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渐深,寒意渐浓,瑟瑟的冷风阻挡不住共同研讨,共同成长的步伐。为了深化学科教学改革,打造初三课堂教学的精准性,进一步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11月24日,平阴县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教研经验交流会在平阴二中成功举行。县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张恩华老师、平阴县全体初中道德与法治一线教师、111工程教师人选50余人参加了研讨交流。本次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堂观摩与点评<br> 活动的第一阶段由平阴二中初三教师孟召珍老师执教九年级上册《共圆中国梦》,孟老师对教材把握得当,紧密围绕“寻梦-追梦-圆梦”的教学思路,精心打造生动课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由近及远理解中国梦;课堂教学主题鲜明,选取代表性素材,水到渠成归纳总结实现中国梦的做法;在生生、师生的互动交流中总结出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引导学生做自信的中国人,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整节课环节清晰,层层深入,学生学有所获,课堂教学效果好。<br> 课后,平阴四中于化伟老师、实验学校张立老师、孝直中学尹霞老师分别做了精彩点评,对本节课的优点给予肯定,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第二阶段:经验交流<br> 叶圣陶先生强调:“肯负责,有本钱”,教师要提高教学技能,快速成长。平阴县实验学校庞文文老师做了《奋斗驱萧索 不负青年时》的课堂教学主题报告,庞老师结合自己参加第二届山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经历,与大家分享总结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感受。参加工作至今的8年时光中,庞老师始终“做一位愿意参与的老师”,抓住各种机会锤炼自我,参与即成长,成长即蜕变。“积累点滴,量变才能质变;贴近实际,生活才能生成;独行虽快,众行才能致远;学生变大,课堂才能变活”;与会老师在庞老师的发言中深刻感受到教师要善于奋斗,敢于负责,若不奋斗只会失去自身价值;生活是课堂的灵魂,道法教学要始终体现生活、生态、生命的教学主张;...... 一名优秀的思政教师,既要上好课,教育好学生,也要学会命制高质量的试题。孝直中学李庆忠老师做了《学习科学命题 争做优秀思政教师》的主题报告,结合自己参加济南市学科试题命题培训与老师们畅谈参加培训的收获,从1.近几年学考试题的变化 2.基于素养立意的命题策略 3.浅谈新题型的命题尝试 4. 一套试题是怎样炼成的 5.一道试题是怎样炼成的五个方面做了精彩发言。<br> 与会老师认识到近几年学考试题的变化呈现四个特点:从关注理论探究到指导行为实践,从关注学科概念到深入概念核心,从关注知识掌握到重视获得教育,弘扬传统文化涵养人文素养。命题也要体现学科素养,明确考查的核心素养及学科任务。初三教师要关注试题命制中出现的新题型,研究答题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 试题特色已经形成,稳中有变,教师要细心研读往年试题,研读教材,适应学考变化。平阴县实验中学的石善新老师与老师们交流学考的阅卷体会。他结合自己的阅卷实践介绍了学考答卷存在的问题,建议道法教师要细心研读往年试题,感悟其中的细微变化,从中提取济南市教研室要传递的有效信息;教师引导学生关心时政;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对知识点先理解再记忆;人民日报评论员的文章必须多看,这些建议为初三教学高效复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要想提高班级、年级乃至学校的整体实力,需要团队教师团结合作,团结每一个人,帮助每一个人,集体才更有力量。平阴四中杨承伟老师作了“尽心竭力齐奋斗 扬帆起航向远方”的主题发言,从五个方面具体详实介绍了本校初三道德与法治教研组的备考经验。如何加强集体备课,杨老师建议:教学的每个环节教研组的每个老师都集思广益,一起研究课标、教材、教法。备考过程要从抓基础知识入手,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试题要做到精讲精练,在学生做题中发现教学的不足,及时调整和矫正。<br> 老师们深刻感受到成绩的取得饱含集体的智慧和汗水,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每一位教师,推动学科整体教学工作不断提升。 第三阶段:教学教研工作建议<br> 县道法学科教研员张恩华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张老师指出,初三道法教师要精心研究教材,研读学科课标和济南市学考指导意见,结合近三年学考试题明确学考特点,有的放矢的制定学考计划,找准方向,扎实有效的开始教学研究工作。<br> 道法教师要提高学科吸引力,引导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逐步提升学科教学的整体质量。<br> 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设计学生为本的学习平台,比如充分利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效率;教学环节做到讲练结合,讲要讲清楚,讲透射,要精讲,同时必须要有练习巩固,夯实学习效果,减轻学生负担。<br> 教学过程中要将时政热点进课堂,既是学科需要,也是学考需要。时政热点作为课堂中的鲜活素材极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来源于生活中的时政素材也是学考试题的考察依托,热点与考点的有机结合是学科的凸显特点,思政教师要关注时政,用好时政素材。张老师号召大家找差距、明方向,虚心学习,潜心研究,深度备课,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政学科情怀、专业素养、人格魅力。 张主任的发言催人奋进,参加活动的老师们深受鼓舞。老师们明确了2022年道德与法治学考的方向,收获了教学与复习的策略和方法,也<b></b><b></b>坚定了2022学考的信念和信心!<br> 这次活动为道法学科教师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在举国上下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而感到无比自豪时,我们的初心使命感更加强烈,责任担当意识愈更加强烈,我们只有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埋头苦干、勇敢前行。年轮铭盛世,新元催征程,思政人将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