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蒸汽机车

巴国布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三道岭煤矿位于哈密西部约80公里处,曾经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露天煤矿,也是新疆最大的煤矿。三道岭全矿区大概将近4万人。兰新铁路通过矿区南侧,矿区专用铁路线与之相联;公路与国道相通。矿区位于天山褶皱带的南缘哈密盆地的西北边缘,矿区东西长43.2千米,南北宽24.3千米,面积1050平方千米,矿区距乌鲁木齐市500余公里。 东剥离站,是东坑部分机车的整备场。说白了,就是火车吃饭、喝水、休憩的地方。每天早晨和晚上的八点半,东坑仅存的四台蒸汽机车都要汇集于此,大车们进行交班,机车也进行短暂的休整。若是在前些年,数十台蒸爷汇集的东西剥离站,那样的场景该有多壮观。这样的场景真是看一眼少一眼。 三道岭煤矿早前同时拥有上游、建设两种蒸汽机车,据师傅们说三道岭还曾有慈禧专列曾经使用过的机车,不过由于当时并不识货,目前已经化为废铁。<br> 如今的三道岭,上游型早已被完全淘汰。而仅剩下的建设“蒸爷”,四台在东坑范围进行运输作业,剩下的三台在南站进行调车作业任务。 建设型蒸汽机车由大连厂在1967年在解放型机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它是我国继成功设计和制造了前进型蒸汽机车后,将时下先进技术应用于旧型蒸汽机车改造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三道岭煤矿目前所使用的“8”字头机车是大同厂于19世纪80年代生产的改进车型——“建设B型”蒸汽机车。 由于旧型机车已无法满足运量的需要,改造后的建设型机车应用于调车及小运转作业。在这次改造中,着重对煤水车转向架做了彻底改变,更新换代为独立弹簧悬挂,滚动轴承轴箱转向架。双滑板改为了单滑板,弹簧装置以前进型机车为模板,工艺大为简化。1986年试制成功,到1988年停止生产时总共制造了423台,而目前仍在运用的仅剩西北一隅的三道岭矿区。 此外,还有几台东风8B,承担南站-柳树泉区间的牵引任务。由于坑下线路条件较差对内燃机车造成了很大的限制,“芭比”们下不了坑,这也是“蒸爷”一直没有被内燃机车所取代的原因之一。内燃和蒸汽机车共同承担着三道岭矿大部分的煤炭运输任务。 这样的往复循环日夜不断,从东坑启用时起就日复一日地将矿石由坑下运至河西走廊上的各大企业与城市,直到矿坑减深,从盛极一时最终走向濒临枯竭的今天。你能够看到现存轨道旁一条条曾经道床与枕木的痕迹,足以见得早前的盛况。 而这条盘踞在矿坑之下的铁路,无疑是整个三道岭最为繁忙和精华的一段线路,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戈壁的荒凉狂野与“原始”火车的震撼。 三道岭矿区坐落在东天山巴库尔山脚下,在天空晴好的时间里,就可在坑口望见在雪山衬托下驶来的蒸爷。这样的场景,也只有在新疆才能得见。 还是要感谢这些真诚而朴实的师傅们,因为他们的日夜守护,三道岭仅存的这几台蒸爷还在天山下的戈壁滩上撒着欢运行,让我们有机会多看一眼,再看一眼。<div><br></div><div><br></div><div> 陈文格 </div><div> 2017年12月拍摄</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