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现代版的《儒林外史》—姚锡佩女士《风定落花》赏读

徐长玉

<p class="ql-block">  姚锡佩,1938年生于上海。196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长期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工作。著有四卷本《鲁迅年谱》(合撰)、两册《世纪之交的文化选择——鲁迅藏书研究》(合撰)、《一代漂泊文人》和《风定落花》多部,发表论文百余篇。</p> <p class="ql-block">  本人与姚锡佩女士素未谋面。但算起来,我们在网上相识已有三年之久了。由于姚老师与家父同庚的缘故,三年来,除饱含了满满的敬佩之情外,我对姚老师还平添了几分亲切之感。</p> <p class="ql-block">  该照片为《风定落花》责任编辑麻俊生师弟。1994-1997年,我俩曾在时任四川大学经济学系系主任赵怀顺先生门下,共同攻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一起在成都度过了三年朝夕相处的难忘时光。</p> <p class="ql-block">  记得2019年9月间,就职于三联出版社的麻俊生师弟给我发信息道:“本人正在编一本北京鲁迅博物馆老学者姚锡佩名为《风定落花》的书。姚女士有意向把她和老伴收藏的一批图书捐赠给热心于鲁迅研究的高校。不知老兄有意接收否?”</p> <p class="ql-block">  其时,我正担任着延安大学图书馆馆长,所以,看到短信后,格外高兴,便迅速加了姚老师的微信,并言之凿凿地说,将这批图书捐赠给地处革命老区、有着光荣历史传统的延安大学,意义一定会更大。姚女士欣然答应了我的请求。 </p><p class="ql-block"> 于是,当年10月2日,我便选派我校图书馆的两位同事前往北京选书。不久,以鲁迅研究文献为主、共计1200册图书就从北京运到了延安。令我殊为感动的是,姚老师老俩口居然还在她家小区附近设宴,热情地款待了我的两位同事。</p> <p class="ql-block">  姚老师捐赠的图书运到我校不久,我便和该书责任编辑麻师弟商定,待《风定落花》付梓出版后,一定邀请姚老师来延安讲学,并在延安大学举行图书捐赠仪式暨《风定落花》出版座谈会。然而,天不遂人愿。2019年底,新冠疫情骤然爆发,并迅即席卷全球,迄今尚无结束迹象。以至从2020年11月《风定落花》出版至今已逾1年之久,我也调离了延大图书馆馆长岗位,姚老师的延安之行还没有达成。</p> <p class="ql-block">  不过,令我欣慰的是,《风定落花》付梓出版后,姚老师很快便寄我一本。虽然我对姚老师的书爱不释手,并匆匆浏览了一遍,但由于本人平时忙于各种事务,特别是不想打乱事先制定好的忙里偷闲的读书计划。所以,直到今年9月份,我才用了一个多月,逐字逐句赏读了姚老师的《风定落花》,有的篇章阅览了多遍,仍觉意犹未尽。的确,姚老师不愧为从事鲁迅研究的一代资深学者,不愧为深得鲁迅衣钵的一位专业作家。读姚老师的书,真是莫大的精神享受。</p> <p class="ql-block">  《风定落花》收入姚锡佩女士1981年至2018年创作的31篇以人物传记为主的文学类作品,共分先驱、跋涉、颠簸、探究四部分,逾34万字。</p> <p class="ql-block">  全书详尽介绍和回忆了以鲁迅为核心的30多位我国近现代以来三代文化人的生平、经历、成就与贡献。</p> <p class="ql-block">  他们有的是鲁迅先生的前辈和老师。如清末民初著名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朴学大师章太炎先生。</p> <p class="ql-block">  有的是鲁迅先生的同辈和朋友,比如中国现代史学开创人、读书藏书家朱希祖先生。</p> <p class="ql-block">  中国近代教育的先觉者、先行者许寿裳先生。</p> <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宋紫佩先生。</p> <p class="ql-block">  “赋旧诗词以新声”的革命诗人柳亚子先生。</p> <p class="ql-block">  柳亚子和妻子、儿女都是南社社员。</p> <p class="ql-block">  新文化运动的先锋胡适先生。</p> <p class="ql-block">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p> <p class="ql-block">  集政治家和文学家于一身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瞿秋白先生。</p> <p class="ql-block">  我国新文学的重要开拓者茅盾先生。</p> <p class="ql-block">  九死一生的“火凤凰”秦德君女士。</p> <p class="ql-block">  有的是鲁迅先生的学生和晚辈,如著名精神哲学家、翻译家、诗人、有“现代玄奘”之称的徐梵澄先生。</p> <p class="ql-block">  中国早期经济学家、文物保护专家朱偰先生。</p> <p class="ql-block">  现代文坛著名“左联”五烈士之一柔石先生。</p> <p class="ql-block">  壮志未酬的优秀创作家周文先生。</p> <p class="ql-block">  中国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丁玲女士。</p> <p class="ql-block">  现代著名作家聂绀弩先生。</p> <p class="ql-block">  著名戏剧家姚克先生。</p> <p class="ql-block">  都市瓢泊作家徐訏先生。</p> <p class="ql-block">  有的是鲁迅先生的研究者和鲁迅研究的热心关注者,如新中国成立初期曾任南开大学中文系主任、后来成为鲁迅研究室首位负责人的李何林先生。</p> <p class="ql-block">  著名编辑和出版家赵家璧先生。</p> <p class="ql-block">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率真的老作家楼适夷先生。</p> <p class="ql-block">  《鲁迅事迹考》《鲁迅述林》作者、真诚的学问家林辰先生。</p> <p class="ql-block">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中古文学史和现代文学史专家王瑶先生。</p> <p class="ql-block">  《鲁迅传》作者王士菁先生。</p> <p class="ql-block">  醉心于现代文学研究的建筑学教授钟朋先生。</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初期南开大学的高材生、长期扎根边远地区从事鲁迅教学研究的文学教授王保林先生。</p> <p class="ql-block">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比较文学室副编审、《中国白话小说史》《铁屋中的呐喊》译者尹慧珉女士。</p> <p class="ql-block">  长期从事鲁迅手稿和《鲁迅研究资料》编辑、著有《籍海探珍》《腹有诗书气自华——鲁迅的书缘》的资深学者赵英女士。</p> <p class="ql-block">  长期从事《鲁迅年谱》《鲁迅大辞典》编辑工作的资深学者江小蕙女士。</p> <p class="ql-block">  中国当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红学家、《性格组合论》、《鲁迅美学思想论稿》的作者刘再复先生。</p> <p class="ql-block">  与大陆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香港文化人、香港资深传奇报人罗孚先生。</p> <p class="ql-block">  罗孚之子、《我的父亲罗孚》作者罗海雷先生。</p> <p class="ql-block">  香港作家联合会副会长、《香港作家》总编、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周蜜蜜女士。</p> <p class="ql-block">  书画收藏界大佬、著名文化人士、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总编辑许礼平先生。</p> <p class="ql-block">  只有一篇例外,就是《难忘尹桂芳》。文中的尹桂芳女士虽然不是著作等身的学者或作家,但却是作者心心念念的一位越剧表演艺术大师和名副其实、可歌可泣的文化人。</p> <p class="ql-block">  通读姚锡佩女士的《风定落花》,最大的感受是,这是一部现代版的《儒林外史》。因为,一则恰如吴敬梓先生的《儒林外史》一般,《风定落花》写的也是上百年来我国文化界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二则在语言风格上,《风定落花》与《儒林外史》亦有相似之处,充满了浓郁的文学色彩,使得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显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三则与《儒林外史》相同,《风定落花》也不是一部中规中矩的知识分子史,而只是一部作者在不同时期撰写的、跨越不同时代的、多半与鲁迅有关联的文化人的具有学术传记性质的作品选集。 </p> <p class="ql-block">  但与《儒林外史》的近乎虚构不同,《风定落花》中的30多位文化人皆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真人,并且作者在写作时尽可能做到了史料翔实,客观全面,严肃认真,所以读来令人更加感到如临其境,真实可信。此外,与《儒林外史》主要以讽刺为手法、着重描写古代知识分子的虚伪、丑陋、堕落、腐化等劣根性不同,《风定落花》写的完全不是非主流文化人或失败文人、堕落文人的历史,而是给中国上百年文化建设做出过或大或小贡献与牺牲的众多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宿大家或学者的历史。他们虽然不是完人,但无论处于何种艰难困苦的复杂环境,他们大都能够做到永不放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矢志奋斗的初心使命和担当精神。这种爱国主义情怀和锐意进取的精神,无疑是最值得新时代的中国文化人继承和学习的。</p> <p class="ql-block">  《风定落花》有着很强的思想性。这不仅体现在,作者在介绍每一位人物时,都特别注重对其思想观点的整理和挖掘,而且体现在,在全书开宗明义的第一篇《百年传承——章太炎、鲁迅、徐梵澄》中,作者便对贯穿百年的三代文化人的优秀代表章太炎、鲁迅、徐梵澄的思想观点及其传承作了恰如其分的阐释和概括。这就是从章太炎先生率先提出“依自不依他”的救国思想,到章太炎先生的弟子鲁迅先生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尊个性而张精神”,再到鲁迅先生的学生徐梵澄先生在践行二位先贤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并身体力行的“不断超越自己”。上述思想脉络可谓既是对上百年来我国三代文化人共同思想基础的高度浓缩和提炼,也是贯穿《风定落花》全书的一条思想红线。毫无疑问,在中国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时代,上述思想基础不仅毫不过时,而且必须继续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  书中,作者不仅记述了跨越三代的30多位文化人的家国情怀、思想观念和学术贡献,还描写了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他们所经历的坎坷遭遇、他们所走过的心路历程、他们所收获的或幸福或不幸的家庭、婚姻与爱情。因此,通过阅读这部以描写知识分子为主的纪实作品,不仅可以让读者大体了解上百年来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脉络与轨迹,也可让读者切身感受读书人的苦与乐,并从中得到人生启迪。对党和政府而言,如何从我国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上曾经走过的弯路中,汲取教益,营造一个有利于知识分子安居乐业、兼容并包、开拓创新、爱国奉献的学术环境,使他们免于折腾,不要内斗,从而一心一意搞研究,聚精会神谋创新,同样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不管从姚老师本人撰写并收入该书的31篇作品看,还是从书中所描述的30多位文化人的人生经历看,一个人的职业可以退休,也必须退休,而读书、思想、写作却可以伴随终身,无须退休。因为非但收入该书的多数文章,是姚老师本人在退休之后写就的,就连书中所描写的多数文化人,也是“活到老,学到老”和“生命不止,笔耕不辍”的代表。这点对我等即将退休或者刚刚退休的第四代文化人而言,无疑是读《风定落花》这部书所能给予的又一重大人生启示。</p><p class="ql-block"> 向老一辈文化人致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1年11月24日于延安</span></p> <p class="ql-block">  本文作者:徐长玉,陕西省志丹县杏河镇人,延安大学教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