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11月24日,在大高山小学“青蓝工程”教研示范课活动中,蓝方教师马沙沙的《只有一个地球》受到全体语文教师的好评。</p> <p class="ql-block">教学依生定教,还要依材定教。《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就要把握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说明文的语言和作者的观点等要素进行学习。因此,这节课在内容定位上充分体现了教材的文本特征。教师大胆地教给学生说明文的基础知识。</p> <p class="ql-block">马老师巧妙抓住课文倒数第二段,引导学生在最快时间把握文本内容,抓住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从而将教学精准地切分为品析地球的“可爱”、地球的“易碎”、地球的“唯一”这三大特征。教学思路清晰,丝丝如扣。</p> <p class="ql-block">抓住一个中心句,牵引出几个关键句,聚焦地球的特征“可爱”和“易碎”进行文本解读。</p> <p class="ql-block">品读地球的“可爱”,梳理色彩、形态等说明的角度,抓住关键句“地球,这个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体会地球的“人类的母亲”形象,并从文本对话链接到学生的生活经验。这一板块教学,教得深情,又有深度。</p> <p class="ql-block">抓关键语句,反复诵读。如宇航员的感叹与作者的观点两句话,一咏三叹,串起了整个课堂教学。链接了课外资料,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能拥有自己的观点。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各有侧重。</p> <p class="ql-block">同时马老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分工明确,指向清晰。让学生运用前面习得的“抓关键词句品析”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直击文本的同时,又一次链接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对“易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只是资源枯竭,还有生态破坏。</p> <p class="ql-block">课中有两处关联很有价值。一是“我们眼中的地球有着怎样的美?”二是补充资料后追问学生,联想现实生活中生态破坏的镜头。</p> <p class="ql-block">学完课文,马老师让学生编辑一条微信,来呼吁大家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使学生意识到“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刻不容缓。要保护地球就要付诸行动,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激发了学生环保的自主意识。这样的写作训练,读写结合,既训练了语言,也表达了学生内心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课后进行了评课活动。首先由作课教师针对自己的课堂,总结得失,然后由各年级语文老师对上课老师进行点评,对课堂中的优点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对课堂中出现的不足,给予了中肯的建议。互评环节中,各教师各抒己见、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的听课所感,并针对实际教学提出有效建议。</p> <p class="ql-block">通过上课——研讨——反思——上课的过程,让我们对语文课的议题、模式、课堂建构有了自己的见解。</p> <p class="ql-block">此次教研活动,让我们不仅从中发现了别人的长处,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达到相互比较、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智慧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教书我们不忘初心,只为梦想的实现。</p><p class="ql-block">育人,我们砥砺前行,只为春天的绽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