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杀”微研究  教学评一体化

水城名师孙丙虎领航工作室

合唱 朗诵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11月23日上午,培训在大家合唱《我和我的祖国》、诵读《我爱这土地》后正式开始。</b></p> 王立军报告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北京东城区教科所王立军所长作了《真正走进常态的教育科研——带题研究》。王老师以剧本杀引入话题,我们主持人就应该做剧本杀中的DM,带领工作室成员一起研究,共同成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讲座在互动中进行。李泽红老师贡献了一个案例,她的课题“问题导向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研究”,中西对比主线,其他主线,结合教材按照不同角度梳理形成课程资源,设计问题串,学生成绩好,阅读与写作能力提高。王老师指导说,应该加强行动的参与,推广到各班级各学校,找到提升的证据,研究最终落实到人身上,为学生服务,优化教育教学。持续的关注一个问题的研究,做到一点穷追。摆脱碎片化研究的怪圈,不是仅仅上几节研究课,要形成系统研究,系列化研究,一般性研究。要真正的卓有成效,数据支撑问题串的教学设计与写作能力提高有关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窦延丽校长分享了课题《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利用沙盘工具,投射学生内心世界,使得可视化,再转化学生的案例。我分享自己的优势是幽默、自信、有激情,经常得到肯定,带动周围的人,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愿意学习数学。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我研究课题是“高中数学育人价值研究”,进一步聚焦为“高中数学函数的育人价值”,其他不同内容育人价值。也关注研究不同课型育人价值,聚焦的是复习课育人价值研究。王老师引导我说,数学最大的价值是形成理性精神,老师可以提供有趣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喜欢数学,才能有利于形成理性精神。这里引人入胜的数学情境就是教师在搭梯子。我的理解:研究就是论证数学情境的引入与数学育人价值(理性精神)的实现之间的关系。设置情境是需要教师的智慧,这就是教师在搭梯子。如何把问题呈现给学生,以便能让学生理性精神可视化,这个中间的过程需要教方法,并且持续行动。这就需要以工具为抓手,工具可以借用,可以自己开发。比如问题串,导学案,表格,自主写出来,小组合作,康奈尔笔记,肢体语言,圈点勾画,十五三一,生活实例解读转述概念定义法则,错题归因,设计质疑句,笔述解题思路,任务群的等等。做到让思考留痕,打开黑箱。这个过程中教师看、找、思,精心设计,教育即研究,每天都是微研究,找到一个点坚持下去,从一个点上入手,一点穷追,撬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i>  比如课题“通过拆字释义提高学生汉字识记和应用能力”。教师提供汉字,这就是搭梯子,拆字释义就是工具化,通过直拆、意拆、形拆等学习策略实现识记和应用,这就是教方法。工具化易操作,可检测,易观察,每天提供汉字可持续,这就是微研究,每天都是研究。按照冰山理论,大事做小,小事做细,细事做透,任何一小点就可以提高综合能力,勿以题小而不为。</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最后通过板书,王老师进一步说明“一万小时定律”,一个老师的板书传递的是思想、是态度、是三观以及科学精神。生成板书的过程就是搭梯子,教方法,工具化,可视化的过程。我们可以研究板书与课型的关系,与PPT的关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最后通过“让一个一直喜欢背书包的小朋友摘下书包”的案例,再次强调我们要有教学策略,要有智慧的教学设计。始于问题发现(背书包),寓于行动持续(顺应理解他背着包,悄悄加重书包,休息也让他背着书包,群体游戏中互换背书包),终于成效发生(不再背书包)。</b></p> 王晓春报告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下午潍坊教科院的英语教研员王晓春老师给我们作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2px;">  她指出,我们教学研究经历了四个时期:课型与流程,教学环节设计,研究学生学习,基于课程标准。前两个是研究教,后两个是研究学。归纳了英语教学的几个层次:翻译教学法,带任务去阅读,深入研究语篇,关注语言文化,关注文本特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学习目标的叙写大有学问。要熟悉布鲁姆目标分类学,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要再细化分解合适的动词来描述。同时对目标要从学段到学期到单元到课时进行分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在教学中做到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活动中可以最后评价,也可以评价前置以终为始,就是逆向教学设计,也可以把评价内嵌到教学活动中,学到哪评到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最后王老师介绍了“课时备课卡”。目标确立的依据:课标摘录,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目标写好了,接下来评价任务也就清楚了,具体指向目标。接下来是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紧扣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一天的学习,我脑洞大开,醍醐灌顶,对微研究,教学评都有了更深的认识。期待明天的培训!</b></p>

研究

教学

育人

书包

学生

王老师

数学

板书

评价

设计