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几乎是流着泪看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在那个平凡的世界里,每一个年轻人都不平凡地生活着,他们在自己有限的认知上,不断的丰富自己突破自己,结局看似遗憾,但他们都勇敢地追随着自己的内心,承担这自己的责任,勇敢地前行。</p><p class="ql-block">孙少安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是农民,祖父是农民,祖祖辈辈都是生长在黄土高原上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在土里刨食,靠老天赏饭,确切地说从孙少安的父亲往上辈数应该是靠地主赏饭,祖辈积累下的贫困就像是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他们拼命地在生死线上挣扎着。</p><p class="ql-block">孙少安是家中的长子,长子的责任不亚于一个父亲,虽然新中国的建立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受到教育,可是家里的贫穷让他主动放弃了学业,和父亲一起挑起了养家的担子。他孝顺,爱自己的兄弟姐妹,在集体生产中也是一把好手,他凭着老黄牛似的任劳任怨在兄弟姐妹眼中成了与父亲一样依靠。孙少安不仅种地是好手,他对农村的集体生产体制也有着内心的批判,他在农村改革还没有完全推行的时候,凭着农民改革家敏锐的嗅觉,提出了小组承包责任制,虽然被保守的县委镇委村委领导打压了下去,但在改革浪潮席卷而来时,他率先领导自己的生产小组进行责任承包,使第一生产小组的村民们成为农村改革的第一批受益人。他心怀家人,也心怀村民,他对弱者有着悲天悯人的同情。他开办砖窑,为了能帮助更多的人能够买上化肥,他贷款扩大生产规模,虽然经历失败但重新振作(当然这里离不开他亲人的支持,而对他的鼓励支撑着他一路走过来的当然还是他可爱的妻子顾秀莲,后面会单独分析)。</p><p class="ql-block">一个人一旦有了点成就,他内心的修养也必须要提高,否则便会发生德不配位的事情或是过于激进而掉入一些阴谋家的圈套。孙少安也曾向其他的农民企业家一样想用出名来满足自己虚荣,打着是回报社会的幌子,其实还是想谋私利,还好他的这种想法被孙少平——他的弟弟,一个具有着非凡的思想境界的人,一眼看透,并毫不留情的指责他思想的狭隘,少平告诉他,真正地回报社会是不含有私欲的,是真正的为村民,为与自己不相干的两旁人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少安虽然还不能完全领会弟弟的意思,但他依然听从弟弟这种完全超越他思想范畴的理念。他沉淀下来后,终于找到了回报社会的方法,那就是重建学校。这个过程经历了多少磨难不说,少安思想上的成长源于他对农村苦难的体会理解和深深地同情。他心疼自己的家人,可怜与共同生活在这片黄土上,却依旧吃不饱饭的人,他见不得人们为钱愁苦得凄荒。虽然在他第一次创业遭遇失败后,这些被他同情的人给予了他无情的嘲讽和追债,但当他成功后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这些人,他依旧用宽广而博爱的胸怀接纳了曾经伤害过他自尊的人,这样的境界注定了他事业的成功。</p><p class="ql-block">孙少安身上浓缩了八十年代农民企业家的影子,他吃苦耐劳、性格坚韧、有责任有担当。而他那从穷苦中滋生出来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却不是每个农民企业家所具有的。他是农民,但他思想在生活磨难的洗礼下却褪掉了小农意识的自私性,他心怀村民,心怀社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