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旧德溯东湖俭勤世守,新支衍箬屿义礼家传”温岭石塘陈和隆古宅的台门对联,系曾祖父墨宝。大理石的雕刻,厚重的隶书,道出了里箬村陈氏从福建东湖迁徙至此并礼义传家的历史。陈和隆故居地处温岭石塘的里箬村,地处石松半岛,这里三面悬海,是一个山腰村落。乡民们依山作屋,架海为庐,呈阶梯状分布。</p> <p class="ql-block"> 在凛秋暑退之日,在微雨新晴之时,大地一片六合清朗,我一个人背起行囊,步先祖之高衢,访里箬之奥秘。走在错落有致、富有节奏的山道上,一眼望去山、海、石相映成趣,屋咬着山,山抱着屋,石屋千姿百态,还略带原始、粗犷。</p> <p class="ql-block"> 我按图索骥很快找到陈如隆古宅,现为省文物保护单位。古宅全部用石头砌成,建于清末,由台门、花园、碉楼、主楼等组成。</p> <p class="ql-block"> 最让人叹为观止的要数碉楼(即炮台),五层高,四角正方全用石头砌成。不盖顶,不住人,专为防御土匪抢劫之用,故四壁开有卷洞状小石窗,石板窗门和多处枪眼,不知道这些枪眼开发过几枚子弹,有多少抢匪躺下?这么高的碉楼还可以观测天象的奥秘,推究人间的变化。楼前有观海平台,平台四周的栏板和柱头门框上都是用大理石雕刻花纹、文字、戏曲人物、花鸟虫鱼、鲜活海鲜等等,彰显渔区的文化特色。站在平台上眺望大海:近处,有七彩岛屿,童话般的色彩充满了活力与梦幻;远处,有渔船风帆,无不尽揽于前,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石屋还有一处特色,就是底层有仓库,东面建有码头,面海有水门,船舶可以靠拢水门,货物即由水门直接进入仓库。每当涨潮的时候,可以直接装卸货物。这座旧宅前后楼房之间有夹室、隐门、隧道、暗室相通,结构精巧,是沿海渔区独具风格的石建筑豪宅。正因为有如许的雕饰,题刻的精美,文化气息浓郁,被专家誉为“东南沿海渔村住宅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古宅由政府管理,建筑群的前楼已成为“温岭市海洋民俗博物馆”,用以展览极具石塘特色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渔业生产等图片及实物。中午大门紧闭,我找不到休息场所,便走入山脚小餐馆,虽简陋也觉温馨,便要碗馄饨借机小憩。听到他们操闽南口音,对于会一点点闽南话的我也颇觉亲切。据说陈家是300年前从福建东湖迁徙过来的,他们世代操闽南乡音,如今的石塘、箬山等地居住的基本是陈氏族人。陈家代表人物陈和隆早年以摇小船为生,后来开始从事鱼货海上商业,日形发达,乃筑层楼,建杰阁。到清末民初间,在温州参股银行,渐渐成为石塘、箬山一带首屈一指的巨富。</p> <p class="ql-block"> 陈和隆旧宅于民国十七年建成,花园内有块石碑,那是由顾歧(1864~1944,清光绪二十八年壬寅科乡试副榜举人)所撰,瑞安许苞所书,记载了陈氏小园建造的始末。那个时期,曾祖父1925—1928年期间曾任黄岩知事、三门湾自治农垦公司高级顾问、中俄交涉督办公署咨议等职,许是那个阶段他们成为朋友,在此杯觥交错,谈情怡乐,逸兴遄飞之际,撰联留墨。</p> <p class="ql-block"> 与洪水、台风较量了几百年的古镇依然旖旎,石屋、石街、石巷、石级 、石塘依然风采。</p> <p class="ql-block"> 天渐渐暗了,没人再说话,我只能静默在古朴而又高大台门前,投眸于曾祖父那凝重壮美、老辣干涩的线条里。瞻仰许久,许久……感谢金顺仁先生提供了这一重大信息,感谢网络的强大,才能让我一睹曾祖的遗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