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第一筷子菜夹给谁? </p><p class="ql-block"> 文 刀</p><p class="ql-block"> 一日三餐,每个家庭都会有一个人,第一筷子菜并没有夹给自己,而是给了别人,这个看似简单不过的小动作,其内涵却有着很大的意义,影响也十分深远。</p><p class="ql-block"> 一家老小吃饭的时候,孩子的爸爸妈妈总会把第一筷子菜夹到孩子的碗里:“宝贝,快吃吧,你看这些都是你平时最爱吃的东西”,而孩子的爷爷奶奶也不甘示弱,这样一来,孩子的碗里鱼肉美食很快就堆成了小山:“宝贝,只有多吃点,你才能长高。”这样的情景,想必我们每个人都会遇见,并在生活中也都习以为常。毕竟是孩子嘛,大人们都会多疼让一些;可是,菜是一样的,第一口未必就比第二口或第三口甚至于最后一口有更多的营养与味道。然而,殊不知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给他从小灌输了什么样的思想,长大后的他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p><p class="ql-block"> 父母们把第一筷子菜夹给了孩子,孩子的内心自然会产生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始终处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并且经常以“小皇帝”自居。这种曰久天常的宠惯与抬爱,慢慢地就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自私起来,久而久之,孩子在吃饭时必定会先动筷子,夹自己爱吃的菜、喝自己爱喝的汤、吃自己爱吃的主食;受这些小事的影响,孩子在生活中必然会选择自己所钟意的事去做,平素挑肥拣瘦、肆意而为,根本不去考虑别人的感受。试想,孩子一旦从小养成了以己为先的习惯,不论大事小事都高高在上,在家里受众人的宠惯,走到社会上必定会四处碰壁,其后果也不堪设想。</p><p class="ql-block"> 被第一筷子菜夹惯的孩子难免自私,一旦走进社会,遇到不顺心不合意的事时,负面情绪便会膨胀。这种孩子在与人相处时不懂得宽宏大度,私心严重,唯“我”独尊,平时将别人的退步忍让当作理所应当,更将别人的谦和大度当作愚昧无知,在工作面前也不懂得积极向上。所以,千万别把疼爱变成溺爱。要知道,过度宠爱也是一种伤害。</p><p class="ql-block">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样,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不容父母们忽视。有一则典故告诉我们说:古时只要老人上了花甲年纪,儿女们便用抬筐将其运至偏僻的深山扔掉,因为晚辈们都认为这些老人彻底无用了。有一对父子在扔掉老人正待返家时,儿子说将抬筐带回去吧,父问何故,儿子说:待你老了,我用什么东西往外抬你呢?踌躇了半天的父亲预感到自己末曰的凄凉可怕,终于又将扔掉的老父抬回了家里,当然,在他年老时儿子也并没有将他扔掉。这虽然是个无可查证的野史典故,但也从中揭示了父传子教的深刻含义以及内中所蕴含的深层道理。</p><p class="ql-block"> 父母若在孩子面前忽略了长辈,孩子看在眼里必定会记在心上,等长大了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父母。真正有水平的父母,一定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而不是像人们戏言的那样:“有了儿子做儿子,有了孙子做孙子。”在孩子面前,父母要言传身教,把第一筷子菜夹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而不是夹给孩子,这小小的举动,能影响孩子的一生一世。孩子从一件小事就会发现自己的父母孝顺长辈,将来步入社会后,父母的楷模形象必定会引导孩子去尊重别人,礼貌待人,而这样的孩子,才容易被社会接纳、被更多的人喜欢和重视。</p><p class="ql-block"> 你若爱孩子,就要让孩子知道:不管多饿,吃饭一定要让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先上桌,让长辈们先上桌。在人没有到齐的时侯,自己切不可以先动筷子,只有当全家人一起坐下后,长辈们动了筷子,才可以开吃。</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历来就具有礼仪之邦、孝悌之源的优良传统,因而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时侯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要从主次分明教起。既要培养孩子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注重提升孩子的道德修为、学人做事方面的水准。只有真正懂得爱的次序,才能让孩子们健康地成长;只有给孩子们最好的教育,才算真的爱孩子;而不是几筷子小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