些人会听得莫名其妙,但对于我们自小就听惯了“潮汕方言”的人来说,感觉既自然又亲切,一听到这首歌我就喜欢上它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上世纪60、70年代的圆型铁皮大储水桶。(邱烈丰提供)</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上述故事于2019年2月中旬在雅加达《国际日报》上发表,同年6月底在浏览面簿时,偶遇《故乡的月亮》原唱者邱烈丰同学,给他发去一条短信:“今年初写了一篇习作《故乡的月亮》发表,灵感来自你的歌。”</p><p class="ql-block"> 他马上复信,满怀激情地写道:“这真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没想到我的作品竟然能被您听到,还延伸出这样一篇文章。看完之后真的让我非常感动,也感谢叔叔您为此花的心思。如此说来,我们还算是半个同乡吧。时隔多年,再次看到当年歌唱比赛的宣传海报,唤起了许多回忆,回想起当时中华俱乐部的同学设计这张海报的过程。记得当时我们一起熬夜筹备比赛的许多夜晚,在深夜经常在大学附近找宵夜吃的场景。也记得我们大伙儿曾经在您府上聚会。感谢叔叔您还记得我。这篇文章对我来说意义深重。祝您身体健康,合家喜乐。”</p><p class="ql-block"> 随即,我坦诚地再发文说:“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没想到竟过去了那么多年。很感谢你那首《故乡的月亮》,除了让我忆起当年我女儿和你们同窗共读的求学经历外,还勾起了我青少年的一段游历和对故乡的思念。不知你还保留着那张光碟吗?”</p><p class="ql-block"> 他爽快地回答:“我手上还有一张,原本是想送给一对请我主持他们婚礼的夫妻。但婚后他们就移居国外,所以唱片封面写了一些祝福他们的文字。如果您不介意,把您的地址发给我,我邮寄到您府上。”</p><p class="ql-block"> “太好了!”我禁不住欢呼,为了那怀念中的“月亮”。</p><p class="ql-block"> 隔日中午,从补习班接送好小外孙女回到家里,惊喜地发现邱烈丰同学的创作《故乡的月亮》已安静地在钢琴上等着我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邱烈丰馈赠的第一张专辑《丰言丰语》。</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歌曲《故乡的月亮》的歌词。</b></p> <p class="ql-block"> 邱烈丰同学很高兴地在面簿贴文:“没想到!我的歌曲会启发写作者写出这篇文章。真的很感动。在此和大家分享。这是我们印尼华人的生活。”诚然,发自真心、乡土风情的艺术作品总是受人喜爱、怀念的。</p><p class="ql-block"> 看了上述贴文,作曲家林震宇也谈及这首歌:“了不起的邱烈丰先生!一首非常感人的杰作。在点评一首歌曲时,歌词几乎占了百分之五十。如果我们谈起印尼的华语歌曲,有谁在乎呢?因为对演绎一首歌的评价,大多数都更专注于歌唱技巧,表演的服装,台风等等,其实在歌唱比赛中,如何诠释好歌曲的内涵更为重要,但对此关注的评审并不多。恭喜兄弟!这表明没有徒劳的努力,只要我们耐心地等待,除此之外还需继续努力创作。”印尼华社的确需要深入认知、欣赏本国原创的华语歌曲,为那些为数不多的创作者喝彩、鼓劲!</p><p class="ql-block"> 我发文向他道谢,并说:“很高兴这篇习作能让你和震宇读到。你们这样写实情怀的歌曲,填词和作曲都是上乘之作,尤其是你把每句歌词都把握地丝丝入扣、娓娓道来,叫我欲罢不能,听着、听着,也想起了我老爸当年于停泊在河边驳船上垂钓的情景,一钓就是大半天,钓一个闲情逸致!”</p><p class="ql-block"> 邱烈丰同学满怀感慨地回复:“我们的作品能得到听者的喜爱也是一种荣幸。歌曲的氛围是欢乐的,但其实写歌的过程中我几乎是泪流满面的。因为不断回想起已故的父亲。故乡的许多画面也浮现在脑海中。”</p><p class="ql-block"> 我也写出了自己的心绪:“歌曲听起来是欢快的,但对离乡背井近四十年的我来说,听得出我们对故乡有着相同的思念和感怀。”</p><p class="ql-block"> 临末,他热情、慎重地提醒:“我也有把歌曲上载到youtube上。您可以分享给其他的同乡。”</p> <p class="ql-block"> “真棒!”我相信在众多长年离乡、旅居外地的乡亲中,必然会涌现不少“知音”。</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日子,在接送小外孙女的时候就会经常在车上重复播放这首歌。不久后,突然有一天,她悄悄地对我说:“公公,我会唱副歌了。”</p> <p class="ql-block"><i> 啦……故乡的月亮,照亮我黑暗的方向;</i></p><p class="ql-block"><i> 啦……故乡的月亮,不管到何时你的脸都一样;</i></p><p class="ql-block"><i> 啦……故乡的月亮,那是我怀念的地方;</i></p><p class="ql-block"><i> 啦……故乡的月亮,永远在我心里我的故乡。</i></p> <p class="ql-block"> 在科学普及的今天,大家都知道全世界只有一个“月亮”,在任何地方看到的月亮都是相同的。但是,唯独说到《故乡的月亮》时,为何就会有微妙、眷恋、伤怀的感觉?这可能是因为与“故乡”关联吧?</p><p class="ql-block"> 小外孙女虽已会哼唱这首歌,但她什么时候才能真正体会歌词的含意?什么时候才能了解我这个外公对“故乡”那种刻骨铭心的追忆?</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听到这首歌的最后一句:“故乡啊!你永远都不会离我们去,只有我们不珍惜你,离你远去。”更是让我感触良深,经过这么漫长的岁月,沧海桑田,人事变迁,四十多年前烙印在脑海里的故乡是否别来无恙?真的好想回去看看,但一直未曾成行,难道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阻挡了行程,还是“近乡情更怯”不敢踏上归乡之路?啊……乡愁,永远是游子们难解的心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