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广州的世界首富

艾伯慢游世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来小镇 Salem 就是为了荫余堂。没想到荫余堂所在的 Peabody Essex Museum 的历史可追溯至1799年。在 Salem 成立东印度公司航海家协会时,入会的基本要求必须是有驶船通过好望角或者合恩角资深的船长或大班。Peabody Essex Museum 是美国最古老的,且一直开放的博物馆,历史比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还要悠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就向英国东印度公司颁发特许状。英国皇室通过入股东印度公司向其世界各地的殖民地派遣总督,巧妙的利用国家机器,采用商业公司运作的方式在全世界横征暴敛,这独出心裁的实践开始了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的崛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776年美国刚刚摆脱英国的统治而独立。波士顿商人们忙不迭地就开始在广州设立办事处做起了买卖。刚刚独立的美国非常弱小贫穷,在世界上也没有朋友。看着原宗主国英国和广州红红火火的贸易垂涎三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到1803年,来中国作贸易的美国商船数量就超过了英国和其它国家的总和。博物馆所在美国小镇 Salem 港口,就是波士顿商贩从土耳其贩运鸦片到中国,然后再从中国广州拉回茶叶,丝绸,瓷器等,从而富得流油。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外祖父沃伦 · 德拉诺就是当年从波士顿贩运鸦片到中国最大的毒贩,并由此而带动波士顿地区一大批商业精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早在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廣州巡撫就宣布凡資金實力雄厚的行商只要繳納一定数额的白銀,便可註冊為「国企」,能代替政府包攬一切對外貿易,并代政府向老外课徵關稅。这广招天下「民企」直接履行国家职能,犹如天上掉馅饼百年不遇。广州有十三家行商註冊,史称【廣州十三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廣州十三行】與兩淮鹽商、山西晉商並立的商业集團。但大清朝廷“一口商”的政策,让广州得天独厚的享有唯一出口贸易口岸的特权。广州十三行中最著名是伍秉鑑經營的怡和行。怡和行壟斷中國對外的海上貿易,使得伍秉鑑家族延续数代富可敌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博物馆里的这幅画就是大名鼎鼎的伍秉鉴。美国人的解说词:“不要被他一身官服所迷惑,他可不是公务员,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涉足国际贸易,房地产,股票,贷款,甚至美国铁路,他赚的盆满钵满。他身后的估价为2500万美金,相当于今天十亿美金”。美国当时最富有的人身价也不外乎仅有700万美金,伍秉鉴的身价毫无悬念数倍与此。</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国人入选,包括伍秉鉴。他把一个从福建泉州来到广州的小家庭经营成全球首富,世界上最显赫的家族。他是美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国人,马克思都曾在论述资本的专著中提到他的名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伍秉鉴游走于政商两界,他在封建闭塞的旧中国,在官场深谙“ 朝中无人买卖不成 ” 的道理,所以毫不吝惜撒出大把银子,为怡和行织起一张纵横交错的保护网。乾隆皇帝六十大寿,怡和行独家孝敬 7万两银子,还先后拿出上百万两银子给几个儿子都捐了官职,伍家父子个个都是顶戴花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美国人初生牛崽,在广州马上就显示出一种后来者居上的优势,伍秉鉴很聪明地看准了这一点。他很重视跟美国人做生意,而且到后来基本上是专门做美国生意。波士顿在廣州最大的商號鉑金斯洋行,因為與伍秉鉴的合作,迅速佔到了美國對華貿易的一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伍秉鉴在商场上人情练达,甚至一个波士顿的小客户回国,伍秉鉴还亲自送上象牙雕刻。我仔细查看了这座牙雕和其同样精致的紫檀底座,其技艺精湛和价值不菲一定也会让当今国内众多鉴宝专家惊掉下巴。而这寒酸的美国客户返回时回赠给伍秉鉴一个烧火的炉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美国铁路大王约翰·福布斯在1829年來到中國时僅僅是個17 岁的小學徒。他跪拜伍秉鉴為義父,给伍秉鉴当私人助理十年。伍秉鉴目光长远,慷慨仁义。在福布斯返回美国之时,給了他五十萬元墨西哥銀元。福布斯用這筆錢在美國迅速成为橫跨北美大陸和泛美大鐵路的最大承建商。伍秉鉴随后还协助福布斯在中国建立美国最大的贸易公司【旗昌洋行】,并為其做经济擔保,因此被美國人尊為「教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伍秉鉴在投资领域长袖善舞,在实业上更是游刃有余。他在福建武夷山自己的茶庄生產的茶葉,严把质量关,并通過美国旗昌洋行運往世界各地。伍家怡和行商標的箱裝茶葉在英國倫敦、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美國的紐約和費城等城市均十分暢銷,那时世界上的“中国制造”堪比现在最好的世界名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幅中国粤绣的罂粟花让人想起鸦片战争。在美国有记录表明贩卖到中国的鸦片贸易,其税收养活了麻省警察和消防部门、道路和桥梁、法院以及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众多学校。鸦片贸易的利润借力中国的经济促进了美国工业革命,让一个新兴的美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间四面环绕中国壁纸的房间,就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苏格兰爵士詹姆斯在广州工作生活了20年之后,要离开时请当地的民间画师画的。细看犹如广州版【清明上河图】,画工细腻,笔触柔滑,他把鸦片战争之前的广州社会富庶,欣欣向荣的幸福生活勾勒的出神入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馆方在房屋一隅设计置放了暖洋洋的壁炉和座椅,环绕立体的音响播放着凄美的苏格兰风笛,营造了爵士坐在阴冷的古堡里,泪眼婆娑地看着四面的中国壁纸,追忆着广州香郁的清茶和精致的粤式点心,耳畔喧闹集市上粤语浓浓,仿佛置身于广州湿润的万般风情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十八世纪的广州作为中国商品的出口地集全国之大成,整体的艺术造诣无与伦比。中国的文化符号深深地嵌入不同产品之中,风靡全球带动国际贸易。结算白银,货币结算话语权捏在清朝朝廷手中。世界公认的第一大经济体引领经济全球化远在几百年之前就已执牛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鸦片战争後,外国列强逼迫中国多开口岸,對外贸易中心逐步转到上海及剛開埠的香港。美国历史学家埃里克·杰·多林在他的书里面说:“1843年9月4日,伍秉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他是旧中国贸易的象征。是广州十三行垄断一口通商的广州外贸体制化身”,是中国驰骋于世界商场上的天之骄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参观此博物馆之前,不知伍秉鉴何许人也。近代社会发展貌似很多发达的国家借力资本主义制度疯狂在世界各地掠夺。然而这差点被忽视的历史让我目瞪口呆。谁能想到在美国人背后,把资本玩得如此风起水涌的大师居然是中国人,而使美国铁路得以发展的最初垫底资本来自于当时的世界首富伍秉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个多世纪前,逾万名来自于广东的华工用自己的血汗修建了横贯北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我们曾经在铁路的终点参观华工打入枕木的最后一根钉子。可是又有谁知道包工头,承包商,投资者,一票外国资本家的身后也是来自于中国的广东人,一个幕后操盘的大金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没有想到这博物馆把我带进了历史的深渊。现在有多少人知道波士顿稳坐世界高等学府榜首背后的鸦片买卖?又有多少人知道美国铁路的建设从最底层到最顶层的生物链两端都是广东人?谁能想到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再也不是伊丽莎白女王,而是伍秉鉴?而现代遭人诟病的“中国制造”那会是多么的辉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伍秉鉴的商业实践告诉我,绝对不是只有老外懂得“契约精神”,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有大批目光短浅的小商小贩把“中国制造”毁得体无完肤。商业道德伦理上,和军事策略有异曲同工之妙。军事上为了更大的胜利,往往会主动放弃一些城池。商业上也亦如此,为了长远利益,损失眼前在所不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波士顿的一个商人欠伍秉鉴72000多元,因为他还不起,清政府就不让他回国。后来伍秉鉴知道了就把他找来:“你是一个诚实的人,只不过你不走运,你回去吧”,伍秉鉴边说边把欠条撕了。伍秉鉴这种慷慨豪迈之举让其大名在外国商人广为流传。甚至大名鼎鼎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妥妥地把怡和行当成自己的银行,积存大把的资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伍秉鉴和他的怡和行除了践行老外熟知的“契约精神”,还有就是中国式的“仗义”,其人文精神的感召大于一纸契约。再有就是他的全球视野和开放意识。在买办阶层的商人里面具全球视野、海洋观念、开放意识就是十三行的商人,虽然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这些都是一些唯利是图的家伙。伍秉鉴和广州十三行是那个特定的时代,环境造就的特殊人才。</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