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散记之三——走进沙溪

桑榆情韵

<h3> 早就有朋友给我介绍过,大理的沙溪古镇不错,有机会可以去耍耍。也有人说,现在古镇多了,大同小异,也没多少意思。我想,有机会不凡去看看,自己体会一下。 机会来了。沙溪古镇位于牛街和香格里拉之间。去了牛街,又到了香格里拉,哪能不去沙溪呢?</h3> <h3>  从香格里拉回到牛街,又泡了几天温泉,决定去沙溪看看。到了剑川,从一条岔道,开启了沙溪之旅。这段路不是高速,还是原来的老公路,大约三、四十里。路况不好且不说,关键是弯道太多,左一下右一下。在高速路上不晕车的狗狗,此时都受不了啦。只见他爬下又坐起,坐起又爬下,焦躁不安,作“困兽”状。</h3> <h3>  三、四十里的路,颠簸了个把小时,总算到达目的地了。心想,丽江古城去过若干次,也才从独克宗古城回来,这个沙溪古镇会是什么样呢?我没抱太大的希望往前走。 走出停车场,穿过一段较宽阔的街道,觉得没多大的特色。再往前走,一块高大的石头立在眼前,上面三个金粉大字“寺登街”。到了,站在街口一眼望去,呀,好一个古朴清幽的好去处! 只见杨柳依依,绿荫一片。比独克宗古城宽一些的石板路,两旁是清澈的小溪流。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有水,就灵动起来。这两条小溪,没有丽江古城的大,但清汪汪地,一眼就能看见水底大大小小的石头。源源不断的水流就在这些高低不平的石头上,欢快地跳跃着,不慌不忙地流淌着。这水流,从远古奔来,从未断绝,把水底的石头打磨得光滑溜圆。</h3> <h3> 这里不像独克宗,家家门前都插一面小小的五星红旗,有鲜明的时代感;更不像丽江古城,嘈杂喧嚣,与时俱进,商业气十足! 沙溪,是一座名符其实的古镇。寺登街两旁,紧挨着小溪,是一栋栋木质结构或土木结构的房屋,不高,大多两层,呈黄褐色。无论造型色彩,都透露出他们的年龄,据说大多是清代的民居和木板铺子。再往前走,是一个小广场,左边是有七百多年的古戏台,叠床架屋,颇有特色;右边是兴教寺,还有一棵千年古槐,老态龙钟,和古戏台相互守望。他们就像一位位耄耋老者,从远古走来,见证着历史,也给我们讲述着历史。</h3> <h3>  沙溪,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千年古镇。寺登街,是幸存的集市。 “寺登街(读该)”是白族话,“寺”指兴教寺,“登”是“地方”的意思,“街”就是集市,意即“兴教寺那里的集市”,是滇藏“茶马古道”上重要的交通枢纽。 走在寺登街上,仿佛进入时光隧道。脚下明朝修造的石板路上踢踏的马蹄声;集市上南来北往的藏、汉、纳西族商人的喧嚣声;古戏台上咿咿呀呀的演唱声;兴教寺的晨钟暮鼓声;古槐树摇曳的赞叹声;小溪流的潺潺声……汇成一曲茶马古道热闹的集市交响曲。</h3> <h3>  当一场交易结束,各地的马帮带上自己需要的物资,或是茶叶食盐,或是皮毛药材,又踏上了征程。一时热闹的集市就恢复宁静,小镇又是另一种风景。 这边, 守家的女人静静地坐在屋檐下,一心一意地纳鞋底,绣鞋垫。或是给丈夫做的,或是给情人做的,亦或是给儿子做的。她们把自己的思念牵挂细细密密地纳在鞋底里,真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心早已跟着马帮远行了…… 那边,是一部永远打不通的电话,马帮们没有手机啊!即使把所有的爱和想念写进书信里,十之八九也到不了亲人的手里!</h3> <h3>  在留守的亲人们的思念中,马帮在路上艰辛地跋涉。他们在沙溪歇歇脚,就要或驼着茶叶和食盐北进中甸上西藏;或驼着皮毛和药材南入中原甚至东南亚。他们一路栉风沐雨,行路难啊,都要在没有路的地方踏出一条路来。此一行,一年半载能返回已不错了,真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沙溪古镇的柳丝再长,也栓不住远行的马帮。他们就靠着自己的双脚,靠着马儿的背负,打开了一条条贸易通道,让物资流动起来,让经济繁荣起来,让一个个边远的小镇兴旺起来。马夫马锅头们也才能养家糊口,也成就了商贾们财富的积累……</h3> <h3>  今日的寺登街,似乎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早已没有了昔日的热闹与辉煌。她垂垂老矣,寂寞而宁静。只有这些斑驳陆离的建筑、永不停歇的溪流、老态龙钟的古槐树在向人们讲述着她的前世今生,成为一部凝固的茶马古道的历史。 我们走在寺登街上,享受着那份古朴典雅的慢节奏,回望着马帮的艰辛与贡献,想像着过去的热闹与辉煌……沙溪,不止是一个古镇,她从远古走来,承载着千年的马帮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今天,成了旅游圣地,仍然有着她的价值和意义。</h3> <h3>  文:桑榆情韵 图:clumpig 注:两张马帮雕塑图片摄于云南民族风情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